于東
摘要:春季是豬快速生長的關鍵時期,但同時也是各種疫病流行主要時期。春季天氣變化異常,環境氣溫較低,地表濕潤,為病菌生長提供良好的繁殖環境。
關鍵詞:春季;豬疫?。环乐?;淺談
中圖分類號:S858.2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9129(2018)07-0075-02
Absrtact: spring is the key period for the rapid growth of pigs, but it is also the main period of epidemic diseases.Abnormal weather changes in spring, low ambient temperature and moist surface provide a good breeding environment for the growth of bacteria.
Key words: spring; swine blight; prevention and cure; brief discussion
春季氣溫溫差較大,使得動植物養殖過程產生疫病。同時,春季為疫病繁殖比較迅速的階段,會使得豬發生疫病,這也導致養豬飼養人員承受較大的經濟損失。為防止上述現象發生,應做好豬疫病的防治工作,以此降低豬疫病的發生率。
1 春季常見的豬疫病概述
1.1豬瘟疫病
豬瘟,屬于飼養豬中,比較多發的嚴重傳染病,一般多發于春季。豬瘟,主要通過豬瘟病毒所致。豬瘟的主要發病類型:急性豬瘟、非典型性豬瘟;其中,急性豬瘟病情急驟,且傳染性非常強,具有明顯的發病特征。這一病癥,主要通過豬臨床特征、病理等實行確診。急性豬瘟發病比較突然,同時傳播的速度非常快。主要的原因是發現豬瘟病情的時候較晚,使得養豬場錯失了最佳的防治階段。這也是導致豬瘟病毒大范圍出現傳播的主要原因,進而使得養豬場承受巨大的損失。
1.2 口蹄疫疫病
豬口蹄疫,在春季是一種多發疫病?,F階段,我國的口蹄疫病存在的幾種類型中,均由于口蹄疫病毒導致的一種蹄類動物疫病,這類疫病具有較高的傳染性,且傳播速度較高,傳播速度快,口蹄疫病通常發生在年齡相對較小的豬仔身上。因為此病的傳播速度迅速,因此,在一定規模飼養中有豬發病,病情就很難控制。但是,隨著豬的年齡的增長,這類疫病的發病率也會發生一定的下降變化。
1.3大腸桿菌疫病
大腸桿菌,同樣屬于傳染性疾病之一,主要產生的原因為豬受到致病性大腸桿菌的感染導致,此病通常在幼豬身上多發。因為春季幼豬的抵抗力相對較低,致病性大腸桿菌使幼豬受到大腸桿菌的感染,致使幼豬產生腹瀉等有關臨床表現。因為我國部分規模性養殖豬場的相關設施尚不夠完善,對于此病菌的分離還沒有充分落實,致使此病的控制效果并不顯著。
2 春季豬疫病的成因分析
受到春季豬疫病感染的類型較多,養殖場的管理人員要想確保飼養工作的有效開展,使豬疫病的發生率有效降低,促使養殖豬的經濟效益有效提高。這時就需要加強對養殖場疫病的有效預防與治療,為了實現此目標,應對引發豬感染疫病的因素充分了解,豬感染疫病主要是受到致病菌的感染,導致豬感染致病菌的相關因素:
規模性飼養豬的養殖場地自身有致病菌,且春季是病菌高速生長的季節,其和養殖場工作人員的基本工作存在緊密的聯系。與此同時,工作人員在打掃與消毒時,如果存在一點疏忽與遺漏,均能夠導致病菌的出現;
由于春季空氣中存在較多的污染物質,春季也會產生嚴重的霧霾現象,這使得病菌通過空氣傳播;還與人類的接觸,受到致病菌的感染有較大關聯。主要是因為豬每日飲用水受到污染,攝入食物不符合衛生標準有直接的關聯。
3 動物養殖場的免疫措施和隔離工作
3.1動物養殖場的免疫措施
養殖場面對疫病的發生應以預防為主要目的,控制疫情的發展,減少產業的損失,目前,國內對生豬的免疫措施主要有口蹄免疫和豬瘟免疫以及豬偽狂犬病免疫,口蹄免疫是在每年的春季和秋季進行免疫程序,豬瘟免疫的公豬是在春秋兩個季節進行免疫,母豬在產后免疫一次,仔豬出產的20天到35天內進行免疫,豬偽狂犬病的公豬是每隔4個月進行一次免疫,母豬是在配種前進行免疫,仔豬則是在斷奶之后進行免疫,其免疫過程要嚴格按照說明書來實行,不同的疫苗有不同的接種方法,在仔豬的不同年齡段也有不同的疫苗接種方法,在接種疫苗時,飼養人員應具備專業的接種知識,根據實際情況制定相對應的免疫程序,根據實際的防疫監測結果選擇合適的疫苗。
3.2動物養殖場的隔離工作
嚴格隔離養殖場是防止疫病傳播的有效途徑,在疫病無法做到百分之百消滅的情況下,疫苗的隔離工作更為重要,這是通過生產實踐的有效方法。重大病疫一般都有三個共同特點,即傳播快速、發病率高、死亡率高,這些疫病雖然有空氣傳播的可能性,但是只要與患病個體、運輸工具、工作人員隔離或間接接觸都不會導致感染。因此,養殖場的隔離防護工作對動物病疫有很顯著的控制效果。
3.3自然環境的隔離
養殖場的養殖環境應避開人流量大、居民居住點、屠宰場、醫院等影響動物防疫的地方,生豬養殖場應和最近的公路保持1000米以上,養殖場地周圍要建立隔離溝、隔離墻和綠化帶,養殖的生產區應和工作人員的生活區域隔離有效的距離,養豬舍要防止害蟲、老鼠、鳥類等動物進入。在患病的生豬養殖場和健康的生豬養殖場之間建立隔離區,隔離病疫的發展。
綜上所述可以看出,在春季豬疫病要想得到防治,生豬養殖場必須要讓生豬的生長環境保持整潔,做到每個星期定期對豬舍消毒,減少細菌的滋生,在豬舍中要保持良好的通風環境。在春季要做好豬舍的防寒工作,預防生豬因日夜溫差導致的感冒,減少病情發展的可能,在生豬的生長過程中對不同年齡段的生豬進行疫苗措施,有效的防治春季豬病疫的發生。
參考文獻
[1]王家祥.春季豬疫病防制的關鍵措施[J].瓦房店市復州城動物衛生監督所.2014,(10):239.
[2]孫宏宇.項歲有.春季豬疫病防治的關鍵措施.[J].科研畜牧獸醫 .2014,(12):1.
[3]石麗.仔豬白痢的診斷與防治措施[D].畜牧與飼料科學.2014.(1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