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敏
【摘要】:加入WTO后,我國的國際貿易額快速增長,企業對于國際貿易融資的需求不斷提升。在此背景下,本文將首先對國際貿易融資的重要性進行簡要介紹,并對商業銀行國際貿易融資的常見問題作出分析。同時也將針對這部分問題,提出具體的改進策略,以期為同業人士提供借鑒與參考。
【關鍵詞】:商業銀行 國際貿易融資 常見問題 改進策略
引言:
“國際貿易融資,是圍繞國際貿易結算的各個環節所發生的資金和信用的融通活動。”貨幣是計量貿易行為的主要工具,但在跨國貿易中,各參與方所使用的貨幣并不相同,因此企業需要依靠金融中介服務開展貨幣結算。由此可見,優化商業銀行的國際貿易融資,對于國際貿易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一、商業銀行國際貿易融資中的問題
(一)信貸風險不斷加劇
造成國際貿易融資風險的因素較多,以外部環境變化視角分析,可將風險概括為匯率風險、違約風險這兩個方面。匯率風險是國際貿易中的常見風險,近年來受到美元升值等因素的影響,各國匯率整體下跌。但我國是貿易順差國,匯率下跌的空間較小。因此在兌換非美元貨幣的情況下,我國商業銀行將承受匯率風險。同時在固定資產高速升值的背景下,多數國內企業將流動資金轉變為固定資產投資,并增加了企業杠桿。隨著市場環境的改變,固定資產投資已經成為部分企業的負擔,其資金鏈條將受到嚴重威脅,抵御風險的能力也將逐步下降。
(二)服務項目無法滿足企業需求
我國對于外匯的管理較為嚴格,各商業銀行需要嚴格依據有關規定設計國際貿易融資產品。其中多數商業銀行仍習慣于將信用與抵押資產相對接,而福費廷等金融工具僅被視為確認資信的憑證。造成這一問題的原因,主要是我國社會的風險管理成本過高,而商業銀行將迫不得已提升信貸門檻。但在“一帶一路”背景下,我國企業的外貿融資需求不斷提升,傳統的信貸投放模式,無法滿足中小企業的實際需求。當前人民幣尚未在國際貿易中得到廣泛應用,因此外貿企業對于外匯的依賴程度較高,制定靈活、有效的外貿管理機制,是促進我國企業發展的重要條件。
(三)營銷與貸后管理體系不健全
當前我國商業銀行對于國際貿易融資的營銷管理較為混亂。例如,受到業績壓力的影響,部分銷售人員會降低企業資質認證的監管強度。其中僅僅依據文件憑證制定信用額度的案例極為常見。這一問題,將增加貸后管理難度,銀行也將承擔更高風險。而在貸后管理環節中,售后人員極少關注企業的經營狀況,以至風險預警機制難以體現出應有作用。例如,部分商業銀行的貸后管理,會將信貸償還情況作為評估信貸項目的主要依據。但如期償還信貸并不意味著該企業的經營質量足夠優質,當其出現違約情況后,則意味著該項目已經出現了極高風險。
二、完善商業銀行國際貿易融資的具體策略
(一)防范信貸風險
匯率與違約風險,是國際貿易融資的主要風險。針對當前環境對于此類風險的影響,我國商業銀行應利用對應的金融工具,作出科學的應對措置。例如,在匯率風險防范中,商業銀行可使用浮動利率等手段,抵消因匯率波動帶來的損失。國際貿易融資通常只提供短期信貸,因此匯率波動范圍相對較小。在簽訂融資協議的過程中,商業銀行可將浮利率作為合同條款,并以匯率變化帶動利率變化。利用這一方式,商業銀行可依據匯率貶值幅度,設定對應的還款利率,商業銀行受到的匯率損失,將在本幣業務中得到補償。同時在抵御違約風險的過程中,商業銀行應將福費廷協議作為融資投放的前提條件。福費廷協議可將企業應收賬款作為融資抵押品,通過該協議商業將獲得相應保障。
(二)豐富產品設置
與國際金融機構相比,我國商業銀行的業務設置較為單一。金融管理成本過高,是導致這一問題的主要原因。因此在豐富產品設置的過程中,金融體系首先要完善誠信擔保機制,從而使風險性較高的融資產品得到應用。例如,可利用扶持政策促進保理公司在我國的發展。保理業務是國際貿易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在我國的發展過程中,保理公司的業務范圍與商業銀行極為接近,其理應起到的補充作用并未得到發揮。針對這一問題,我國可在該領域引入國際保理公司。通過國際保理公司的科學運作,國際貿易融資產品將得到豐富,融資企業的發展需求也可得到滿足。綜合分析,保理公司可為外貿企業提供金融中介服務。在國際金融市場中,商業銀行會與保理公司建立穩定的金融合作,并提供低息信貸。而保理公司可通過專業服務獲取傭金,外貿企業的融資需求將得到滿足。
(三)優化管理體系
當前我國商業銀行的營銷與貸后管理體系存在諸多不足,信貸風險將因此提升。針對這一問題,商業銀行應進一步完善管理機制,以減少各類風險。首先,商業銀行應在營銷管理中,將信貸項目質量納入常規考核。在這一機制中,銷售人員的薪酬將與信貸償還情況相掛鉤,因審核不嚴而導致的違約項目,將不計入薪酬體系。同時商業銀行也應建立終身追償制,在該制度中,商業銀行的管理人員將為其所負責的信貸項目終身負責。其次,商業銀行可利用大數據分析系統,準確捕捉企業的經營情況。大數據分析系統可及時提煉出關聯企業的經營情況,并對所發現的問題作出預警。在國際貿易融資中使用大數據分析系統,將使信貸項目獲得全程跟蹤,信貸風險將進一步降低。同時利用大數據分析系統,商業銀行的人工成本也可相對降低。
結語:
在優化國際貿易融資的過程中,商業銀行首先要利用短期浮動利率等金融工具,降低匯率風險。同時我國應促進保理產業的發展,從而使金融管理成本相對降低,金融產品可在此基礎上獲得發展。再有商業銀行應進一步優化營銷與貸后管理體系,以降低違約風險。
【參考文獻】
【1】張鑭. 商業銀行貿易國際融資業務風險管理及控制策略[J]. 時代金融,2017(20):120+128.
【2】許善斌. 商業銀行大宗商品國際貿易融資風險防控探究[D].山東財經大學,2016.
【3】滿輝. HS銀行國際貿易融資風險管理研究[D].安徽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