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秀娟
【摘要】:深刻分析職業技術教育教學中液壓技術課程的教學現狀,結合生產與生活實際,總結職業技術教育中液壓技術課程的特點,結合“一體化”教學的要求,在現有基礎上對液壓技術課程的教學方法進行改革和創新,不斷探索行之有效的實踐教學方法。
【關鍵詞】:液壓技術 教學方法 改革 實踐
作為現代機電液一體化設備的核心,液壓技術成為機械設備中發展速度最快的技術之一。《液壓技術》作為中等職業技術教育機電專業的骨干專業基礎課程,在整個專業課程體系中占據重要位置,在整個培養體系、專業人才知識結構形成過程中起著承前啟后的重要作用。
近年來,根據機電類專業高技能人才培養目標,我校堅持以能力培養為本位,結合“一體化"教學方式,積極探索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和多種教學方法來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方法與途徑,突岀本課程的實踐性和實用性;經過課程整合強化實踐教學體系,改革教學方法,使得本課程教學內容和方法擺脫了原課程體系中重理論講解、輕實踐教學的模式。注重實用操作技術訓練環節,增加實訓室現場教學,側重于講授液壓系統使用、維護和故障診斷等與實際應用緊密相關的知識點,并通過實踐教學將這些知識轉化為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
1.課程內容分析
《液壓技術》教學內容分為兩個部分,即理論課程和實訓課程。
1.1理論課程分析
理論課程主要以課本教材為主,主要包括液壓基礎知識、液壓元件和液壓基本回路三部分內容。以多媒體教學為手段,構建五大基礎知識體系(動力元件、執行元件、控制元件、輔助元件、工作介質),講授液壓元件結構、原理、性能及應用,結合生產與生活實際案例,以此分析液壓基本回路的功能和作用,提高學生獨立分析液壓系統功能及系統故障診斷的能力。
1.2實訓課程分析
實訓課程主要以智能液壓傳動綜合實驗臺為主,把課堂搬到車間,安排兩名專業教師進行授課。其中一名教師負責演示操作,一名教師配合操作,共同保證課堂教學的安全性。通過教師示范,學生根據自己所學的知識進行回路組裝,這樣既可以靈活運用自己所學到的知識,而且可以鍛煉實際動手的能力,更有利于開拓學生的思維。
1.3理論課程與實訓課程的交匯點
《液壓技術》是一門理論與實踐結合非常密切的課程。通過課堂理論教學、
車間實訓教學、調研參觀、生產實習課程設計等環節,培養學生將課堂知識融于生產實際、利用液壓傳動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著力構建“知識講授、綜合訓練、課程設計"良性循環的教學環節。
2.教學方法的探索
針對中等職業技術教育的教學特點,結合我校現有的教學環境和條件,我們確定了“理論教學、實訓教學、生產實習課程設計"三大教學模塊,三個模塊知識互通、相輔相成、互為基礎、缺一不可。在每個模塊的具體教學中,通過實踐應用,不斷創新改革,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
2.1理論教學的創新化
作為課程的主體和基礎,理論教學的重要性不容小覷。針對中等職業技術教學學生現有的知識體系和學習能力,不斷創新教學思路,提煉知識精華,通過通俗易懂的語言,將課本知識形象化、生動化,從而便于學生理解和記憶。
2.1.1案例一? 液壓換向閥的符號識別
換向閥在液壓回路中必不可少,也是回路中常見的元件之一。我們在學習液壓回路時,要學會識別不同的閥門。通過對比,在短時間內求同尋異,迅速區分不同閥門,掌握學習的關鍵點。我們以一個三位四通換向閥門為例,根據其形態,總結出換向閥門的識別規律:幾個方框幾個位,幾個箭頭幾個通,PBAT一家人,中位機能最神奇。
2.1.2案例二? 液壓換向閥之間的區別
在實際教學中,學生常常容易搞混二位四通換向閥和三位四通換向閥的應用。根據二者在不同液壓回路中所起作用,我們歸納出如下規律:二位四通無中位,三位四通來補充;二位四通換向勤,三位四通鎖緊強;不管鎖緊或換向,二者均為主力軍。
2.1.3案例三? 液壓回路在不同生產活動中的應用
在不同的生產活動中,液壓回路的應用也不盡相同。什么場合需要用什么樣的液壓回路?液壓回路在其中擔任什么樣的角色?均是同學們需要學習的地方。在實際教學中,我們以煤礦井下液壓支架的使用為例,詮釋鎖緊回路和換向回路的不同應用場合:煤礦安全大于天,鎖緊回路來支護;液壓支架動作多,換向回路最常見。
2.2實訓教學的常規化
近年來,我校的實訓教學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占據很大一部分比例,特別是液壓技術的實訓教學,占比高達70%、80%,力求形成課程實訓的常規化教學。我校有專門供學生實踐的液壓實訓車間,實訓課程主要以 RCYCS-C型智能液壓傳動綜合實驗臺為主,配合相應的實驗輔助元件,根據學生操作能力和實踐能力的不同,均衡分組,取長補短,合作完成實訓學習。除了實驗設備的完整配備,我校在日常實訓教學中,始終樹立“安全第一”的教學理念,在實訓課程中配備兩名專業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共同完成教學,培養學生實訓動手能力的同時,確保學生在實訓課堂上的人身安全。
在實訓車間教學,不同于課堂教學。實訓車間空間比較大,學生比較自由,學生的可操作性比較強,相比常規課堂教學,實訓教學的管理難度可見一斑。通過制定《實訓教學管理制度》、《實訓教學安全注意事項》、《液壓實訓車間常見安全隱患》等制度,為學生樹立實訓教學的制度典范。此外,結合生活實踐,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加大學生參與的力度,力求達到學生全程參與、教師全程跟蹤指導,讓學生對實訓教學產生興趣,從而不斷加大實訓教學的比例,真正實現課堂到車間的轉化、教師主講到學生主演的轉變。
2.3生產實習的頻繁化
作為隸屬企業的傳統職業技術學校,在生產實習方面,我校學生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近年來,我校與周邊發電廠、生產礦井、工貿公司等單位達成校企合作的意向,為學生提供生產實習場所。學生頻繁地參與到生產實習當中去,增強了學生的感性認識。
相比當前普通高校的傳統教育模式大多數是重理論而輕實踐甚至無實踐,培養的人才很難適應當前社會的高速發展。職業教育采用“技能+學歷”的教育方法,在對學生進行技能培養的同時,也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采用“七分實踐,三分理論"的教育模式,以學生為中心,因材施教,注重在校學習與企業實踐,注重學校與企業資源、信息共享的“雙贏”模式。
通過校企合作,學生頻繁地參與到生產實習中,學校本著“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的方針,使得學校與企業信息、資源共享,學校利用企業提供液壓技術設備,實現了讓學生在校所學與企業實踐有機結合,有針對性地為企業培養人才,注重人才的實用性與實效性。
2.4課程設計的實用化
課程設計是一個實踐教學環節,是學生學完課程后,綜合利用所學的知識,進行設計實踐,一般由教師出題、指導,學生進行設計。課程設計是整個教學環節中最能體現學生學習能力、知識應用能力的關鍵。
基于理論教學、實訓教學、生產實習三個模塊的學習學生基本具備了自行分析的能力,對生產生活中的案例能夠自行剖析,具備自主設計液壓回路的能力。在此教學環節中學生為主教師為輔,教師對學生提出的設計方案進行引導,最終得以實現。
液壓傳動的自主創新設計是液壓技術教學中課程設計的主要內容。課程設計需要學生掌握一定的液壓傳動理論基礎,有一定的實訓學習經歷,能夠識別常見的液壓元件,能夠搭建基本的液壓回路,能夠掌握液壓回路的工作原理。在此基礎上,學生提岀課程設計的初步想法,與教師進行溝通交流,通過教師的指導分析,確定方案的可行性,最終自主設計出實用性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