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群英
培養技能型人才是中職教育的主要任務,為了培養更多的技能型人才,還應加強學生的職業能力,提升學生職業素質。中職語文作為一項主要科目,應結合學生的專業特點,通過對語文教材內容的挖掘,豐富學生專業知識,培養學生的職業精神,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為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結合學生專業選擇教學內容,突出中職語文的服務功能
在中職語文教學實施過程中,應根據不同專業的學生,明確語文教材的側重點,為學生以后的工作以及生活奠定堅實的基礎。例如,學前教育專業對學生的普通話要求較高,教師應將重點放在普通話訓練上,適當開展朗讀比賽、講故事大賽等活動,幫助學生練習普通話,糾正學生在語言方面的不足,提高學生溝通能力以及表達能力;文秘專業的學生經常要書寫一些材料,教師應注重對其寫作能力的培養,應指導學生練習寫作,豐富學生一些文面常識,不斷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旅游專業的學生需要了解一些古代的歷史文化,加強對民俗文化以及山水詩詞的賞析,教師應加強旅游活動的模擬教學,讓學生練習解說的能力;理工專業的學生,應將重點放在撰寫實驗報告以及產品說明書上等。這樣在中職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結合學生的專業特點,確定教學的內容,能夠突出語文教學的服務功能,增強學生的職業能力。
挖掘中職語文教材中的人文因素,培養中職學生的職業精神
中職學生不僅要具備較強的職業能力,更要具有良好的職業品質,所以中職語文教師應挖掘語文教材中的人文因素,注重職業精神的滲透,提升學生的職業品質,為學生以后走上工作崗位奠定良好基礎。
例如在學習《石縫間的生命》時,本文中描寫的是植物在石縫間的頑強生長,實際上是贊美了人民中頑強生存的優秀分子,充分抒發了作者的崇敬之情。因此在學習本課時,教師可以教育學生,雖然面臨著嚴峻的就業形勢,但是應像文章中所說的石縫中的植物那樣,即使生存環境異常艱難窘迫,仍然要具有頑強拼搏的精神,不怕苦難,勇往直前,使我們的生命更具有意義。
又如《一碗清湯蕎麥面》中,教師應引導學生對母子三人以及老板夫婦行為進行深入分析,通過他們的衣著、行動以及語言等,了解故事,理解形象,并提出問題:“母子三人身上體現了什么精神?”,讓學生進行思考,之后有的學生回答體現了母子三人堅強奮斗的精神,有的學生回答體現了母子三人不屈向上的精神,還有的學生回答體現了母子三人團結友愛、齊心合力的精神,教師回答:“同學們回答得都非常正確”,并教育學生以后走向工作崗位時也要具備團結友愛、齊心合力、堅強奮斗以及不屈向上的精神。
注重聽說讀寫的語文訓練,提升學生的職業素養
聽說讀寫是中職語文教學的重點內容,通過聽說讀寫訓練,有利于提升學生的職業素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首先,教師應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傾聽能力,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一邊傾聽,一邊記錄筆記,之后檢查學生記錄的筆記,判斷學生是否能夠抓住教師講課的重點,記錄的內容是否要點清晰,以此提高學生的傾聽能力;其次培養學生的說話能力。說話是一門藝術,在人際交往以及工作中都發揮了重要作用,所以為了鍛煉學生的說話能力,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最簡單的口語表達訓練開始,在課堂前5分鐘說一些與本課相關的內容,當學生的口語能力得到提升后,逐漸增加口語訓練的難度,使學生可以脫稿演講或者即興演講,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再次是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教師應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不要只局限于課堂教學之上,還應延伸到課下,結合學生的專業為其推薦相關的書籍,以此加強學生對專業的熱愛;最后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在走向崗位時,大部分學生都要接觸到寫作,所以教師應結合學生的專業,培養其對廣告專業策劃方案的撰寫能力和專業產品說明書的寫作能力。同時在實習之前,還應指導學生練習求職信的寫作等,為學生走上崗位提供重要幫助。
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提升學生的就業能力
在中職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還可以多增加一些課外活動,這樣可以激發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同時還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就業能力。
例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去社區慰問老人,給老人表演一些節目,包括唱歌、跳舞、演講以及表演話劇等等,這樣可以促進學生各方面能力的提升,而且這樣的活動也非常有意義,實現了中職語文教學的德育目標,培養了學生高尚的品格;又如教師可以創設職業場景,對崗位競聘進行模擬,教師扮演招聘者,學生扮演應聘者,鍛煉學生如何快速地讓招聘人員認識自己,以此提高學生在實際求職過程中的競爭力。另外,通過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的開展,還有利于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提升學生的自信心,使得學生能夠正確地認識自我、提升自我,進而實現學生就業能力的提升。
結語
總之,中職語文教學的實施,應充分結合學生的專業,合理地確定課堂教學的重難點內容,注重對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為學生走上就業崗位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