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運香 周麗韞
“互聯網+”這一新模式,第一次被提出于2015年李克強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中。該模式一經提出,就被社會各行各業所運用,自此以后,是否能將“互聯網+”這一模式運用到我國的教育行業中成為了廣大教學工作者的新思考。筆者認為,當今時代是互聯網的時代,將互聯網運用到教育中是順應時代、謀求發展的必要途徑,故此,互聯網時代必然會推進我國教育的改革進程。
“互聯網+教育”的內涵
“互聯網+教育”的含義
簡單來說,“互聯網+教育”就是將互聯網技術運用到我國的教育之中。雖然這種教學模式與我國早年提出的“教育信息化”有相似的地方,但也有本質的不同。因為我國早期的“教育信息化”是基于傳統教學模式下的輔助教學手段,其既沒有真正改變傳統教學模式的本質,也沒能從根本上提高我國的教學質量。“互聯網+教育”與前者不同,它是為了促進我國教育更加契合互聯網思維的新模式。這種模式,無論是在課堂教學前期還是具體的開展階段都有別于傳統教學模式。此外,這種模式讓學生和教師都能將互聯網技術帶入課堂,進而活躍課堂氣氛,提高教學質量。現階段,基于“互聯網+教育”技術的翻轉課堂正是最有效的課堂教學實踐方式,其不僅能夠保障課堂的教育資源共享,還能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教師教學效果。
“互聯網+教育”的特征
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
廣大教育者積極利用互聯網技術,并運用到課堂之中,不僅是適應時代的必然途徑,也是踐行“以人為本”教育思想的重要手段。“互聯網+教育”這一新模式更加注重學生的學習需求,開展的教育教學也基于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其學習熱情,在具體的教學階段,這一模式也更加注重教學的多樣化與適宜性,根據不同學生的學習狀態、性格差異,制定形態各異的教學內容,能夠真正體現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將教育真正成為“以人為本”的教育。
給教師帶來挑戰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革新與發展,致使互聯網教學可能成為未來主流的教學模式。但是不管怎么說,互聯網教學的根本目的還是為了教書育人,培育更多人才,所以這種教學模式的行為主體仍然為教師。也正是因為“互聯網+教育”這一教育模式是為了培育人才,才使得學生獲取知識的途徑拓寬,并可以通過互聯網獲取更多有用的知識,進而給教師教學工作的開展帶來巨大挑戰。
教師作為教學工作的行為主體,首先需要主動改變以往傳統的教學模式,積極轉變自身職能,由以往的灌輸式教學變為引導式教學。因為對于學生而言,掌握所需的知識技能固然重要,但是教學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幫助其日后從容地面對社會各類問題。故此,教師通過轉變職能,采用引導式的教學方式,幫助學生樹立獨立學習意識,加強師生溝通,使得師生真正成為亦師亦友的關系,才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
基于“互聯網+教育”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構建
制作教學視頻
對于翻轉課堂而言,課前的教學視頻制作是非常重要的,整個課堂教學質量的好壞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學視頻的優良。故此,在制作視頻的時候,教師一定要抓住學生的學習特點,使學生在輕松、和諧的環境中,進行高效的學習。依據筆者多年經驗認為,優秀的教學視頻,首先是教學內容一定要做到言簡意駭、高度凝練,在最少的時間里幫助學生建立起該部分的知識體系,幫助其進行記憶。另外,從視頻的表現形式上看,一定要使視頻更加豐富多彩,避免沉悶無趣,必要時還可以應用當下流行的網絡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一個輕松、有趣的學習環境中進行高效學習。
搭建教學管理平臺
教師通過教學管理平臺能夠更加準確、便捷地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一個完善的教學管理平臺,首先需要配備完善的視頻上傳功能,使得教師能夠通過觀看學生所錄制的學習視頻,來了解學生的課前準備狀況與日常的學習進展。其次,在線的溝通功能也應當是教學管理平臺的標配。學生通過師生在線溝通功能向教師請教相關問題,不僅能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還能幫助學生掃清學習障礙,提高學習效率。
確立學生課堂主體的地位
對于翻轉課堂的定義,應當是從師生所扮演的角色去理解。即把傳統的教學模式轉變為“互聯網+教育”這一模式,以學生作為課堂主體,學生進行自主學習。通過這種轉變,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因為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常采用灌輸式的教學方式,一堂課往往教師講完后,學生也就解放了,至于學生到底理解與否,教師只能通過批改作業才能知曉,大大降低了教學質量。但“互聯網+教育”模式中,學生在課前就通過視頻學習了相關內容,在課堂上往往是帶著問題去學習的,這樣既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還能保障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促使教師從以往的知識灌輸者變為了問題的解答者。學生通過一節課不斷對知識進行探索,不僅增加了其對于知識的掌握程度,還能幫助教師更好、更快地了解學生學習情況,開展針對式的教學,大大地提高了教學質量。
基于“互聯網+教育”技術的優秀學習路徑探索
積極運用互聯網教學平臺
通過搭建網絡教學平臺開展翻轉課堂教學,既能打破傳統教學模式的單一僵化,還能便于教師對學生進行管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通過利用互聯網教學平臺,可以幫助其打破空間與時間的局限,使其在生活中隨時隨地都可以進行自主學習,當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困難時,也能利用網絡教學平臺向教師請教問題,這樣既能幫助教師了解學生課前的準備情況,還能構建更加和諧的師生關系。總之,師生通過互聯網進行交互式的學習與教學,不但能夠突破時間與地域的限制,幫助學生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使學生在互聯網上獲取更加全面的知識網絡,還能幫助教師更加全面地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安排好教學內容,提高教學質量。
積極使用電子圖書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致使知識與信息的媒介不再局限于書本,還能依托互聯網技術,以電子書作為承載的媒介。在此背景下,越來越多的人將電子書作為其閱讀的重要手段。因為電子書有其特有的優勢,例如價格便宜、攜帶方便等。而將電子書運用到學校的教學過程中,除了其自身的優勢外,最重要的是涵蓋的知識、信息更加全面。另外,現階段眾多電子書還插入了諸多圖像、圖片等,這樣不僅能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還能幫助學生進行知識的記憶。與此同時,諸多電子書還附帶了在線的問答專區,能夠進一步提升圖書的吸引力,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
積極運用網絡公開課
網絡公開課的運用在我國已經有了良好的基礎,并被廣泛運用于我國學生的各個學習階段。這一種依托互聯網技術的教學方式,同樣擁有便捷性學習的優點,其不僅能夠幫助學生隨時隨地進行知識的鞏固與學習,還能使其學習更加具有主觀能動性。學生通過網絡公開課進行學習時,如果網課教師的講課方式不能使學生適應,學生就可以隨時變換教師,這樣不僅為學生的學習提供了更多的路徑,還能幫助其加深對于所學知識的理解與運用,進而為“互聯網+教育”的發展提供助力。
結語
傳統教學模式的僵化,不利于學生課堂主體地位的發揮與教學質量的提高。需要廣大教育工作者,依托互聯網時代,運用“互聯網+教育”的模式,進一步體現出以人為本的教學思想,明確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幫助學生做好課前準備,增強其課堂學習效果,才能從根本上提高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