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軍
摘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是學生積累基礎知識、培養語感、拓寬眼界的關鍵環節,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非常重要。而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能力,需要教師進行恰當的引導。筆者探討了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策略,以期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閱讀;教學;實效性路徑
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閱讀是人們獲得各種信息最迅捷的途徑之一,也是人們學習、工作、生活中獲得信息從而進行思想交流的迅速有效的方法。所謂“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就說明了閱讀的重要性。如何盡快地使學生掌握良好的閱讀方法、強化閱讀效果呢?下面我談談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一些看法。
一、小學閱讀教學當中存在的問題
(一)對于閱讀教學的重視程度不夠由于受傳統思想以及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使得一些小學語文教師對于閱讀教學的重視程度不夠,沒有發揮閱讀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當中的作用。一部分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教學的時候,只是簡單的對詩詞、詞組等的基礎性的知識進行了解釋,對于學生的個人情感體驗的重視程度不夠,教學模式過于單一,并且課堂的效率也比較低,使得學生提不起興趣學習語文課程。
(二)學生對閱讀的興趣不高對小學生而言,學生年齡較小,心理還不夠成熟,無法很好的集中注意力去閱讀。教師使用傳統的方法講授的時候,學生就算剛開始的精力和心思是在文章當中,但是過一段時間之后,學生可能就會出現上課走神的情況,這使得閱讀教學的課堂效率無法提高,也沒有辦法提高教學的質量。
(三)學生沒有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由于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學生及教師和家長對學生閱讀習慣的培養的重視程度不夠,學生在閱讀的過程當中存在有重點不分,詳略不明的情況,所以導致有的學生閱讀過后的收獲甚少。有的教師對學生的閱讀態度也不夠正確,簡單的給予學生時間,放任其閱讀,這也使得學生在進行閱讀的時候會產生松懈的心理,當然教師在對學生的閱讀進行指導的時候也要注意給學生留出時間自主的思考,使其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二、閱讀教學優化的策略
(一)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閱讀興趣是構成閱讀品質的重要心理因素,是閱讀中積極健康的情感態度的具體表現,是養成閱讀習慣、形成閱讀能力的前提條件。
1.首先要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在閱讀中尋找樂趣
能否培養起小學生的閱讀興趣,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校第一學年的教學活動。低年級語文教師在日常教學工作中要做的一項重要工作就是:培養學生上語文課的興趣,使之感受到閱讀的樂趣。因此,教學盡可能增加趣味性,在活動與游戲中引導學生學習語文、應用語文,使學生品嘗到學習語文的樂趣,這樣才能增加興趣。
2.在課堂中要進行多樣化朗讀
如配樂朗讀、分角色朗讀、比賽朗讀等等。通過多樣化的朗讀形式,讓學生得到充分的閱讀審美的享受,從而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再次,教師要注意學生的個體差異,正確看待每位學生,充分肯定每個學生的進步,讓每個學生都體驗到閱讀成功的樂趣,從而促使每個學生都養成閱讀的興趣。
三、對學生閱讀的書籍進行分級,逐級提高,由簡到難
最近有一份小學生閱讀調查顯示:漫畫、童話及卡通畫類的通俗文化作品圖文并茂、幽默詼諧、緊貼生活、淺顯通俗,能夠吸引小學生的眼球,打動他們的心弦,以及小學生閱讀重“圖”輕“文”。因此,從一年級開始我們教師可以從這類書籍入手,從簡單開始,從圖畫開始,首先培養他們的可接受性、廣泛性,再循序漸進過渡到思想性、知識性、科學性。這其實就是分級閱讀,為不同小學生提供不同的閱讀方案和書籍,為不同水平和層次的小學生提供差異化方案,特別是學生的家長,他(她)們最了解自己的孩子,從小開始做一份親子20分鐘閱讀,分級開始,逐步推進。
四、構建小學語文高效閱讀教學的建議
(一)構建高素質的小學閱讀教師隊伍。
高素質的小學閱讀教師隊伍的構建是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效果的保障性措施。所以政府等相關部要為教師的專業發展和綜合素養的提高提供更廣闊的平臺;學校要為教師的專業發展提供更多的培養計劃.并確保其更好的落實;教師自身也要對立終身學習的意識,不斷豐富自身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并且形成獨特的教學藝術,為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效果的提高奠定更為堅實的基礎。
(二)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創新教學方法。
當前,多媒體設施已經基本普及到義務教育階段的各個學校,多媒體設施解放了老師的雙手,減輕了教師的板書壓力。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充分利用多媒體資源,可以添加一些圖片、音樂、視頻等等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激發閱讀興趣;精心設計教學環節以往我們小學語文閱讀的教學方法就是教師根據參考書講解,從全文、段落到句子進行簡單的肢解,在這種固化的教學模式中,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老師的觀點,而沒有自己的思考和觀點,長此以往學生會漸漸喪失學習的激情。
(三)合理選擇閱讀材料,明確閱讀主題。
小學語文教師應根據教學需求,合理選擇閱讀材料,制定明確的閱讀主題,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在開展主題式閱讀教學活動之前,小學語文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興趣愛好,選擇合適的閱讀材料,充分發揮閱讀資源的積極作用,激發學生的閱讀熱情,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五、培養學生的閱讀思維能力
語言是表情達意的工具,理解語言,不僅要理解語言所表達的具體內容,還要體會蘊含在語言中的感情,特別是作者不直接表達的、比較含蓄的情感。
(一)發展學生的想象力。想象是創造的源泉之一,沒有想象就沒有創造。因此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很重要。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從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對文本內容進行再造想象,訓練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獨創性。
(二)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正確的引導能使學生從形式和內容上去感受知識;恰當的提問能發散學生思維,成為打開知識門扉的鑰匙,并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因此,教師可以利用課堂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去思考問題、分析問題、理解課文,從而培養學生的思維習慣和思維判斷。
總之,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是語文教學的目標之一,教師只要重視課堂教學,采取扎實有效的方法,就能更好地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廖琴琴.論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策略[J].中華少年,2018(07):282
[2] 管小琴.淺談如何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能力[J].新課程(中),201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