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慶芳
本文意在通過聽從教師的意見跟翻看相關文獻等再跟身邊實際情況相結合,進一步對大學生學業過程中自我管理上產生的不足進行了一系列的探究,并對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展開了相應的分析,進而提出了相關的解決措施,以便確保大學生能夠通過學習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減少盲目性,幫助大學生對自身的學習生活做出科學規劃,順利將學業學完。
由于信息技術發展的越來越迅猛,應用的越來越廣泛,網絡時代正在悄然的改變著傳統的大學生活。面對豐富多彩的學習生活,大學生常常會感到目不暇接。對于學生來說,大學時期是他們自我管理、單獨生活的前提,同時也是養成他們專業知識的最佳轉型期。只有在這一時期就全面掌握了學習知識,才會在今后的實踐生活中更好的運用起來專業知識。學習大學知識雖然重要,可是在此期間培養大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更加主要。對大學生來說,自我管理跟自我約束是學習中必不可缺的兩項本領。自我管理的特征是在大學生牢記并遵守校規的前提下主動對自身展開管理,而不是需要他人的提醒來被動聽從。在實際生活中,有的大學生將學業當成輔業,學習目標缺少明確性,學習成績逐漸下降使得他們的進取心一點點缺失,最終對學業放任不管,在學業過程中大學生自我監管缺失現象急需我們去解決。
1 大學生學業過程中自我管理中產生的問題
經調查可知,現階段大多數的學生其學業過程中的自我管理整體水平還是不錯的,可是依然有些學生在學習中的自我管理方面面臨著很多的不足之處,有的學生無暇管理自己學習,沒有強有力的自律性跟獨立性,比如說在課堂上拿手機玩游戲、上課睡覺、抄作業等;大一到大三的學生由于成績倒數而失去學習的信心、大四的學生因為考研而經常曠課、在課上的提問中經常什么都回答不上來,大部分學生在考前突擊前劃重點,甚至會在考試中作弊,考試不及格通常是常態,久而久之,學生的學業就會陷入危機,有的學生還可能幾十門課程均不及格,學習情況可以說是顯示紅色預警,很多的學生臨近畢業才發現學分還未修滿,亦或是有的課程不合格,這時候再彌補已經來不及,最終無法正常畢業,影響了自己的打好前途。
2 大學生在學業中缺失自我管理的原因
2.1 對學校中教學管理相關規定沒有明確的了解
步入到大學之后,首先要學習的就是學生手冊,對學校相關管理規定先熟悉一遍。在大學中要熟知自身整體學習中各方面教學管理的規章制度,例如選課管理和成績管理、學分制的學籍管理和課程考核等等不同學習階段相關的規章制度跟注意事項,這都需要學生認真領會其中內容,在學習中避免盲目被動。對本身專業整體的教學計劃與要達成的目標一定要明確于心。可是在實際生活中大多數的大學生一直到臨畢業,都對要修的學分跟每學習要學習什么課程、有哪些選修課跟必修課等都不是十分的了解,這些學生綜合來講都是因為疏于管理自身的學業,對教育相關工作者來講這是值得我們注意到的急切問題。
2.2 大學生跟家長與教師間沒有有限的交流和溝通
大多數的學生都住在學校中,跟以前相比父母對學生監管方面就較為弱了一點,父母經常是注重經濟方面的支撐。家長也覺得一旦孩子步入大學,就應該由學校進行負責,對孩子的學習跟思想等方面經常不再特別的關心,有的低年級學生缺乏自我管理能力,無法適應之下,學生也不跟家長訴說這種現狀,長此以往就會使得學生自我管理能力變得越來越低,更嚴重的還會狐仙心理失衡等極端現象。
3 大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增強自我管理能力的相關建議
3.1 合理對學習時間進行分配
在學校中,不管是學習內容還是簡單復雜程度都高于高中,教師不會像高中那樣對學生進行監督,而是把學習時間交由學生自行分配。大學生要想加強自我管理首先就要合理的分配自己的時間,制定學習計劃,并一一執行,將課上跟課下的時間都安排好,在完成教師給留下的課后作業后還要多多在網上或者是圖書館翻看相關資料和文獻。學生只有課下多多的預習跟復習,才會真正意義上的將知識學透學懂。
3.2 積極投入到社會實踐中
通過社會實踐可有效體現出大學所學習到的全部知識,大學生只有參加了社會實踐才會更全面的把學習到的時候應用到實際中來,學習知識不能一直停留于課本上,而是要理論跟實際相結合,強化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在實踐中發展和鍛煉自己,跟時代提出的新需求相適應,在掌握大學知識的基礎上,盡可能的跟社會實踐聯系在一起,只有這樣才會提升自身的交往能力,進而強化自身的基礎知識跟專業實踐力。
總而言之,在大學階段,學生自我管理要在教師跟學生家長的監督下來完成,可是這主要還是要看大學生自身,因此轉變學生對自我管理的認識性并激發起學生自我管理的熱情是防止出現自我管理缺失的重中之重。大學生在學習中一定要逐漸的增強自我管理意識,在學校相關管理規定下順利將學業完成。
(作者單位:重慶工程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