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林
“見字如見面”這種說法一直延續至今。在當今高速發展的信息時代,許多人已經相當熟練地用電子產品打字,打字速度驚人,但在寫字時卻常常“提筆忘字”,書寫水平普遍下降。因此,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書寫能力愈顯迫切,同時,學生的書寫過程也是對漢字的了解過程,還可以磨煉學生的心智。本文結合筆者的教學實踐和理論學習,對小學高年級書寫能力的培養談談自己的看法。
加強培養小學高年級學生的書寫能力
小學高年級面對著小升初的升學壓力,許多教師和家長出現唯分數論的思想,并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教學工作的開展。雖然素質改革進行了很多年,但傳統觀念依然存在,并在一定程度上導致語文教師注重分數而忽視了“書寫”能力的培養。雖然學生的書寫能力是語文學習中的重要部分,但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往往容易被忽視,部分教師只會在作業的整齊、干凈、美觀方面提醒學生的書寫,而沒有對“書寫”水平進行專門的強調。
因此,教師要改變書寫教學的意識,在平時工作中就要提高這一方面的意識。同時,教師要走出這樣的一個誤區:小學生的肢端末梢發展不足,書寫能力不用特意培養。小學高年級的學生已經可以很好地進行細致的工作,所以,只有教師的書寫意識提高,學生的書寫能力培養才能有所開展。在語文中,書寫是至關重要的,如小學高年級寫作文的字數有了很大的增加,而作文的評價中除了立意合理、語句通順外,書寫工整也是重要的部分,干凈工整的書寫總是會給教師留下不錯的印象,因此細節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學生在語文學科上的整體發展。語文教師要善于抓住這個細節,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書寫能力。此外,學校在高年級的課程設置上,可以增加書法、寫字課來輔助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
發揮模范帶頭作用
發揮榜樣的作用對于書寫能力的培養大有裨益,語文教師本身就是學習的樣板,好的板書書寫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學生的書寫意識。并且小學生模仿能力很強,很多學生喜歡模仿教師的字,教師要好好利用學生的這一特點,把好的書寫展現給學生。同時在日常教學中,要特別注意提醒學生在書寫正確的前提下注意書寫的美觀。如寫《地震中的父與子》中的“震”字時提醒學生注意上下結構,“雨”字頭要小而寬窄適中,下面的“辰”要寫得舒展。教師要及時在黑板上用田字格做出示范,同時在學習每一生字的時候都要提出書寫正確、美觀的要求。
教師還可以發揮學生中的好樣板作用。班級中總是會有一些學生的字寫得很規范,讓這些學生輪流做班級的“漢字小老師”,為班里的同學講解漢字的讀音、結構、重點筆畫等,能夠具體指導其他同學如何才能書寫美觀。并且,高學段學生的思維能力有一定的發展,可以把事物描述得很清楚,再加之教師做必要的補充說明,這種以學生的視角來進行書寫練習的方式會使得其他學生更容易接受。
其次,一個重視書寫能力培養的家庭,孩子的書寫能力不會特別低下,因此,教師還要注意挖掘家長這一重要的榜樣因素。許多家長的字都很漂亮,還偏向用手寫板的東西進行交流,這是培養學生書寫能力的有利因素。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和家長進行溝通,在練字上制定具體可行的計劃,讓家長在課余時間進行適時指導,發揮家長監督學習的作用,能夠進一步提升學生的書寫水平。
開展多種活動,逐漸滲透
即使小學高年級的學生在自我學習能力、自我約束能力上都有了一定的進步,但畢竟小學生年齡較小、天性愛玩耍,需要在活動中培養學習的意志和習慣。教師可以通過多種教學活動來吸引學生的課堂注意力,采取學生喜聞樂見的教學形式,在多種形式的活動中培養學生的書寫能力。如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漢字比拼,把好的作品進行展示,既可以鍛煉每個學生的書寫能力,還可以使其互相學習、交流,一同進步。
例如開展漢字故事大會活動,教師講解部分漢字的來歷、演變過程等。如“來”是“麥”的本字。“來”的甲骨文像葉子對生的麥子。麥子是從南歐及西亞引進的優良作物品種,因此古人將它命名為“外來的”。當“來”的“外來”本義消失后,甲骨文再加(夂,倒寫的“止”,表示外來)另造“麥”代替。造字本義:從外域引進的作物。金文、篆文承續甲骨文字形,隸書將篆文的“來”簡寫成“豐”。俗體楷書采用隸書字形。學生知道了漢字的變化過程、前因后果,能夠對學生的書寫規范和美觀起到積極作用。
漢字的書寫是一個水滴石穿的積累過程,只有在平時的學習中不斷地練習、規范,才會有一個較好的結果。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通過多種形式和方法逐漸地滲透,逐步培養學生對漢字的喜愛,學生到高年級時對漢字的興趣會更加明顯,以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教學目的。
結語
總之,教無定法,形式各異的教學方法、多彩的課堂活動都有著一個共同的目的,就是要加大對小學高學段學生書寫能力的培養。因此,通過形成有效的家校合力,發揮榜樣的模范帶頭作用,能夠為學生書寫能力的培養創造良好的氛圍和環境,使得學生的書寫能力進一步加強,并為日后的語文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