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樂軍
摘 要:高校思政教育生態化發展道路的構建內在要素在于針對社會自然發展的一般規律,對人才社會宏觀發展思想、社會價值觀念以及社會發展意識進行微觀生態發展角度的引導,促使高校思政教育能夠對人才社會適應能力予以全面提升,促使人才社會發展主觀意識、動機進行社會自然層面的微觀滲透,推動人才社會發展思想、行為的有機強化,達到順應生態社會發展新要求。
關鍵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態化模式
高校思政教育針對人才社會發展主觀心理,對其進行社會客觀層面的思想、意識、觀念的轉變,使得思政教育思想能夠具有生態化發展特征,成為高校思政教育生態化發展路徑構建的重要部分。
1 高校思想政治課程教學現狀
1.1思想政治課堂教學內容充實性不足
思想政治作為提升學生言語表達能力、人文素養的基礎性學科,具有較強的實踐性特征,是學生開展日常生活活動的基礎工具,因此,思想政治教學應以引導和啟發式的教學模式為主。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部分教師受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仍沿用“灌輸式”“填鴨式”的教學模式,教學內容的充實性不足,實踐性不強,學生在思想政治知識的接受過程中往往處于一種被動的狀態,極易導致思想政治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率不高。同時,由于思想政治課堂教學與實踐環節相剝離,學生在知識的理解和消化中只是一味地接受,無法將新課程改革的根本目標深入踐行于實際教學之中。
1.2傳統教學模式成為學生綜合發展的桎梏
傳統教育模式以應試教育理念為基礎,教育工作者在教學過程中,將升學率作為教學質量和效率高低的重要衡量指標,并且部分學校將升學率作為自身評估的重要內容。因此,在過去很長一段時期,思想政治知識的結構性比例嚴重失衡,這對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創新思維的培養極為不利。傳統教學模式中所彰顯的人文內涵與思想政治教學的根本目標背道而馳,學生機械地進行理論的學習與背誦,課堂氛圍沉悶呆板,甚至部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一定的厭學情緒,進一步影響了思想政治教學課堂的生態化構建。
1.3學生的思想政治學習熱情有待提高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學過程中,部分教師對學生身心的全面發展、綜合能力的提高和思維模式的培養有所忽視,難以積極有效地將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貫徹和落實于高校思想政治實際教學工作之中。單一化的教學方式和缺乏創新性的教學內容,無法充分彰顯生態化教學的開放性特征,在這種教學環境的影響之下,高校思想政治教學內容無法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學習興趣低下,部分學生在討論或者回答問題的過程中,通常抱有敷衍的態度,極易導致思想政治教學浮于表面、流于形式,實效性有待強化。
2 高校思政課構建生態化教學模式的路徑
2.1對思政課教學價值目標的多元一體化模式構建
高校思想政治教學價值目標是整個生態系統的共同價值目標,具有唯一性,即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然而整體上看,思政課的生態系統具有著一定的多元性和復雜性,所有的子系統均具有著特定的追求與差異性的價值取向,但對于整體的影響作用不容忽視。因此,有必要構建多元一體化的思政課教學價值目標,以整體的價值取向為大方向,引導學生將自身的價值取向定位于集體價值領域當中。但是對差異化價值取向的認同又是當代教育改革所倡導的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的重要體現,因此思政課生態化教學應當秉著“教育相長”的核心理念,在主張個性化發展的同時強調整體價值取向的共性,具體而言,就是說要還原對大學生個體價值取向的尊重,并結合社會整體的意識形態圍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大學生的合體價值取向進行引導,使之共生相長并保持動態化的一致性,以此明晰思政課教學目標。
2.2對思政課教學內容選擇的一體多元化模式構建
從高校思想政治教學內容上看,主要包括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等,共同構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的核心。然而思想政治學科教學實踐的開展并不能僅僅照本宣科,要想有效促進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學生觀念意識中的內化,有必要推動教材體系朝向教學體系的轉變。而傳統教材實難滿足這樣的需求,為了能夠更好地適應教材和教學體系的順利轉變,高校有必要聯合教師的力量拓展相關輔助教材,打造立體化的思想政治教材體系。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教師還應當圍繞教材將理論知識適當拓展,補充社會熱點話題,以維護思想政治教育價值目標為核心打造一體多元化教學內容,切實反映出社會各個方面的現實情況,以此促進思想政治課堂的豐富性,拉動教學質量的提升。
2.3對思政課教學信息環境的多元互動化模式構建
生態化系統理論強調和諧共生環境的打造,而教學環境的和諧化發展需要整合教學活動所涉及到的所有的有機要素,通過開放化系統的構建為教學實踐活動的開展創設良好的環境空間。將該理論應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學實踐當中則重點突出了教學要素的和諧化的重要性,也就是打造和諧課堂。鑒于當前思政課教學存在的生態危機現狀,筆者認為應當摒棄照本宣科式的教學理念與模式,將傳統的政治說教模式轉化為多元信息互動模式,構建平等的師生關系,在此基礎上從諸多渠道向學生傳達多元信息,統一課堂教學與教學環境的交流信息,以此擴充學生的知識面,促進教學的實效性。
3 總結
社會發展的新時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越發明顯,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已經在多元文化沖擊下暴露出了諸多的不足。隨著生態學理論應用的縱深發展,高校思想政治教學的生態化教學模式構建已經成為了大勢所趨。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當正確認識生態化教學理論與實踐的現實意義,多措并舉深化高校思想課生態化教學模式的融合。
參考文獻
[1] 朱國芬.高校生態德育思路的拓展與延伸[J].江蘇高教,2015(4).
[2] 霍美霖,王熠瑤.高校生態文化建設的現狀與發展分析[J].教育與職業,20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