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婷 劉紹伊
摘要:新媒體的快速發展,帶來了教育教學方法的革新,本文就在新媒體大環境下民辦本科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解決途徑,以供大家參考。
關鍵詞:新媒體;民辦本科;心理健康教育;途徑
中圖分類號:G641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2-9129(2018)15-0107-01
Abstract: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new media has brought about the innovation of teaching method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of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of private undergraduate students under the environment of new media, and puts forward some ways to solve them for your reference.
Keywords: new Media;Private undergraduate;Mental Health Education;approach
引言:在新媒體背景下,我們要注重把教育理念的轉變以及教育方式方法的變革。本文針對民辦本科院校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進行探討,希望引起大家對民辦本科學生心理問題的重視。
1 新媒體背景下民辦本科學生心理狀況
1.1人際交往存在問題。良好的人際關系學生健康成長以及將來步入社會都具有很好的促進作用,人際關系良好可以讓學生性格開朗,有利于學生樂觀心態的養成,也有利于學生完善性格。但是在當前的民辦本科院校中,很多學生由于心理單純無法適應社會的復雜性,在人際交往過程中經常遭遇挫折。這使得很多學生對人際交往止步,怕被拒絕,怕遭受挫折,很多學生逃避人際交往。由于缺乏人際交往的能力,許多學生在公眾場合不善于表達自己的觀點。許多學生把自己困在網絡環境里,沉迷網絡游戲各種社交軟件,像微博、QQ、BBS、微信等等,拒絕現實生活中的人際交往。長此以往,容易形成自卑孤僻的性格,又因為正常人際交往的缺乏,耶容易導致猜疑嫉妒等不良心理狀況,這對學生的健康成長是有害的。
1.2情緒起伏大。大學時期學生的生理發育迅速,已經趨于成熟,不過由于高中時期的全身心備考,社會經驗和閱歷相對不夠,對人生和社會問題的認識還不全面,對于很多社會現象以及現實生活中遇到的問題極容易出現困惑情緒。當自我認知與社會現實相矛盾,容易出現矛盾心理,再加上這個年紀學生自我情緒掌控能力低,容易受外界因素干擾,自我調試能力跟不上情緒起伏,許多學生容易出現心理問題或者行為詭異,讓人難以理解。情緒掌控能力不足,又不具備較好的心理調試能力,學生就會經常出現焦慮、壓抑、恐懼等情緒,許多學生會出現喜怒無常、行為反復、感情用事等狀況。
1.3學習、就業問題。學習的終極目的是為了就業,為了能夠在市場競爭中占據優勢,給自己一席之地。但是許多學生在進入大學后,大學教學方式與高中教學方式差異比較大,大學更注重自主學習,許多學生適應不良。大學的學習環境比較寬松,外界誘惑比較多,很多學生自我控制能力差,往往在期末考試成績不理想,造成極大心理落差。許多學生因此而產生厭學自信心下降等問題。
民辦本科就業壓力大,再就業市場不具備競爭優勢,民辦本科自身也存在一些問題,社會對其認可度不高,民辦本科院校學生因這種種因素心理壓力較大。所以我們必須重視學生的心理問題,加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設,讓學生們健康成長。
2 新媒體背景下民辦本科心理健康教育途徑
2.1轉變教育理念。新媒體在當今時代,具有多元性、平等性、自主性等特征。我們要依據當前學生心理狀態,有針對性的運用新媒體,抓變教育理念。現在許多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流于表面區域形式,并沒有發揮其真正作用。我們應當積極挖掘新媒體的引導作用,用于對學生心理素質培養上。教師應當發揮民辦本科學生對新媒體運用的自主性,豐富自己的認知,指導學生利用新媒體學習心理健康知識,對學生的心理問題及時疏導。
2.2線上心理咨詢室。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不容忽視,新媒體背景下我們可以把線上線下相結合。給學生開設心理健康課程,正確引導學生認識社會認識自己評價自己,幫助學生建立自信心,傳授學生一些人際交往的技巧,鼓勵學生表達自己觀點,鼓勵學生交際,幫助學生克服在人際交往中的心理問題,幫助學生排遣負面情,正確看待學習和就業問題,幫助學生排遣壓力。除卻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也要有自己的心理咨詢師,幫助學生解決無法自我排遣的心理問題。
為了避免學生因為害羞或其他原因不敢去心理咨詢室,學校還可以開展線上心理咨詢師。當學生遇到心理問題時,可以通過線上咨詢給心理老師留言,老師進行線上的答疑,當線上交流不能夠解決其心理問題時,學生可以和老師約時間,進行面對面的線下交談。
學校也可以開設公開的線上互動平臺,比如學校心理微博、微信公號等網絡交流平臺,學生可以把不是很隱私的心理問題通過平臺匿名留言的形式,發布在上面。學校可以根據留言情況進行數據統計,開設有針對性的心理健康課程,最真切的依據學生實際解決學生心理問題。
2.3建造專業心理健康教育團隊。出于對學生心理問題的重視,我們應當依據實際需求,建造一個專業的心理健康教育團隊,解決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我們可以定期對教師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培訓,組織教師參加學術交流、實踐探討等。與此同時,大力發展新媒體教育的優勢,把心理健康教育與之相結合,革新教育模式,加強對學生的引導,幫助其健康成長。
結語:綜上所述,我們要注意民辦本科院校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利用新媒體技術積極引導學生,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培養學生人際交往能力,紓緩學生因就業帶來的壓力。我們要轉變教育理念,"以人為本"從學生角度出發,打造一個專業的心理健康教育隊伍,幫助學生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任憲敏.民辦高校輔導員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提升路徑探析——以F省為例[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8(03):206-207.
作者簡介:劉婷,江西永豐,女,1990.07,漢族,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南昌工學院,江西南昌,330108。劉紹伊,湖北襄陽,女,1990.03,回族,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南昌工學院,江西南昌,33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