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道華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人們的文化層次和道德修養也在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學校和家庭更加重視對孩子的素質教育。核心素養是指學生為了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需要所具有的能力,包涵了學生的知識、能力及道德等多個層面,主要包括身心健康、審美情趣、社會責任、國家認同、國際理解、人文底蘊、學會學習、科學精神、實踐創新等。德育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和心理健康的教育,與智育、體育、美育、勞育等相互聯系,彼此滲透,密切協調,對學生成長成才和學校工作具有重要的導向、推動和保證作用。由此可見,德育課是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一個有效途徑。因此,在中職德育教學中,教師要深入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采取有效的教育教學策略,提高中職德育教學的實效性,切實推進中職學生德育工作的扎實開展,凈化育人環境,培養中職學生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加強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本文筆者將結合自己的中職德育教學實踐,談幾點做法和認識。
貼近生活尋找教學資源,讓德育課堂更加靈動
課堂是教育的主陣地,是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主要場所,任何一門學科的內容里都蘊含著豐富的德育因素。因此,在中職德育教學過程中,要想更好地培養中職學生的核心素養,就不應當摒棄中職德育課堂,而要注重從實際社會生活中尋找豐富的學習資源,讓學生看到所學習的具體學科在日常社會生活中的實際運用,讓學生對參與德育課堂的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這樣易于讓學生接受和理解德育課堂的有關知識。比如,中職德育教材《職業道德與法律》是中職一年級開設的一門以社會生活為基礎,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職業道德和法律素養的課程,在課本中有一個個貼近中職學生生活的真實案例,一幅幅生動形象的圖畫,一個個發人深思的法律故事,吸引著中職學生的學習興趣。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教師采用機械單一的說教,就不能很好地激發學生參與德育學習活動的興趣,也不能更好地拓寬學生的認知空間。想要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就需要教師認真鉆研德育課本,從社會生活中尋找、挖掘出學生熟悉的教學資源,引導和鼓勵學生在社會生活中勇于探究、增加體驗,從而獲得對現實社會生活的整體認知,促進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和諧發展。
深入了解并尊重學生,讓德育課堂更加精彩
杜威曾說過:“自我和興趣是同一事實的兩個名稱,對一件事主動感興趣的性質和程度,可以揭示并測量所存在的自我的性質。興趣就是自我肯定某一對象的主動的認同。”因此,作為中職德育教育工作者,要了解學生的個性品質、知識基礎、興趣愛好等情況,細致了解中職學生關注的重點和感興趣的事物,根據學校的具體情況并結合學生自身特點及學生的發展需求,立足于學校特色,去影響、塑造學生。同時,這也是核心素養中關于“人文情懷”的培養所提出的育人理念。
在中職德育課堂上,教師不僅僅要重視指導學生掌握德育課程的有關理論知識,更要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德育目標,指導學生學習思考、學會選擇,讓學生積極自主地選擇學習內容,與教師、同學進行交流,主動地展示自己的思考或學習成果,激發學生的潛能,重視培養中職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素養和正確的價值觀,使中職德育課堂更加生動活潑、更加精彩,促進中職學生核心素養的不斷提高。在這種情況下,會思考、能選擇、有主見,已經成為中職學生核心素養提升的具體表現。
引入優秀的傳統文化元素,注重培養學生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
核心素養提出:培養學生的人文情懷和審美情趣,讓他們具有藝術知識、技能與方法的積累;具有藝術表達和創意表現的興趣和意識,能在生活中拓展和升華美。而目前的中職學生中普遍存在著文化知識基礎薄弱、厭學情緒嚴重、缺少正確的人生目標、心理承受能力弱、責任意識和社會公德意識薄弱、缺乏健康積極的審美情趣等現象。因此,在中職德育教學中引入優秀傳統文化元素尤為重要,能夠培養學生對優秀傳統文化的認知能力,增加學生對傳統文化知識的積淀,提高學生的修養和責任意識,培養學生形成健康的審美情趣。
在中職德育教學中,結合具體的學情,把傳統節目、非物質文化、傳統文藝等優秀傳統文化的內容滲透到德育教學過程中,能夠讓學生感受到優秀傳統文化的藝術魅力,拓寬學生的視野,培養學生高尚的審美情趣,增強學生對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例如,開展以“我以連云港多元傳統文化為榮”為主題的實踐活動,指導學生分小組來開展探究活動,將活動分為海洋文化、特色手工藝、戲曲文化、建筑文化、非物質文化遺產等幾個方面,鼓勵各小組積極參與探究,并寫下調查報告以及研究小論文等學習成果,這樣便很好地開闊了學生的眼界,調動了學生對優秀傳統文化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歷史擔當,培養學生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促進學生綜合道德素養的不斷提高。
開展豐富多樣的德育體驗活動,激勵學生自我教育
法國思想家、教育家盧梭在《愛彌兒—論教育》這一書中曾說過:“教育兒童必須符合兒童身心發展的規律和年齡特征,否則就會導致不良的后果。”因此,在中職德育教學中,教師要根據中職學生的實際學情,開展適合所教班級學生的豐富多樣的德育體驗活動,如開展“我與誠信手拉手”“走進貧困家庭、奉獻愛心”“重視安全、健康生活”“學會感恩”“家鄉環境狀況調查”等一系列的實踐活動,增加學生對社會生活的體驗,培養學生適應生活、應對挑戰等方面的能力。
教師要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這些實踐活動中,當學生親身參與活動時,會使其在心靈上受到觸動,增加了對社會生活各方面的體驗,讓學生學會友善待人、學會感恩他人、學會體諒他人,讓學生懂得了“勞動”、懂得了“幸福”、懂得了“團結”“協作”等,這樣有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人文情懷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很好地激勵了中職學生進行自我教育,促進了中職學生道德品質的不斷提升,從而很好地落實了核心素養的育人宗旨,塑造了中職學生美好的心靈。
制定精細化的評價標準,采用多元化的德育評價方式
核心素養提出:自主性是人作為主體的根本屬性。學生的自主發展,重點在于強調讓中職學生能夠科學有效地對自己的學習和生活進行管理,充分認識和及時發現自我價值,發掘出自身的潛力。因此,在中職德育教學中,教師要改變以往對中職學生進行單一評價的方式,根據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思想品德成長規律,對評價目標進行細化,制定出精細化的評價標準,讓德育貫穿于學生的整個生命過程中。
另外,教師還要針對中職學生的實際學情,并結合中職學生的年齡和成長發展規律,以促進中職學生綜合能力的不斷提高為目標,設計出不同層次的具有針對性的德育要求,制定出針對中職一、二、三年級學生的德、智、體、美、勞等綜合素質的評價標準,以教師、學生、家長為評價主體,制定出科學合理的多元化評價體系。讓德育評價凸現出可持續發展性,使中職學生在核心素養的引領下成為自信、自強、自律、接受并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合格人才。
結語
總之,作為新時期的教育工作者要清楚地認識到,核心素養的培養是各級各類院校教育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目標,中職德育作為中職階段一門必不可少的學科,是培養中職學生核心素養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中職德育教育中,教師要不斷探索中職德育的途徑,尋找出能夠有效培養中職學生核心素養的方案并運用于實踐中,促進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和道德素養的不斷提高,讓核心素養的因子浸潤到中職學校學生的整個生命過程中去,進而促進中職學校學生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