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楠
【摘 要】復習是學習過程的最終階段,目的是鞏固學生知識,為其以后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是學習能力提高的關鍵階段,同時也是學習效率最高、進步最快的階段。因此本文對初中語文這一學科的教學理念進行探索和研究,并結合在實際復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得出的經驗,提出了編制計劃、專題訓練、控制節奏三種復習時可采用的方法,旨在提高學生的復習效率,從而促進其語文課程學習水平的進步。
【關鍵詞】編制計劃 專題訓練 控制節奏 復習效率
在初中語文的復習過程中,教師起著主導作用,學生是主要參與者,因此,教師在該過程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而在目前初中語文課程的復習中,教師往往通過習題或者背誦等方式來督促學生復習,而沒有帶領學生尋找有效的復習方式,這對提高學生的復習效率意義不大。以下是幾種初中語文復習的方法,供大家參考交流。
一、編制計劃,針對復習
在復習中,最忌諱的就是無計劃、盲目的復習,這樣不僅讓學生在復習中沒有重點可尋,還大大降低了復習效率,白白浪費了時間卻得不到應有的回報,而學生做計劃的能力有限,所以,教師應該為學生編制合理的復習計劃幫助學生復習,不僅可以讓學生看到復習的重點,還能夠在實施計劃的過程中,提高學生的復習興趣。另外,教師在編制復習計劃的時候,可以按照時間的前后或者知識學習的順序,制作一個復習的流程表,將復習中的每個環節,安排好時間,明確出重點,并且督促學生按照計劃表中的流程去復習。另外在編制計劃的時候,教師應該分析復習的內容,并結合學生的特點以及存在其中的差異,對學習水平不同的學生安排不同的復習計劃,從而更好地促進學生進步,提高整體學生的復習效率。
例如,教師可以幫助學生制定以下復習計劃:第一個月,掃除基礎知識障礙。第二個月上半月,攻破難題,整體拔高。第二個月下半月,結合模擬題,進行個別題目的點撥。當然這只是對整體的一個規劃,教師還應該將知識重點以及具體的時間安排填充進去,并且應該多關注語文基礎薄弱的學生,在跟隨整體進度的同時,也要適當地進行復習任務的調整或者對其進行單個的復習安排,最終形成完整而且適應性最強的復習體系,從而促進學生復習效率的提高。
二、專題訓練,逐一攻破
在目前的初中語文復習中,教師經常會采用齊頭并進的復習節奏,即每一次復習都非常全面,非常統一的復習,看似復習的范圍廣,進度快,而考試中的題目是按照詩詞、閱讀、文言文、寫作等分開考查,學生習慣了課堂上的復習方式,在接觸試題的時候難免會陌生。因此,教師在復習的時候可以考慮小范圍的復習方式,比如組織學生進行專題的復習訓練,通過對詩詞、閱讀、文言文或者寫作的專題復習,讓學生了解答題的技巧,進而逐一攻破。另外,教師可以在復習的時候開展專題探究,通過對一種題目的單向訓練,讓學生掌握其中的答題技巧,并且要求學生注意相關總結,通過這種方式,對題目進行全方位的復習和研究,以期提高學生的復習效率。
例如,教師可以在復習的過程中對詩詞的題目進行單項訓練,首先將詩詞的所有相關題目羅列給學生,然后結合每一類詩詞的題目,告訴學生每一類題的答題技巧,并且督促學生從中總結詩詞題目的答題經驗,并結合模擬考試中的詩詞題目進行反復琢磨,最終攻破詩詞大關。同樣對其他類型的題目也是如此,開展單項的訓練,對其中的每一類題的答題技巧和經驗進行剖析,從而逐一攻破所有的題目,不僅可以增強學生的成就感,而且提高了學生復習的效率。
三、控制節奏,緩解疲憊
復習跟學習新知識不一樣,學習新的知識可以帶給學生新鮮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復習是回顧知識的過程,相對來講比較枯燥,所以教師在復習過程中不要壓迫學生復習,更不要把過多的任務量全部拋給學生,這只會讓學生對復習產生厭惡的情緒,降低復習效率。因此,教師應該注意控制復習的節奏,適當地緩解學生的壓力和緊張的神經,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投入到復習中,為此教師可以組織一些相關的課堂活動或者節目表演來活躍課堂氣氛,為學生的復習增添動力,從而提高其復習的積極性,進而提高復習效率。
例如,在進行文言文復習的時候,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文言文背誦大賽,首先選定幾篇重要的、需要背誦的文言文,然后對不同的文言文進行分組比賽,記錄每組中每個學生的背誦時間,最后選出所有組中時間最短的學生進行獎勵。通過這種比賽的方式,不僅能夠緩解了復習中緊張的氣氛,還能夠加深學生對文言文的印象,從而促進學生復習效率的提高。
綜上所述,初中語文的復習有一定的技巧可言,首先,教師應該針對不同的復習內容,編制不同的復習計劃,讓學生中重點可尋,其次可以通過專題訓練,讓學生在單項訓練中逐一進行攻破,另外教師也應該控制復習的節奏,切忌在復習的時候壓迫學生,而是應該適當地幫助學生緩解壓力和疲憊,從而促進學生更好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復習中,提高學生的復習效率。
參考文獻
[1]朱海青. 初中語文復習策略淺談[J]. 河南教育(基教版),2016(11):39-40.
[2]趙永春. 淺析高效的初中語文復習策略[J]. 語數外學習(初中版中旬),2014(1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