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汝南縣人民醫院(463300)苗立紅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婦科2015年6月~2018年4月收治的腹腔鏡卵巢囊腫剔除術患者96例作為本次研究對象,采用抽簽法將其隨機分為兩組,每組48例。對照組患者年齡21~48歲,平均(39.91±5.07)歲。觀察組患者年齡23~49歲,平均(39.37±5.24)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無顯著差異(P>0.05)。
1.2 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具體包括入院登記、消毒通風、生命體征監測等內容。觀察組實施臨床護理路徑干預:(1)術前。①入院當天協助患者或其家屬辦理入院手續,為患者介紹科室醫師、設備等基本情況,展開健康宣教、心理護理,協助患者完成術前身體指標檢查,構建和諧護患關系。②術前1d,對患者各項指標展開全面評估,術前會診確認手術方案,為患者講解手術知識,及時幫助患者疏解焦慮、恐懼等負面心理情緒。清潔皮膚,做好陰道、胃腸準備工作。(2)手術當前,鼓勵患者相信自己,相信手術,術后安排患者進入病房,做好清潔、保暖等工作,指導患者放松、緩解疼痛的方法,告知患者家屬及時排尿、禁食等注意事項。(3)術后。①術后1d,遵醫囑給予術后用藥,及時處理排液,進流質飲食,侍患者肛門排氣后,指導患者食用易消化,高熱量的半流質飲食。做好病房消毒、清潔工作,協助患者翻身,預防壓瘡、感染。②術后2~3d,觀察患者各項指標和體力恢復情況,在患者身體耐受前提下鼓勵患者盡早下床運動。③術后4~5d,告知患者少食多餐,進食綠色果蔬,適當增加飲水,做好出院準備工作,告知患者復診時間。(4)出院前1d,為患者展開出院前的健康宣教,告知患者后續用藥事項,協助患者辦理出院手續,對于推遲出院患者為其講解推遲緣由。對原有路徑進行調整和完善,使患者在入院至出院的時間段中享受到全方位護理服務。
1.3 觀察指標 ①術后恢復情況:采用本院自制的健康知識調查表對患者健康知識掌握情況進行調查,滿分100分,共25題,每題0~4分,得分≥90視為健康教育知識達標,分值越高表明患者掌握程度越好。同時記錄兩組患者住院時間和排氣時間。②并發癥發生情況:統計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中,將96例行腹腔鏡卵巢囊腫剔除術患者的研究數據均輸入至SPSS23.0軟件中,進行統計學有效處理,并發癥發生率采用%的形式表示,處理方式為X2檢驗;健康知識評分、住院時間、排氣時間采用(±s)的形式表示,處理方式為t檢驗,結果顯示,P<0.05,便形成統計學意義。
2.1 術后情況對比 兩組患者健康知識評分、住院時間、排氣時間對比差異顯著(P<0.05),詳見附表。
2.2 并發癥發生情況 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6.52%明顯低于對照組的35.42%(P<0.05)。
附表 兩組患者術后情況對比(±s)

附表 兩組患者術后情況對比(±s)
組別 例數 健康知識評分(分) 住院時間(d)排氣時間(h)觀察組 4 8 9 2.5 4±4.2 8 7.4 7±1.5 1 4 0.3 3±3.5 7對照組 4 8 7 9.6 5±6.7 2 9.7 6±2.2 7 5 4.2 5±5.6 1 t 1 1.2 0 9 5.8 1 9 1 4.5 0 3 P 0.0 0 0 0.0 0 0 0.0 0 0
采用臨床護理路徑模式為行腹腔鏡卵巢囊腫剔除術治療的患者提供護理服務,可提升臨床護理效率[1]。醫護人員通過預設護理計劃,可根據每位患者病況、生理和心理情況有針對性地制定護理方案,提供定時與定量的個性化護理服務。臨床實踐證明,采用臨床路徑模式為行腹腔鏡卵巢囊腫剔除術治療的患者提供護理服務,醫護人員可對術前、術中和術后的護理內容進行詳細規劃,明晰護理流程和各項細節化護理內容,促使護理服務向著更加規范、高效、人性化的方向轉變,減少護理隨意性,提升預后效果[2]。與上述分析一致,經本文實踐發現,觀察組患者健康知識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住院時間、排氣時間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顯示觀察組患者健康知識評分掌握情況更加理想,術后恢復時間更短。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6.52%明顯低于對照組的35.42%(P<0.05),說明觀察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的控制效果更加明顯。
綜上所述,在在腹腔鏡卵巢囊腫剔除術中的應用臨床路徑護理能夠有效縮短患者術后恢復時間,促使患者熟練掌握健康知識,改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