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江
【摘要】:我國中小企業跨國經營存在信息不對稱、缺乏抗風險機制、人才匱乏和借貸能力不足的問題,本文力求針對以上問題分析原因并提出解決對策。
【關鍵詞】:中小企業 跨國經營 問題
2018年中小企業的發展趨勢,如果加上個體工商戶,那么小型微型企業應該占到企業總數的94%,如此看來,中小企業已成了中國經濟結構中重要的一部分。順應經濟全球化的大趨勢,我國中小企業更多的參與到跨國經營當中,也不可避免的遇到一些問題。
一、中小企業跨國經營現狀
(一)信息不對稱
快速更新的信息和巨大的行業壓力要求各企業能夠隨機應變,把握時機。我國中小企業信息收集的手段較為落后,獲得的信息往往都是滯后的甚至是不準確的。另外,絕大多數中小企業在跨國經營的過程中都自行搜集信息,信息收集的成本較高。
(二)缺乏抗風險機制
我國的中小企業局限于自身規模,資金實力薄弱,又加上職員數量較少,導致沒有辦法具體詳細地獲取國際上關于各種地方政策法則的信息,因而很難制定出相應的措施來防范風險,減少風險所帶來的損失,特別是對于企業自身原因外的一些因素所造成的風險,比如:戰爭、國有化、社會治安、政治等方面的風險。這些企業一旦遭受風險,就會束手無策。
(三)國際化人才匱乏
在國際貿易中,企業擁有精通多種外語,熟悉各國不同法律法規的人才是十分重要的。但中小企業缺乏大型公司那樣系統的員工培訓體制和高素質的職員選拔要求,也無法做到人員分配規范合理,優化職位結構,加上沒有足夠的資金用于員工綜合素質提升,缺少有海外工作經歷具有國際視野的高素質員工。
(四)借貸能力不足
資金薄弱是中小企業都要面對的難題,中小企業的融資需求與現行的體制之間存在著一定的差距,缺少融資渠道,缺少配套的政策措施的扶持,審批過程相當繁冗、復雜,且缺失相關的體制管理,一定程度上其很難清償債務,所以,大多數中小企業無法獲取足夠資金來進行跨國經營。
二、中小企業跨國經營存在問題原因
(一)信息不對稱原因
中小企業國際商務信息獲取能力差源于兩個方面。一是我國中小企業自身規模較小,一般沒有設立專門機構來收集國外商業信息、資料和外貿政策。另一方面,有關政府部門消息的滯后,導致其很難為中小企業供給有用的資訊。和其他國家相比,我們國家信息資源管理方面管控不足,管理混亂且相關的準則不明確,相關管理機構也不足。
(二)規避風險能力不足原因
職員數量較少,導致沒有辦法具體詳細地獲取國際上關于各種地方政策法則的信息,因而很難制定出相應的措施來防范風險,減少風險所帶來的損失。
(三)人才缺乏原因
目前,我國大部分跨國經營的企業仍處于發展初期,由于環境相對封閉以及缺乏必要的發展經驗,其在人才培訓方面目前還沒有較成熟完善的理論,導致從國際上引進的人才大量流失的同時本土人才也不達標,人員調配上不恰當。
(四)借貸困難原因
我國中小企業金融發展滯后原因是多方面的。第一方面,其融資管理組織較為缺乏。我們國家現在主要以“條塊分割”模式為主,就相關企業組織建立上,面臨著系列組織職能以及設立反復的問題,由此不僅增加了相關部門宏觀管控方面的難度而且還導致中小型企業內部缺乏完善的策略籌備。第二方面,缺乏必要的政府支持。盡管這些年相關政府部門對其提供了信貸業務方面的稅收照顧,資助創業等政策援助,以此來助力其前進,然而也無法完全解決其融資難問題。
三、提升中國中小企業跨國經營競爭力的建議
(一)使用出口代理商
中小企業在代理出口以及自營出口方面要處理得當,在短期內不應完全脫離代理出口。由于中小企業在跨國經營的過程中缺乏專業的外貿人才以及國際營銷的經驗,在短時間內中小企業難以形成廣泛的國際營銷網絡,所以還是得依靠出口代理商以此來實現出口數量的穩定增長。目前我國大部分中小型企業已具有獨立的進出口權,但因其出口的產品種類繁多,加上每個產品都有其自身的特點和需求層次,在這樣的情況下,尋找一個合適的代理商將是個不錯的選擇。這些中小企業因在發展初期無法在競爭激烈的國際市場中快速的站穩腳跟,為保障其未來能擁有較為穩定安全的發展環境,大部分中小企業都應該將自主經營與出口代理兩者科學結合,以促使其能快速發展。
(二)構建現代化的國際市場信息網絡
一方面,積極的參加多樣化的國際貿易交流會、產品推覽會等會展,對那些中小型企業來說非常有必要,這不僅有利于推廣自己的產品,還能通過該平臺更多的了解并掌握國際上的優質資源。另一方面,中小型企業還可以選擇重點國家或者地區的中心城市,設立聯絡辦事處。在尋求客戶、建立營銷網絡的同時,直接獲取當地市場的需求信息,為自己產品的出口進行售前宣傳和售后服務,為將來發展跨國經營奠定良好的基礎。
(三)充分發揮電子商務的作用
中小企業通過互聯網建立自己的主頁,發展電子商務,是符合時代潮流且低成本的做法。由于電商這個平臺是虛擬的,并不是普通的實體店面交易平臺,它不受地域的限制,具有國際性。他能將現實交易中所需經歷的所有流程都涵蓋在內比實體交易快捷簡便很多。中小企業在使用電子商務平臺進行跨國經營時,網站的建設尤其要注外文網頁的制作,這樣才能方便與海外客戶進行交流
(四)加大資金支持力度
1.設立專門借貸銀行
該銀行的主要成立原因是為了幫助一些具備一定的發展潛力但又迫于現實資金壓力而無法正常運營的中小型企業。由于該類銀行背后有政府做依靠,因此資金流支援具有較高的保障性,比普通商業銀行更具可靠性。另外,其為中小型企業給予資金幫助的同時還能促使其內部財務機制的完善,從而提高資金的利用率;加快其信貸信譽提升的速度,在其運營困難的時候為其提供借貸業務,給予較低的利息補貼;幫它們盡快的達到大額借貸的條件,能夠自己解決借貸難的問題。
2.構建多層次、多種性質的商業性金融體系
商業性金融機構出于安全考慮,不愿意向中小型跨國經營企業發放貸款,不愿意為其提供擔保。針對中小企業在融通資金方面相對較難的情況,就必須要建立多層次、多種性質的商業金融體系。所謂“多層次”就是要在鎮以上設立商業性銀行、大擔保公司的分支機構,在鄉鎮上分別設立民營銀行、民營擔保機構和城鄉信用合作社。“多種性質”的意思是除了四種商行以外還應該具備外行及民行;不應該只有國有大型擔保公司,還應該得有民營以及國外擔保公司。在同一層次上,促進不同性質銀行業務上的競爭,提高為中小企業服務的質量,為中小企業的跨國經營提供國際結算以及信用擔保業務,幫助其進行跨國經營。
3.促進風險投資、股權投資、租賃以及典當等融資工具的發展
在風險投資這一層次上,需要借助大部分民營企業資產的力量來推動相關企業的進程,國內的民間資本實力雄厚,風險投資對于高新技術領域的跨國經營中小企業十分重要。典當作為社會生活中多種融資方式中的一種,它有著一定的敏捷性、靈便性與靈活性,可以滿足相關企業在在應對緊急情況時的需求并使該企業可以更加方便且順利的實施項目。租賃則是讓“融資”將“融物”取而代之,在一定程度上它可以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減輕中小企業的負債壓力,使其充分利用資金,加快折舊,籌措資金。
我國中小企業跨國經營還處在起步階段,還存在一些不成熟、不完善的方面,要進一步促進我國中小企業國際化的發展,需要從制度、環境、政策等多方面入手,系統推進。中小企業應在激烈的國際經濟環境下,從創新差異化經營和政府的扶持等方面提升自身的國際競爭力,在國際市場上占有一席之地。
【參考文獻】
【1】劉宸蓓.我國企業跨國經營營銷策略研究[J].科學與財富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