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輝艷
摘 要:當前很大一部分學生認為學習思想政治課沒有用,學習僅是為了應付考試。本文就高中政治教學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展開探討,通過策略分析,旨在真正提升教學水平,培養具備優秀政治素質的新時期人才。
關鍵詞:思想政治;興趣;教學
在社會現代化發展的背景下,多元化思維成為當前社會的一種趨勢,高中階段是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進一步成熟的重要時期,政治教學的開展在三觀培養上有著愈加重要的意義。但是政治教學普遍使學生感到枯燥,缺乏學習興趣。
一、優化師生關系,構建和諧教學氛圍
為提升學生學習興趣,教師應積極創建良好的師生關系,構建和諧教學氛圍。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擁有無上的權利與地位,師生之間呈現出明顯的不平等性。學生會對教師形成敬畏之感,進而無法積極主動的自由發揮,對身心健康發展極為不利。新課標強調,需要師生共同努力形成雙向互動的狀態,平等地發展。因此,高中政治教師應提倡尊重教育,通過相互之間的誠懇對待,真正地實現情感溝通交流,并實現師生情感的良好互動。可有效激勵學生主動積極地學習。還可強化學生對政治知識、內涵原理的感性認識,進而在教師身體力行、言傳身教的引導下,打造學生優良的道德品質。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有技巧地提問,采用豐富多樣的教學方法,掌握時機,進而科學地施教。
二、提升教師信息素養,形成良好的人格魅力
快速發展的信息技術在實踐教育中發揮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逐步成為教育創新發展的機遇,使廣大教師面臨新一輪挑戰。為此,應促進教學模式手段的創新變革,將信息技術帶來的負面影響予以去除。高中政治教師應把握這一契機,符合信息社會創新教育的核心需求,完善自身信息技能提升信息素養。同時,高中政治教師應塑造良好的形象,提升人格魅力。應做到知行統一,掌握扎實的政治理論知識,知曉豐富的文化科學知識。
三、運用趣味性強形式多樣的課前導入
趣味性強形式多樣的課前導入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方式,高中政治枯燥難懂,學生學習興趣低,學習效果差,通過有趣的課前導入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產生較好的學習效果,由此可見,運用趣味性強形式多樣的課前導入能夠激發學生政治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以學習高中政治《收入與分配》為例,在上課前,教師可以采用講述一個有趣的事例引出本節課所要學習的內容,利用漫畫導入課程引出本節課所要學習的內容,通過搞笑視頻作為課前導入等多種方式進行課前導入,以采用圖片漫畫形式導入本課為例,教師首先呈現一組漫畫,家庭收入分配的差距,圖片顯示出一棵樹下結了兩個大蘋果,一個蘋果由兩個人分,一個蘋果由二十幾個人分,表達出收入與分配的不均衡,引導學生思考,引出本節課所要學習的知識點,收入與分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由此可見,運用趣味性強,形式多樣的課前導入具有重要的作用,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進行課外活動,激發學生興趣
長期在一個固定的教室里固定的座位上聽課容易抑制大腦的活力。我們不妨通過課外活動讓同學們換一個環境,換一種方式學習,把受抑制的腦細胞再次激活。講經濟常識時,可安排學生進行市場調研,訪問經濟行政部門了解宏觀調控,參觀企業了解企業形象、企業管理在市場競爭中的作用,等等。講人生觀時可以讓學生采訪先進模范人物,聆聽他們的生動報告。有的老師安排學生做課外實驗以佐教學,這就是把實驗和活動兩種形式的素材合二為一,這當然是一種非常有創意的做法。
理論是抽象的,生活之樹常青。思想政治課一旦與活生生的社會實際、學生實際聯系起來,就不再是空洞的說教,而是形象可感、親切可信、有趣實用的學科,學生就自然會興趣盎然,自覺主動地學習。
五、緊密聯系時事,提升學生關注度
高中學生思想意識處于活躍時期,對國家大事及社會中的熱點事件廣泛關注。高中政治教學應貼近生活,挖掘發生在學生身邊的時事新聞內容,由豐富多變、持續發展的日常生活入手,將課本知識同時事政治緊密結合,進而滿足學生求知欲望,鍛煉學生分析問題、處理問題的技能,使高中政治課凸顯生動活潑性。融入時事政治素材進行高中政治教學,激發學生興趣,需要基于整體學習目標,置于現代社會建設發展大背景下,使理論知識及現實發展狀況、學生自身建設緊密融合,推進教學預期與效果的有效統一,契合素質教育目標,真正提升學生對學科的關注度。
六、強化反饋,快速掌握教學效果
高中政治具有鮮明的理論性,若教學中沒有科學的教學方法,一些學生勢必會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感覺云里霧里,無法實現預期目標。教師應利用課余時間深入到學生群體中,了解學生課堂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征求學生的意見與建議。還可令學生借助小紙條以書面方式抒發對教師看法。通過強化反饋,全面深入到學生之間,可快速掌握教學效果,還會使學生對教師產生良好的印象,教師展現的認真負責以及謹慎謙虛的態度,會感染打動學生,進而使他們在教師良好的人格魅力影響下,產生強烈的學習興趣。
七、寓言和典故
思想政治課的許多觀點深奧抽象,而寓言典故則具有具體形象、生動有趣的特點。因此,在剖析觀點時,適當地引用一些寓言典故,能使枯燥的內容具體化、形象化、通俗化、趣味化,做到寓教于樂。例如:用“拔苗助長”的寓言說明客觀規律性和主觀能動性的關系;用“塞翁失馬”的典故說明矛盾雙方相互轉化的原理;用“城門失火,殃及池魚”、“唇亡齒寒”說明普遍聯系的原理;用“荊人襲宋”說明事物是變化發展的;用“五十步笑百步”、“愚人吃餅”說明量變和質變辯證關系原理等,這樣可以使課堂氣氛活躍起來,課堂教學生動有趣。
參考文獻
[1]劉曉燕.淺談高中政治課教學中學生興趣的培養[J].新課程(教育學術),2010,(11):300.
[2]孫軍華.高中政治課教學中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D].天津師范大學,2007: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