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麗雪
識字是閱讀、寫作的基礎,也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目前,識字教學提倡“多認少寫,提前閱讀”。課標中規定第一學段的孩子要認識常用漢字1600~1800個左右,會寫800~1000個左右。孩子的識字、寫字量增大,若教學方法不當,勢必增加他們的負擔。課標中指出:“要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語文學習規律,選擇教學策略。”因此我們的識字教學也應遵循科學規律,切實提高識字教學的效率。
巧用游戲,趣味識字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學習興趣是學習的動力源泉。游戲是孩子們喜聞樂見的活動,把游戲引入課堂,無疑是“投其所好”。每個兒童都有一顆富于幻想的心,教師更是要把自己變成一個“老頑童”,讓教學富有童趣。如一位教師在教完“日、月、水、火、山、石、田、土”八個字后,出示“口 ”和“十”兩個字,并戴上一頂紙質黑色魔術師帽,饒有興致地對學生說:“孩子們,我們來當‘魔術師,玩‘漢字變變變的游戲好嗎?現在,我們要給這兩個漢字各加一筆變成新的字,看誰變得又快又多,待會兒我就把這頂帽子送給他。”孩子們玩性大發,答案也是五花八門。這種在大人眼里看似無聊的把戲,對孩子們來說卻是一次有趣的頭腦風暴,既鞏固了本課生字,又創造性地拓展了識字,把學習引向深入。
根據分類,字理識字
漢字根據造字方法分為六大類,根據每一類字的特點進行識字,有利于學生更快地掌握漢字。而字理識字就是根據漢字構字的表意性特點,從漢字構字原理上,對字的音、形、義之間的聯系進行字理分析。適度地運用字理,抓住它的規律進行分類識字,更能科學有效地提高識字教學的效率。
首先,獨體字大多是象形字,如“日、月、水、火、山、石、田、土”等等,這些字都不可以拆開,對以后學習其他結構的漢字起到鞏固基礎的作用。我們完全可以把古代的象形字、書中的圖畫與現代簡化字對照起來學習,讓學生更直觀地掌握漢字的字形與字義。
其次,合體字大多是會意字和形聲字,而形聲字占的數量最多,教師只要教給學生形聲字音符和義符的功能,就可以舉一反三地學會更多的漢字。
另外,抓偏旁部首表義的功能,可以帶出一長串的漢字來。根據分類進行恰當理解字體教學,有利于識記漢字的字形、理解字義、糾正易錯字、區分易混淆的字,更有利于感受到祖國語言文字的博大精深,激發孩子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之情。
結合語境,強化識字
“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篇。”教師要經常創設語境條件結合漢字運用來強化學生識字效果。如,采用隨文識字的方式,更有利于理解意思;若采用集中識字,可以先讓學生認真讀課文,從課文中畫出生字詞,再集中學習生字,接著把單字的學習和詞語的認讀結合起來。
對于課文中難以理解的詞語,可以從文中找出相關的句子讀一讀,從而加深理解。最后把所有的生字詞帶到課文中再讀一讀。這樣識字從課文中來,再到課文中去,有利于學生在語境中把握字詞的音形義。也可以在識字過后編帶有生字的“三字經”,或者通過語言實踐,讓孩子用詞語造句,用幾個詞語寫幾句話。在理解一詞多義時,更要在語言環境中加以區別。如“漂亮”一詞,在“她長得很漂亮”句中表示人的相貌好看,而在“這件事,他干得很漂亮”則表示他把事情做得很好。有了語境,識字教學更有生命力。
根據優勢,個性識字
兒童的心理發展有一定的相似性,但由于遺傳因素和后天因素的影響,孩子具有一定的獨特性。他們的優勢各不相同,有的擅長運動,有的喜歡表達,有的樂于靜思,有的喜愛繪畫,有的喜歡自己學習,有的樂意和同伴分享。根據多元智能理論,我們完全可以根據學生自己的優勢和喜好,讓孩子們“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呈現百花齊放的態勢。
如,學習“鳥”這個字,我大膽嘗試,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記住并表現這個字。有的學生會用象形字的方法來記住“鳥”字;有的學生迅速地畫了一只小鳥,說是每當看到它就會想起“鳥”字;有的學生指著窗外說聽到了鳥叫聲,就記住了“鳥”字;有的學生揮動手臂做飛翔狀,唱起了“小鳥在前面帶路”;有的學生把“鳥”寫了一遍,說是寫一遍就記住了。學生的思維得到了解放,他們根據自己獨特的方式記住了漢字,不僅是記住了字音、字形,更深刻地理解了字義。識字因個性而出彩,在識字方式上,教師要對學生少一些束縛,多一些自由。
聯系生活,拓展識字
生活就是一個大舞臺,處處都可以識字。教師要把生活中的識字資源引進課堂,還要把學生識字路徑引向生活,讓他們當一名采礦者,去挖掘生活中的識字富礦。如,一位教師在教學“日、月、水、火”這一課時,出示生活中大家熟知的超市商品名稱、環境標語、旅游景點,還有古詩詞,讓學生從中找出本節課認識的字,學生的眼睛馬上亮起來了,爭著回答自己找到的字。結合生活情境鞏固識字,孩子就在不知不覺中掌握了生字,這樣的學習一點也不會使孩子感到疲勞,反而充滿了情趣,不僅很好地鞏固了識字,更滲透了識字方法,讓孩子們做生活的有心人,在生活中識字,在識字中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