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奕君
摘 要:隨著經濟的發展,我國各行各業有了長足的發展,在當前發展環境下,信息技術的發展推動了大數據的應用,“互聯網+”技術的推行讓人們之間的交流越來越密切。在大數據時代,不論是在傳統媒體,還是置身于新媒體,新聞編輯的工作已然發生了很大變化,從內容到形式,從反應速度到準確性,再到受眾群體范圍的無邊界化,新聞編輯工作面臨再突圍和與時俱進的考驗。
關鍵詞:大數據;信息化時代;新聞編輯;轉型分析
中圖分類號:G21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5079(2018)08-00-02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各行各業有了長足發展,“互聯網+”、區塊鏈等技術的發展,助力大數據發展,推動了傳統行業的變革與創新,也推動了新媒體技術的發展。微博、微信、頭條、網絡直播、短視頻等媒體新形式不斷出現,對新聞編輯造成了較大的沖擊力。大數據時代背景下,社會大眾獲取信息的便捷化和低成本化,促使新聞受眾的無邊界化,以及新聞信息傳播的扁平化,新聞編輯業務面臨巨大挑戰。新聞編輯如何變革與創新,謀求轉型思路以應對挑戰是我們需要考慮的問題。新聞編輯從業人員要在不斷的變革與創新中尋求突破,轉變思路,以期華麗轉身,精益求精,取得好的發展。
一、大數據時代對新聞編輯的主要影響
所謂大數據,是人們用來描述當今互聯網時代中信息爆炸特征下產生的海量數據,雖然人們可能并沒有意識到大數據給人們的生活、工作帶來的影響,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將越來越清晰地意識到大數據的重要性,大數據時代已經來臨。
現代互聯網信息時代,人們的信息需求是扁平化的,越快捷越好,越方便越好,新聞信息的傳播也不斷地扁平化,這種變化和趨勢對新聞編輯造成了較大影響,這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數據量大,信息的甄別篩選難度逐漸增加
不論是在傳統媒體,還是在新媒體,新聞編輯追求真實性的基本原則沒有改變,從業人員要在不斷擴大和無邊界的信息海洋中過濾出有價值的信息,工作難度是呈幾何式擴大的,信息選擇、策劃選題、撰稿布局等工作的要求更高了。
(二)傳播速度快,獲取的信息內容容易滯后
一個社會新聞由發生到傳播,信息借助微博、微信、頭條、網絡直播、短視頻等新媒體以及微信朋友圈、公眾號自媒體等新形式以極短時間和極其迅捷的速度傳播到社會大眾的移動終端,傳達到社會大眾面前。這種信息更加具有原始性,同時還具有個人態度的傾向性。面對這種“病毒式”傳播方式,新聞編輯的內容從策劃選題到成稿發布,需要一個固定的不可避免的程序,這中間的時間差導致傳播時效的局限性,信息內容的及時性受到嚴峻挑戰。
(三)受眾面邊界擴大
信息受眾面的邊界擴大,也就意味著對信息的需求不斷提高,大數據時代的背景下,信息受眾同時能以自己的形式獲取新聞信息,這就要求新聞編輯的方式不斷更新,新聞編輯的范圍不斷擴大,不再局限于報紙、電視、網站等形式,形式多樣的新媒體、短視頻、自媒體平臺逐漸演變為新聞編輯的新領域。當前,人們更多地使用智能終端,通過門戶網站、微博、微信、頭條等新媒體來獲取海量的信息數據,新媒體的信息量大、更新及時,同時還具有可以互動的特點,對觀眾吸引力較大,這就向新聞編輯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信息來源渠道擴展
一般而言,新聞編輯的信息來源大多來自實地考察、現場采訪等形式,當今大數據時代背景下,信息來源渠道四面八方,新聞素材的信息來源得到了進一步的擴展和深化。當前新聞編輯的工作方式尚未適應大數據時代到來做出相應的挑戰,新聞編輯信息內容的選取和加工對于社會大眾而言的吸引力和新鮮感逐步降低,在社會新聞的切入角度和傳播方式等方面均有待進一步加強。
二、新聞編輯觀的轉型思路
大數據的時代背景下,新聞數據信息量呈井噴式增長,社會大眾日益重視新聞數據的搜集和利用,這就意味著新聞編輯工作面臨著新的挑戰。因此,新聞編輯不僅要對新聞的生產、傳播方式進行重構,對新聞編輯的創新意識與優化能力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為了適應行業環境的變化,新聞編輯要不斷提升能力素質,更新知識結構。新聞編輯觀的轉型思路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加強努力。
(一)新聞編輯的綜合能力要進一步提高
(1)數據搜集和處理能力要進一步提高。搜集和處理數據信息是新聞編輯的前提。我們所處的大數據時代,互聯網為新聞編輯提供了海量數據信息,除了實地考察、現場采訪等傳統方式,還包括互聯網搜索引擎、論壇站點、知乎、官方微博、官方微信公眾號等方式。面對如此廣泛的數據來源和如此之大的數據量,新聞編輯從業人員要進一步提高數據搜集和處理的綜合能力。與此同時,新聞編輯還要從細節部分入手,對外部環境的變化時刻保持敏銳的關注度,緊跟事件發展進展,滿足社會大眾對新聞信息的多樣化需求。
(2)數據梳理和加工的能力要進一步提高。首先要把握數據信息的準確性,以準確的數據信息為基礎,要善于從海量信息中窺視新聞事件的真相,經過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的梳理,分析好加工后及時呈現給人們,做到精準無誤,量少而精;其次,針對大數據類型繁多的特點,按照種類的不同、屬性的不同對信息進行分類,以精細化原則做專做精,同時還需考慮到數據的可比性、條理性、邏輯性、概念性。
(3)信息展現能力要進一步提高。在計算機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當下,新聞編輯的展現形式得到了擴展,除了電視、報紙、期刊等方式,新聞信息還可以今日頭條、朋友圈等動態方式進行發布與傳播。因此,新聞編輯從業人員要進一步提高計算機應用技術能力,以促進信息展現能力的不斷提升,我們可借助可視化數據服務工具和軟件將數據生成各類圖表、視頻,挖掘數據在新聞報道過程中的價值。
(二)新聞編輯的業務內容要進一步優化
(1)新聞信息的內容要滿足人們對信息的需求,讓社會大眾在較短的時間內理解新聞信息的真正內含。比如,利用一些具體的畫面來解讀晦澀難懂的政治新聞,利用圖像和視頻解說社會新聞以增加新聞信息的生動性,多運用口語化的解說來展現有關民生的新聞。此外,要盡量挑選貼近實際生活,增加新聞報道的深度和廣度。
(2)新聞編輯從業人員要加強自身學習,不斷更新知識結構。面對大數據的新聞時代背景,新聞編輯從業人員要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加強自身學習與提高,同時要深入民生生活實際,積累富有生活氣息的素材,新聞編輯從業人員只有不斷積累、更新知識結構,在各領域的新聞報道中發揮自身特長。
(3)要進一步優化新聞信息的表達呈現形式。隨著科技的發展,更多更新穎的符號和表達形式層出不窮,例如flash短動畫、屏幕動態文字、短視頻等。同時,新聞編輯要制作出有畫面感的新聞,更好地展現出新聞編輯的創新優化能力。
三、結論
隨著新媒體技術不斷更新,大數據時代迅速發展,新聞編輯從業人員要順應時代發展,以創新為發展驅動力,做好與大數據的深度融合,采用多種方式構建發展平臺,實現跨媒體、全媒體的發展與運作。新聞編輯從業人員要提高個人的思想水平,做好大數據背景下的新聞編輯工作,以提高認知水平,做好大數據新聞的產生和傳播工作。促使新聞編輯質量的整體提升,實現新聞編輯的優質發展。
參考文獻:
[1]韓建成.大數據時代新聞編輯觀的轉型思路探討[J].西部廣播電視,2018(07):106.
[2]祝曉玲.新媒體大數據時代新聞編輯觀的轉型[J].西部廣播電視,2018(07):140.
[3]張翔.試論大數據時代下新媒體新聞編輯觀的轉型[J].中國新通信,2018,20(06):38-39.
[4]張云霞.大數據時代新聞編輯觀的轉型[J].傳播力研究,2017, 1(11):40.
[5]楊麗.淺析大數據時代背景下新聞編輯的創新與優化[J].新聞研究導刊,2017,8(20):189.
[6]張新建.大數據時代新聞編輯觀的轉型思考[J].中國地市報人,2017(09):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