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文華
摘要:據調查絕大多數初中生都認為,物理是初中階段中難度最大的科目。很多學生認為物理之所以難學不僅僅是因為課程教學本身比較枯燥,同時也與這門學科的內容過于抽象有很大關系。所以初中物理教育應當將有效課堂視作基本目標,打造有效課堂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在改善學生學習條件的基礎上提升學生學習水平與學習效率。本文將以此為目標與對象,分析初中物理有效課堂的實現方法。
關鍵詞:初中物理;有效課堂;實踐教學
前言:雖然很多學生都表示物理難度大,知識點比較復雜,但我們也不能否認物理是一門趣味性十足的科目。物理的本質是發現自然奧秘、物理奧秘,學習物理知識的過程能夠幫助學生解讀與思考人類與大自然之間的關系。在物理學科的作用下,學生將會逐步形成謹慎的科學態度、科學素養,這是創新人才的體現與培養途徑。為了保障物理教育有效性,發揮物理教育價值,教師就必須慎重分析物理有效課堂的創立方法與體系,根據學生需求設計教學方法,滿足學生的成長規律,保障與提高物理教育水平。
一、有效課堂評價標準與意義
(一)評價標準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因此不論是課堂教學還是課堂評價都要站在學生的角度設計。學生的學習質量是衡量有效課堂的唯一依據,有效課堂的評價重點在于學生對于學習是否產生興趣,現階段的學習能力是否出現進步。初中物理教育應當站在學生學習效果、學習積極性等多個角度設計[1]。教師必須意識到的是片面性教學對于物理教育是沒有幫助的,全面教育才能夠推動與發展學生的素質能力。物理教育必須注重理論和實踐的統一,科學教學保障教學效率。
(二)教學意義
有效教學需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條件以及課程大綱要求設計[2]。在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學習積極性的基礎上提升學生的學習水平。只有當學生形成了自主學習意識與態度,學生才能夠高效的完成學習任務達成學習要求。學生在合作中能夠提升自身的學習能力、合作能力。在減輕教師教學負擔的基礎上,幫助教師取得優異的教學成績。教師應注重立體課堂的設計,同時發展學生的辯證思維與抽象思維能力,實現學生的穩定發展和穩定進步。
二、初中物理有效課堂建設途徑
(一)生活化教學
物理本身就是一門源自于對生活物理現象探討的知識。物理與我們的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仔細觀察的話不難得出,物理教育體現在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為了提高物理教育有效性,教師理應幫助學生找出物理學習趣味性與物理學習和學生自身的關系。打消學生對物理學習的抵觸心理,使學生形成主動探究的態度與能力[3]。如學習《溫度與溫度計》一課的時候,教師就可以拿出溫度計告訴學生,溫度變化是我們生活中最常見的物理變化,溫度計可以測量與檢驗周圍的溫度與環境。再比如學習《家庭用電》一課的時候,教師可以提問學生:同學們家里有哪些家用電器,停電時候這些電器是否還能使用。通過這樣的形式使學生明白電與用電設備的關系,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和印象。
(二)合作教學
物理教育中教師絕對不能用照本宣科的教育模式講解物理知識的基礎內容與問題。初中物理教育應注重學生學習積極性、學習態度的啟發。教師可以針對初中物理問題與知識點鼓勵學生主動思考、主動學習。在合作中開發學生的拓展思維意識與能力,改觀學生的消極學習心理、消極學習態度,使學生形成主動學習、我要學習的意識。在討論與合作中強化學生的物理學習素質。如學習《從指南針到磁浮列車》這一章節的知識時,教師就可以帶領學生一同進入實驗環節,用實驗檢驗電動機的轉動原理。學生通過小組活動形式完成對實驗原理的操作、實踐、檢驗與分析。這種課堂模式不僅可以改善課堂學習氛圍,同時也能幫助學生對物理知識產生更加直觀、深刻的感悟。
(三)實踐教學
物理教育是對自然現象、物理現象的探索分析,初中物理必須注重實踐教學的應用,開發學生的綜合素養和物理能力,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與動手精神。實踐中物理教育的價值才能夠體現,實踐才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最佳途徑。教師應當設計多種多樣的趣味性實驗課程,要求學生在實踐中完成與模擬實驗結果,了解實驗中的不同實驗方式對結果的影響。比如真空環境下聲音不能傳播,將音樂播放器放在真空環境下學生聽不到音樂的聲音,隨著向真空環境中注入足量的空氣,學生才能夠逐漸聽到聲音。趣味化的活動不僅可以幫助學生理解物理知識,同時還能夠提升物理教學趣味性。
結語:對初中物理教育來說,使學生形成濃厚的學習熱情是首要任務。初中物理教學必須改變現狀,使學生在新時期教育理念的支持下逐步形成實踐、合作、獨立、自主的學習觀,建立平等、密切的師生聯系。物理教育應把握好教學規律,用嚴謹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思路開展實踐教育活動。尊重科學教育、系統化教育要求,全面提升學生的學習素質和學習水平。教師應當做到因材施教,不斷豐富個人教育理論,在實踐中強化個人教學技術,改進教學過程和教學任務,提高與保障教學水平。
參考文獻:
[1]肖鈴.生活化教學讓初中物理課堂春光燦爛[J].數理化解題研究,2016(20):80
[2]毛敏霞.基于實驗的初中物理有效課堂的實踐探索[J].新教育,2016(10):79
[3]田常林.初中物理力學有效教學策略研究[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6(03):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