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莉
摘 要 大數據時代的到來,推動了媒體行業發展。互聯網技術帶來了新型自媒體形式,并對傳統的紙媒產生了巨大沖擊。在自媒體高速發展大環境下,立足紙媒報道根本,開展有效的深度報道是未來紙媒發展必然趨勢。此次就當前自媒體環境下對紙媒深度報道潛在不足進行分析。
關鍵詞 自媒體;紙媒;深度報道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8)220-0053-02
現如今,隨著互聯網技術的普及,全球已經進入大數據發展時代。借助互聯網平臺,任何人均可以實現在任何時間與地點獲取時下新聞熱點信息。對于當下媒體人而言,應當充分意識到大數據理念的重要性,以傳統媒體優勢為基礎,堅持不斷創新改革,優化深度報道,繼而尋求當前自媒體環境下紙媒模式的可持續發展策略。此次,筆者就傳統紙媒發展現狀為出發點,闡述其發展存在的不足,并針對性提出應對措施。
1 紙媒深度報道發展現狀分析
便捷的網絡環境將信息傳遞拉入了發展快車道,傳統媒體行業相對高昂的運行成本以及較為緩慢的傳播速率使得其近些年面臨了巨大的經濟壓力與技術壓力。此外,巨大的社會壓力以及快節奏的社會運行模式使得現代人們生活習慣有了巨大改變,這也進一步阻礙傳統媒體的發展。以往深度報道對于媒體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同時也是衡量一家媒體影響力以及報道水平的重要標準。而該報道形式所能實現為媒體帶來的經濟效益周期過于漫長,基于當前經濟發展大環境,該模式某種程度上被認為是一種“奢侈品”。尤其在傳統媒體行業普遍遭受自媒體沖擊時期,其發展空間難免被進一步壓縮。
2 紙媒深度報道弊端與困境
2.1 選題以及報道形式紕漏
“寫什么?”“怎么寫?”是當前深度報道需要關注的主要兩個問題。在進行深度報道時,首先需要強調選題的重要性。選題方向性的失誤,整個深度報道都將失去價值。
2.2 忽視對新聞熱點的挖掘
大眾關注焦點即是新聞的熱點,大眾關注點時刻都在變化,因此對于新聞熱點也是不斷變化的,且變化較快。快速變化的熱點使得時下紙媒與自媒體相似,對于當下熱點新聞的報道也只是簡單停留于新聞表面,繼而忽視對新聞背后所暗藏內容的挖掘與剖析,忽視了深度報道的價值。對于新聞熱點的深度剖析和未來一段時間內的預測以及影響等具有重要意義,有助于紙媒報道模式的長遠報道規劃。
2.3 深度閱讀受眾人群逐漸減少
忠實的深度閱讀受眾逐漸減少是目前深度報道不得不面對的尷尬困境。傳統的紙媒報道形式其往往在時間上相對固定,需要用戶依據紙媒等傳統媒體固定時間獲取相關新聞信息。而大數據時代的媒體報道,尤其是自媒體報道形式,讓人們獲取新聞信息更加方便,人們可以更好的依據個人習慣隨時隨地了解新聞信息。此外,上一代忠實群眾逐漸老化,新生代群體更為依賴新媒體平臺,依靠手機以及電腦等了解新聞,因此紙媒深度閱讀忠實粉絲慢慢減少,阻礙紙媒深度報道的進一步發展。
此外,新時期自媒體行業的發展,可以為受眾帶來更多的情景帶入,給用戶更好的體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用戶可以利用手機客戶端隨時了解新聞內容并對事件發展進行實時跟蹤了解,具有較好的時效性與傳播性。而這都是傳統紙媒所面臨的困境。
3 促進紙媒深度報道策略分析
3.1 深化選題策略,構建紙媒與自媒體話題銜接
相比紙媒報道形式,自媒體往往可以更好更快把握大眾輿論中心,繼而開展相關報道,符合大眾需要,這也是其目前深受大眾喜愛的關鍵點之一。而這恰恰也是造成自媒體引導不良輿論的源頭。而紙媒報道此時則可以很好實現與自媒體話題的銜接,進行深層次的報道,為網絡熱點話題正名,撇去自媒體帶有情緒化的報道形式,站在客觀、公正角度對事實進行剖析,對熱點話題進行闡釋與梳理,進一步提升紙媒的權威性與影響力。
紙媒可以對輿論進行糾偏與補充,避免斷章取義式報道對報道內容有失偏頗,還原新聞本來面目。在該過程中,紙媒應當摒棄傳網絡輿論影響,秉持新聞真實性原則,客觀角度分析問題,減少新聞“冷暴力”情況。此外,在選題過程中,紙媒也應當預先做好充分準備工作,就時下輿論焦點、輿論方向以及問題調查方式、調查著力點等進行研究,優化選題并進一步提高紙媒新聞報道的競爭優勢。
3.2 根據大眾需求,多開展深度報道
群眾需求是時下任何媒體生存的根本。新聞媒體也是群眾了解社會并感知社會發展與時局變化的重要途徑。作為公民其享有對事件的了解與知情權,廣大群眾希望通過新聞報道,真實、切身了解事件的內容與真相。以往由于新聞制度的限制,紙媒通常以解釋性報道來取代調查式報道,來滿足大眾對于新聞真實性的需求。
而自媒體形式雖然可以快速對新聞事件進行揭露,但由于缺乏深度的剖析,其所揭露的事件真相往往存在一定的不可靠性,這也是目前為大眾所詬病的一點。而目前,隨著新聞制度的進一步放開改革,紙媒可以針對大眾需求,采取調查式報道形式,秉持新聞報道原則,準確獨到闡述新聞背后的“故事”,并深入事件調查,重新進行立意,確保大眾對新聞事件徹底了解。
3.3 注重新聞報道深度
在自媒體大環境下,紙媒要想取得突破,需要媒體人清楚意識到紙媒自身優勢并不斷發展才能取得更好的進步。與自媒體相比,紙媒體難以在廣度上達到同等匹配高度,但可以在文章深度方面進行研究,深化紙媒優勢。現如今,對于紙媒而言,要想做到深度報道不是一味追求分析事件本身,而應當從更深層次結合歷史數據對事件進行全面深思,挖掘潛藏在事件背后的深刻社會意義。
以2018年7月18日的庫爾勒晚報6版“梨城熱線”為例。該次新聞調查問題為針對業主對物業服務的不滿意現象,以及物業因老舊小區運行成本增加而出現的企業經營困難的問題,該如何調解業主與物業之間的矛盾是該次新聞報道的主要內容。經記者實地調查并走訪各相關職能部門后,從業主、物業公司以及職能部門等幾個方面,進行了深入細致的剖析,將業主的對物業服務不滿的原因,以及物業公司為何陷入經營困境、服務跟不上的原因一一呈現在讀者面前。最后,記者通過采訪相關部門以及業內人士,對今后物業服務行業的發展進行了分析,建議政府部門需要加強行業指導和監管,對物業服務收費進行合理調控,既要讓業主承受得了,又不讓物業公司虧本經營等“雙贏”策略。
此篇報道內容圍繞當下輿論熱點與新聞話題的輿論方向,即“業主物業矛盾重重,如何求解?”,符合紙媒喉舌的標準,記者根據問題入手,對問題進行分析和判斷,深入挖掘和剖析了新聞產生的深刻內容,抓住了較深層次內容的價值。報道內容中還包含了對業務與物業矛盾解決的改善措施,有利于紙媒形成中長期的新聞報道規劃。此次報道內容,充分結合了對大多數業主與物業的實際詢問,保證了新聞內容的真實性和相關性,采用了調查性報道方式,即提出了大眾普遍關心關注的問題,又將問題的實質展現出來,同時,對問題進行了深入分析,提出發展方向。這樣的報道即引起了各方的關注度,也讓新聞有了厚度。
3.4 利用“互聯網+”增強紙媒傳播力
互聯網新聞報道模式,給紙媒造成困境的同時,也帶來一定發展機遇。“互聯網+”也可以用于增強紙媒的傳播能力。模仿“互聯網+”模式,提出“報紙+”理念,從而提高整個報紙的宣傳力度。將報紙放置于人們休息時觸手可及的地方,比如機場、火車站、咖啡廳、商場以及公交車站等。這些碎片時間人們往往用于手機瀏覽,而報紙的出現無疑大大提高人們對于報紙的閱讀興趣,繼而選擇報紙閱讀。在“報紙+”前期往往可以進行免費閱讀模式,從而達到宣傳推廣的效果,待后期報紙逐漸為大眾所接受即可慢慢采取部分收費模式。
4 結論
自媒體是大數據時代發展的必然結果。而就目前而言,自媒體雖然一方面可以為用戶獲取信息提供巨大便利,但是另一方面其真實性以及新聞剖析深度也頗受市場爭議。自媒體的誕生給傳統紙媒發展帶來巨大影響,但是紙媒某些優勢依然是時下自媒體所不能撼動的,還原新聞事件的真實性以及客觀性。追求事件的真實性是大眾對于新聞的根本需求。因此對于自媒體泛濫的今天,紙媒應當充分意識到自身優勢,不斷創新,吸取自媒體發展經驗,借助時下互聯網平臺打造符合時代發展潮流的新型紙媒模式,服務大眾,基于客觀改正的態度分析事件,正確引導輿論方向,樹立紙媒行業的權威性與社會影響力。
參考文獻
[1]董鵬宇.探析自媒體環境下紙媒深度報道的發展策略[J].新聞研究導刊,2017,8(19):295.
[2]王剛.自媒體環境下紙媒的深度報道[J].青年記者,2012(35):27-28.
[3]姜濤.電子媒體環境下紙媒的發展之路——略談紙媒深度報道之策[J].新媒體研究,2016,2(11):63-65.
[4]鄭夢婕.自媒體時代紙媒如何做足深度報道——兼談《汕頭日報》的實踐[J].中國地市報人,2014(8):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