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妙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布的《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中顯示,截至2017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達到7.51億,半年共計新增網民1992萬人,互聯網普及率為54.3%。在日常生活中,網絡已經充斥在我們生活的每個角落?!盁o現金城市”的建設,自媒體的發展,人人都是信息的發布者和接收者。教育當然要與時俱進,緊跟時代的腳步。在這個“互聯網+”時代,我們的教育也要融入其中,“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積極地利用好網絡的便利,更好地服務教育教學工作。在高校教育中,與網絡銜接最緊密的當屬多媒體實訓平臺。多媒體特有的屬性決定了它可以順利地接納技術革新節奏日益加快的互聯網絡,不論是以前的PPT課件,音視頻文件,還是新近的體感VR交互技術等都能與之很好地契合。因此,借助多媒體實訓平臺對高校學生進行培訓,以及搭建智能化的平臺為學生實驗進行更好的服務已經成為大勢所趨。鄧小平指出:“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當今的高等教育也是如此,面向現代化,面向未來。未來將是科技的時代,互聯網首當其沖。
然而,反觀現今的高校教育狀態,似乎并沒有達到理想效果,高校培養的人才素質無法令人滿意,所以才會出現“錢學森之問”。不與時俱進,缺乏必要的技術革新必然是一方面的原因,具體到高校多媒體實訓平臺也是如此。筆者將目光聚焦高校多媒體實訓平臺,分析其現狀和存在的問題,有針對性地提出解決策略,以期使高校多媒體實訓平臺更好地服務學生和教師,達到其應有的設計目的。
現今高校多媒體實訓平臺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步入高等教育階段,知識的傳授要轉變其模式。不再是中等教育階段中以教師的講授為主,更傾向于放手讓學生去學習。自學能力的培養、知行合一理念的貫徹都要求學生學會自主學習,更多地參與實踐。因此,多媒體實驗室就顯得無比重要了。學生借助實驗室所提供的平臺可以更好地投入到本專業的學習中,設計實驗,將心中的創新想法在這里化為現實,驗證其可行性等。然而高校多媒體實驗室的現狀不容樂觀,有些不僅不能滿足學生學習新技術、驗證創新想法的要求,而且甚至有的都不能夠支持正常的教學需求?,F今高校多媒體實驗室存在的問題具體如下:
設備老舊,無法滿足現今教學的需求
由于高校的多媒體語音實驗室大多建設于20世紀90年代末,起點較低,投入小,后續建設力度不夠。大部分設備都使用了很多年,雖然在后續有部分更新,但是并沒有進行徹底的系統的升級換代,造成如今新舊設備并存的狀態。這大大影響了教學質量和學習品質。設備老化、使用中不注意保護、未及時進行檢查修理,這多種因素使得多媒體語音實驗室并不能達到其應有的效果。
硬件方面缺乏檢修,軟件方面的問題同樣難辭其咎。由于建設時間距今較遠,多數語音實驗室設備的操作系統還停留在比較原始的狀態,自帶的軟件大多處于淘汰或半淘汰狀態,加之現在的科技進步飛快,軟件的迭代速率早已超出建成時的很多倍。而且后續的建設也多集中在檢修硬件設備上,上級領導對軟件方面的問題認識不足,最終導致多媒體實驗室的軟件系統維護難以為繼。因此,即使學生有意使用多媒體實驗室進行創新實踐,但現有的設備根本不能夠滿足其要求,這在一定程度上扼殺了學生創造、創新能力的培養。在教育體制上改革固然重要,改革能夠培養學生的批判精神和創新意識,但如果不能在設施上對學生的創新力進行保障,那改革無疑是天方夜譚。新型的VR交互產品、3D打印、云處理等都方興未艾。因此,具有前瞻性,將目光放長遠,早日完成設備的更新,就能讓我們培育的學生在競爭中占得先機。
管理人員專業素養亟待提升,未建立系統有效的管理制度
多媒體語音實驗室系統操作復雜,對操作人員的素質要求相對較高。多種軟件的使用操作難度大,這時添加專業水平高的語音實驗室管理員顯得尤為重要。但是如今的大多數高校的語音實驗室的管理團隊并不是由專業的實驗室管理人員構成的,管理團隊缺乏專業的素養,對于新設備的使用不太熟練,對于舊設備的維修保養亦沒有經驗,所以高校多媒體語音實驗室未能完全達到其設計的目的。管理人員素質參差不齊,關于多媒體實驗室的管理制度不完善,都是目前高校多媒體語音實驗室所存在的問題。另外,沒有制定明確的責任到人的管理制度,對于損壞多媒體設備的處理條例也不明確,使得語音實驗室的管理成為了老大難問題。等出了問題再去想辦法解決,為時已晚。
語音實驗室在使用上無法與實際結合
高校多媒體語音實驗室的使用還僅限于對教師所教的或者書中所提及內容的重復性實驗中,多媒體實訓中心的價值已經淪為教學的附庸。誠然,語音實驗室服務于教學是無可厚非的,但是僅僅將其當作一個檢驗教科書知識的平臺未免顯得過于狹隘,也使得它的價值大大縮水,大量重復的驗證知識性的實驗在多媒體實訓中心大行其道,這無疑是可悲的。“知行合一”所講求的不只是驗證所學知識的真偽,更要將所學知識付諸實踐,去組合、去重構,乃至去創新、創造。這一方面是學生自己的創新意識不足,另一方面,很大程度上與教師對待多媒體實訓中心的態度有密切的關系。
各學科之間各自為戰,未將實訓平臺的作用發揮到最大化
多媒體實訓平臺以其容量大、交互性高,能滿足多種需要等特點成為很多學科都要借助的平臺,然而共同使用這一平臺的各學科間缺乏交流,各自為戰,只將眼光均局限在了本專業的領域。而很多時候知識之間是互通的,并不存在明顯的邊界,跨學科往往能激發更大的潛力,創造出更好的成果。多學科協同作戰,打造開放的實訓平臺,互通有無,這樣不僅能最大化發揮實訓平臺的作用,更能擦出不一樣的“火花”。
這種種問題交織在一起,使得高校多媒體實訓平臺的建設舉步維艱。正所謂“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要解決現存的問題,必須要追本溯源,一步步地去解決。
解決策略
科技的突飛猛進也在促進著教學技術的發展,走出高校多媒體實訓中心困境的出路在何方是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在“互聯網+”時代,網絡無比發達,信息傳遞也越發方便快捷,自媒體的普及更是加速了各項消息傳播速率。此時我們的教育要提供給學生的必定是先進的、使其在激烈競爭中處于優勢地位的東西,不要求做到不可替代性,但至少要保持一定的戰略前瞻性,否則隨時會面臨被社會上的新科技替代的危險。引入互聯網思維到教學中,即意味著將更快、更新、更有實效性的知識傳授給學生,因此,高校中占據最前沿地位的多媒體實訓平臺就要擔此重任。不同于刻板的教科書、教學材料,多媒體實訓平臺可以隨時更新其知識庫,適應更新的發展需求,隨時隨地地吸收最前沿的科技等動態,將其迅速地投入教學中,無縫銜接給廣大高校學生。但現今的多媒體實訓平臺還達不到要求,必須做以下的整改,具體解決策略如下:
加強軟硬件的更新換代,斥資引入先進的設備
針對高校多媒體實訓平臺充斥著老舊設備的問題,要花大力氣,花大價錢整改,首先要全面清查現有多媒體設備的情況,對老舊設備進行徹底的更新換代。在軟件方面,升級現有系統,并做好維護工作,定期對系統進行更新;購置正版軟件,避免由于系統原因對教學造成的影響。建設依托全校的云端系統,一人一號制,將現有的各多媒體實驗室進行互聯互通,同時支持教師和學生憑借自己的工號和學號登錄云端系統。使學生不僅能在實驗室做實驗,只要能連接進云端,就可以互相討論,分享自己的成果;打造專屬的智慧校園系統,將多媒體實訓平臺的作用發揮到最大化。融教、學、測于一體,實現線上虛擬實驗,不懂的問題隨時可以咨詢教師。
現場測評,無紙化測試,隨講隨練,真正做到當堂掌握,現學現“用”;引進VR設備,創設更加真實的場景供學生實踐,增強其競爭力。比如VR技術可以應用于外語教學中。我們都知道,學習語言最好的方法是置身于該語言的環境中,但是受制于條件限制,高校的外語專業無法為每個學生打造學習外語的良好氛圍,這時,求助于VR設備就能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
加強管理人員的培訓,建立科學的管理規章制度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在多媒體實訓平臺的管理上也是如此。再好的設備,再先進的設施都需要良好的維護才能發揮它的最優性能。落實責任到人的精細化管理模式,分工明確,避免互相推諉,才能更好地維持多媒體實訓平臺的運轉。因此,要建立實時排查機制,定期檢修多媒體實驗室的各項設備的情況,專人負責登記統籌并聯系維修、保養;開展關于多媒體實訓平臺管理的培訓講座,定期考核多媒體實驗室管理人員的專業水平及對設備的操作使用情況,實行積分制,與獎金掛鉤,激勵管理人員不斷提升自身專業素養,更好地為教育教學服務。
理論與實際結合,側重于實踐
在教學環節的設置上,要更多地向實踐傾斜。多媒體實訓平臺要真正發揮提升學生市場競爭力的作用,不斷整合吸收最新的市場需求,做到有針對性地訓練,以實訓為主,為學生就業提供服務;鼓勵學生設計參與實驗,為其提供更方便快捷的途徑,即多媒體實訓平臺的開放;建立并完善創新型實訓模式課程體系,在課程設置上要偏向于讓學生上手實踐,真正做到理論聯系實際。完整的課程體系即專業應用模塊——網絡虛擬實驗模塊——集中實踐拓展模塊——技能考證模塊。另外,考證不是考完就結束,并不意味著一證在手,天下我有,而應該更加強調過程的重要性。專項技能證書的獲取應是建立在大量實踐的基礎上,而不是通過臨時突擊得來的。證書是學生專業技能的象征,經得起實踐的檢驗,貨真價實的證書在人才市場中才具有競爭力。
結語
綜上,依托“互聯網+”時代的優勢,打造創新的多媒體實訓平臺乃是大勢所趨。各高校要積極總結經驗,吸取教訓,爭取在新時期為社會培養更加優秀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