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志陽
2016年9月《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總體框架頒布以來,核心素養是當前國家基礎教育的新視角,它為今后高中化學培養什么樣的學生、發展學生什么能力和品格指明了方向。化學核心素養是學生在教師引導下,以課堂為主渠道潛移默化培育、發展形成的。課堂是學科素養培育的主渠道,這已經成為廣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識,但細心對比一下課堂教學與習題課教學,筆者發現習題課教學中尚不能閃現改革的身影,幾乎是千條萬條改革路,最后回歸同一條路。以化學學科的核心素養為引領,有的放矢進行取材、布局的習題課,不但有助于學生完善學科知識體系,循序漸進養成本學科思維方式,更能引領學生思維方式,認知體系模型的建構,為其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一、習題課教學現狀
1.習題課內容
教師大多停留在以應試為導向上,課堂上以知識為主干,以考點突破為著力點,結構模式多為復習回顧→試題再現→講評講解→方法歸納→遷移應用等四個層次組成。由此發現,讓學生掌握牢固的知識,不斷提升學生解題能力是習題課的主要目的,核心素養難現身影。
2.習題課效果
由于習題課都因時間關系,教師忙于應對習題講解、方法歸納,幫助學生歸納出一套經驗套路,比如,蘇教版化學1專題二從海水中獲得化學物質中Cl2的性質練習題課,絕大部分習題課關注的焦點是Cl2的氧化性,Cl2與單質、水反應等化學基礎,隨后訓練、講評,師生自我感覺良好。但在習題課學習過程中無法培養學生化學學科素養,導致教學的目的僅僅是傳道解惑,無法潛移默化通過核心素養,促進學生可持續發展,最終導致在改進原型實驗、探究性實驗和化工流程圖實驗等探究題、關注學科與生產生活相聯系的新情景題型面前束手無策,例如,2015年課標II卷28題以ClO2為背景的制備流程,2016年課標I卷28題以“NaClO2是一種重要的殺菌消毒劑……”為背景的化工生產流程等,由于高一年無法融入學科素養,導致到了高三年時,出現三個問題:第一,學生學科思維能力薄弱:在實驗運用中,思維公式化,只會按套路來解決問題,在綜合性強的問題序列前無法形成科學的分析推理、模型建構與認知等學科的基本思維方法;第二,類比遷移能力欠缺:對于“四基”的形成難以系統化、條理化、網絡化、整體化,認識問題停留在表層,缺乏對內在規律聯系和本質問題深層次的疏理,在新情境題下,感覺霧里看花,不能達到學以致用的基本能力;第三,科學探究能力有限:在探究新問題中不能整合已有知識,不善于在探究中將圖表表征、數據表征等多元表征進行提煉、尋找內在規律,建構化學思維模型,提高科學探究能力,由于素養無法進行傳承和內化,制約今后學習化學可持續發展,學生猶如苦行僧,努力在“刷題”,但最終難以養成化學學科素養,難以形成適應個人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與關鍵能力。
二、基于核心素養下的習題課教學實踐
基于上述分析,在習題課中傳承學科核心素養在當下已經顯得十分迫切。筆者以蘇教版普通高中新課程標準實踐教科書《化學1》專題四第二單元“生產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習題為例,探討如何滲透培育學生的核心素養。
1.基于小組交流討論復習學案,挖掘認知角度,建構認知模型,
問題1:通過“氮及其化合物”的學習,寫出“雷雨發莊稼”涉及的化學反應方程式,討論一下HNO3工廠、汽車尾氣為何不能利好莊稼呢?
學生:交流合作,相互補充、交流,寫出相應方程式,并指出雷雨發莊稼與汽車尾氣排放的異同點。
追問1:怎樣消除污染?談談你的看法。
學生:從源頭消除污染,尋找高效催化劑,開發新能源等。
追問2:工業上利用N2怎樣生產出HNO3和氮肥,以NH4NO3為例試設計流程圖。
學生小組交流,教師指點,最后在電子白板上展示學生設計的成果,并加以點評。
問題2:一瓶失去標簽的溶液,怎樣覽定它是否為NH4Cl?請你設計方案鑒定該溶液。
師生交流合作:離子化合物是由陰、陽離子組成,只要分別鑒定陽離子和陰離子,就可初步鑒定該物質(學生完成設計,教師電子白板投影點評)
問題3:在實驗室酸類廚窗內有一瓶失去標簽的棕色瓶,某同學初步判斷是HNO3,請你談談他的說法對嗎?怎樣鑒定它?
學生提出不同觀點,其它學生有支持也有反駁,教師發揮課堂的引導作用,引導學生依據HNO3的性質得出相應的結論與性質的應用。
設計意圖:根據學生已有的認知與綜合考慮學生將要達成的認知間的差距,課前設置有價值的驅動性問題,多方位挖掘物質的認知角度,在學生課前自我獨立思考基礎上教師進行點撥,結合同伴互助,相互交流,讓學生以問題角度建構知識體系,并且在小組間交流互補,從中不僅建構分析模型,而且培育學生具備對他人負責的“社會責任意識”的素養。
2.基于個人獨立課堂實踐,強化基礎應用,激發學生探究精神,提高創新意識。
化學學科的核心素養,要培養學生像一個科學工作者一樣,不僅要有科學的觀念、敏銳的洞察能力,而且還要有基礎知識技能支撐下的探究欲望,進而進行嘗試性的創新活動,讓習題課教學轉變為學生自身的內在需求,激發學生思維上質的飛躍。
3.基于設計探究性練習,誘發學生產生認知沖突,碰撞思維火花,提升學生的學科素養。
設計探究性練習習題課中,要避免重復教材、知識點的簡單再現,否則學生的思維得不到有效的激活。設計探究性練習,能避免學生學習的枯燥性,而且更能拓寬學生思考的深度和廣度,激發學生思維的活躍性、深刻性、創造性,拓展培養學科素養的陣地。
三、教學實踐后的感悟
余文森指出:“學科活動意味著對知識的加工、消化、吸收,以及在其基礎上的內化、轉化、升化”。核心素養是三維目標進一步升華的體現,承載著化學學科教育對學生成長和終身發展的獨特貢獻,通過練習課拓展核心素養,是對年輕一代體會感受到自己是生活中的發現者,是科技進步的研究者,是人類進步的探尋者,只有給這種需求提供沃土,這種需求就會逐漸被激活,核心素養將會在學生獲得知識后進一步去應用、解決問題、理解核心概念的方法,并通過練習將這些方法、能力內化為自身的素養。
參考文獻
[1]辛濤,姜寧,林崇德,論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內涵特征及框架定位[J].中國教育學刊,2016(6):4
[2]余文森,從三維目標走向核心素養[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6(1):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