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利寧
摘要: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信息化技術已經滲透到社會的各個方面。教育領域中,一場信息化的教育變革席卷而來。在現代信息社會,互聯網技術與教育領域相結合的一種新形式使教與學的過程、家校互聯的過程更高效、快捷。
關鍵詞:互聯網;互聯網技術;教育
中圖分類號:F724.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 - 9129(2018)12 - 0030 - 02
互聯網,給現代人的生活帶來了巨大的變化,沖擊著社會上的各行各業,忽然之間,網絡與我們的生活不能分離了,無論是衣食住行,還是學習交流,網絡為我們提供的便捷與迅疾,讓我們相信天涯即在咫尺,消費者與商家仿佛比鄰而居。
教育,作為人類社會中必不可少的社會活動,在“互聯網+”的背景下,也在靜悄悄地同時必將發生根本性的改變。
作為教師,如何才能更好的適應“互聯網+”背景下的教育教學,如何才能更好的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素養,如何才能不被互聯網技術所淘汰,如何才能使我們的傳統課堂教學換發出更好的生機與活力,既是一個重大的機遇也是一個重大的挑戰。
1 互聯網技術為教師備課提供了更豐富的資源
在“互聯網+”的背景下,教育可以充分的利用網絡新技術,從最基本的備課談起,今天的教師完全可以扔掉紙質教案,完全可以不用像以前那樣積累一些紙質的素材,這些東西,網絡已經可以替代,教師備課所需的材料通過網絡查找,方便又快捷,譬如,網絡上的“百度文庫”就是教師備課的寶藏,通過網絡強大的積聚效應,把一些優秀的教案、課件以及備課心得發到網上,然后可以相互下載分享,相當于全國的優秀教師坐在一起來備課,效率自是以前的傳統備課方式難以企及。
2 互聯網技術推動了教學方式的根本性的變革
在互聯網技術下老師要和孩子們一起擁抱新技術,改變教學態度和技能,改變教師的學習態度和方法。不再以教師的權威俯視學生,而是真正蹲下身子與學生對話,成為學生的合作伙伴與他們共同進行探究式學習。教師可以充分的利用新技術,如最簡單的PPT技術,有聲音,有文字,有圖片,師生互動,比單純的教師講授,學生聽講,效率提高好幾倍。還可以通過互聯網教學方式,如“微課”、“翻轉課堂”“在線課堂”等等,極大的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推動教學方式的根本性的變革。教師不再居高臨下地灌輸知識,更多的是提供資源的鏈接,實施興趣的激發,進行思維的引領。在“互聯網+”的背景下,教師的課堂教學要變得更加自如,手段更為豐富。教師要能夠審時度勢,以積極和聰慧的態度來應對新時代,應時而上,突出發展自己,成為時代的弄潮兒。
3 互聯網技術增強了學生的創造性
網絡教學比傳統教學能更好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傳統教學活動基本上是以“教師為中心”,學生處于被動的地位。教師講,學的聽,教師怎么安排,學生怎么辦,使學生的學習始終處于被動地位。網絡教學是實現學生自主學習的有效模式,在“互聯網+”的背景下,學生可以在課堂上充分發揮自己的主體性作用,以網絡技術為背景,進行自主學習,可以極大的調動學生在課堂上學習的積極性。網絡教學需要學主動適應正式學習和非正式學習的融合,模糊課堂的邊界,利用互聯網掌握溝通、合作、數據處理、判斷力等技能。這可能會對他們的學習興趣,他們的人生帶來革命性的變革。
4 互聯網技術加強了學校與家長的溝通
老師可通過微信群、QQ群隨時發布學生表現并和家長互動以加強老師、學生和家長的聯系。學校可通過微信公眾平臺為老師,學生提供多方位的展示舞臺和教師專業成長平臺。并方便學校的辦事咨詢。
互聯網給教育帶來種種利好,但在這種強有力的沖擊下,教育自身也將面臨著一系列挑戰,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開放教育生態中,教育的育人功能面臨被弱化的危險。傳統的教育中,教師面對面將知識傳授給學生,在此過程中,教育工作者會將德、智、體、美的育人工作融人其中,給孩子以美德、藝術等層面的熏陶感染。然而,在互聯網時代的教育中,師生之間更多是知識和信息層面的交互,教育的育人功能被弱化。
學習者,他們還沒有足夠的道德判斷能力,若在沒有教育工作者的引導和熏陶下獨自面對開放的魚龍混雜的互聯網信息,如何保證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良好的道德品質和正確的思想方法?“外事問百度,內事也問百度”,如此一來,學習者幾乎可以在網絡上找到任何他們需要的學習資源。
學習的碎片化讓學習者專注度下降,學習深度下降。互聯網降低了人們學習的門檻,隨處可見的知識分享和信息傳播給人們的學習提供了便利,學習者可以隨時隨地選擇自己感興趣的知識進行學習。學習時間、學習內容嚴重碎片化,導致學習者養成懶于思考和知識加工的壞習慣,對于唾手可得的大量碎片化知識和信息一目十行而不加以思考;學習內容的碎片化會使得知識與知識之間的關聯難以建立,如此,學習者的學習深度很難保證。
在海量信息和知識前,學習者學習能力面臨巨大挑戰。互聯網下的教育與各行各業的知識在不斷融合,知識不斷更新拓展,知識的復雜度加強,信息以指數式增長,可用的資源雖豐富卻也魚龍混雜。在這樣的情況下,對傳統學習環境下成長學習能力和信息加工與處理能力不足的學習者而言,將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總之,我們要以積極的態度來面對新技術給我們的傳統課堂教學帶來的機遇與挑戰,趨利避害,積極發揮好新技術帶來的積極效應,同時克服新技術所難以解決的問題,從而使我們的課堂教學煥發出新時代的生機與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