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國勝
美術是小學教育體系中的一門基礎性課程,其主要目的就是為了強化學生們的藝術內涵與審美能力,并對學生們的個性進行優化,對其未來的發展奠定基礎。在素質教育不斷推動的背景下,對這一學科的教育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除了要傳授給學生必要的美術知識及技能外,也應有意識、有計劃地增強課堂上的互動,從而在突顯學生本位的同時,更好地強化美術課堂的趣味性及實效性,將實質及價值最大化地突顯出來。
開展趣味教學,創建和諧氛圍
小學教師在開展美術教學的過程中,要想更好地強化最終的授課效果,并與學生進行有效的互動,首先就應對教學模式加以優化,彰顯出學生們的主體性,按照學生的興趣點及接受方式來調整授課內容,從而在增強學生學習興致的同時,使其內在潛能得以充分激發,使最終的學習效果達到最佳。
例如,在為學生們講解“動物樂園”一課的過程中,在課前導入這一環節,教師就可以先與學生們進行互動,比如預設提問:“什么才是動物樂園呢?”“你們知道我國都有哪些野生動物嗎?”“你理想中的動物樂園應該是什么樣子的呢?”等等,以提問的方式來引導學生們進行深入性的思考,并發表自己的觀點。通過這樣的互動方法不僅可以使課堂氛圍變得更加活躍、愉快,也能夠有效地推動學生們的思維運轉,為后續教學奠定基礎。
應用信息技術,激發好奇心理
伴隨著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多媒體這一信息技術也被廣泛性地應用到了教育的各個領域當中,有效地運用信息技術開展教學,不僅可以使授課內容變得一目了然,也能夠使最終的授課質量得以大大提高。基于此,小學教師在美術教學中,也可以以互動教學為基礎,將多媒體有效地引入其中,從而有效地增強學生與文本間的互動,保證授課目標的完成。另外,通過這一輔助技術的應用,也能夠帶給學生們更多的體驗感和新穎感,最大化地滿足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欲,在強化學生多項能力的同時,使授課效果達到最佳。
例如,教師在帶領學生們畫水果的過程中,就可以對其進行有效引導,如“你最喜歡哪種水果呢?”“這種水果有什么特點呢?”等,引發學生們的積極討論。當學生們在討論完畢之后,教師就可以借助于多媒體這一技術,來為學生們展現一些有關于水果的精美圖片,讓學生們進行觀看。
通過這樣的方法來開展教學不僅可以有效地強化學生們的審美體驗,也能夠激發學生們的繪畫興致,從而使其全身心地投入到美術繪畫當中,使最終的作品更加富有新意及創意,保證教學目標得以最大化地完成。
引導學生探究,實現有效互動
在互動教學開展的過程當中,師生間的互動是最為重要的。基于此,在實施實踐教學時,教師就應充分發揮出自身的引導作用,讓學生應用探究法來學習知識內容,從而在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自覺性的同時,進一步地深化他們在互動中的參與程度,使課堂氛圍更加活潑生動。
例如,在為學生們講解“有趣的頭飾”一課的過程中,在課前導入環節,教師就可以邀請3位同學,帶著事先做好的頭飾站立在學生們的面前,讓學生進行觀察。在這之后,教師可以與學生們互動,提問:“你知道他們頭上戴的是什么嗎?”“知道這些頭飾是用什么樣的方法制作出來的嗎?”“老師在設計的過程中運用到了哪些材料、工藝和色彩呢?”以引導學生們進行自主探究。在這一過程中,教師也可以將其劃分成各個小組,從而在強化生生互動的同時,也能夠保障其探究任務的完成,使最終的授課效果達到最佳。
豐富實踐活動,拓寬互動空間
美術教師在開展互動教學的過程中,不應將課堂僅僅局限在繪畫上,也可以開展一些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以使互動空間得以進一步地拓展,為學生們創建一個課外的“第二課堂”。
在這樣靈活的授課模式下,不僅可以有效地增強學生們的參與興致,也能夠實現創新教學,將課程改革所提的要求落到實處。
例如,在學習“貼樹葉”一課的過程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在課前、在平時的生活中收集好各種各樣的樹葉,并將其帶入到課堂中來,進行粘貼制作,豐富課堂的同時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在這之后,教師可以舉辦一個小型的展覽會,讓每一個學生到講臺前展覽自己的成品,并說一說自己的創作想法,其他同學也可以對其進行提問,最后由教師進行點評。學生在動手實踐中,不僅學到了美術知識,還增強了課堂互動,加深了學生在課堂中的參與度,授課效果顯而易見。
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教師在開展美術教學的過程中,要想使自身的教學水平得以進一步提高,就一定要積極地樹立創新的授課觀念,加強對小學生興趣及性格特點的關注及重視,將互動教學與授課內容巧妙地結合起來,從而有效地構建起互動教學的課堂,使最終的授課效果達到預期,為學生們將來的學習及發展等打下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