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海云
美育的本質是用美來完成育人目標,從多個方面完成個人修養和價值觀等的培養,對一個人未來的發展有不可忽視的影響。因此,在兒童階段重視美育開展十分有必要。這個階段的學生可塑性很強,教師在課堂中要抓住每個學生的性格特征,設計具有針對性的美育方案,使其在短時間內了解美術的潛在內涵,逐步提高綜合素養,體現美育對兒童成長的積極影響。本文結合幼兒教學現狀,探究如何有效開展美育。
滿足兒童成長需求
美育主要可以分為審美教育、情感教育等部分,主要表現形式有自然美、藝術美等,且對兒童成長影響各不相同。因此,教師在課堂中要向學生闡明美育內涵,使其接受這種新型的教育形式,更好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兒童階段的學生好奇心、玩心較重,在傳統的教學下,大部分教師會限制他們思維的發散,不會用合理的教學途徑滿足他們的好奇心,導致教學效果不甚理想,美育的成功開展則能較好解決這個問題。教師在美育過程中會使用多種多樣的素材,使得課堂變得充滿趣味,能引導他們更加積極地參與到活動中,完成審美能力、道德水平的升華。
美育的開展能較好地滿足學生的成長需求,這不僅是新課程推行的要求,也是家長期望學校做的,美育的有效開展能讓他們在充滿趣味性的審美活動中得到人格的健全,為之后發展鋪好道路。教師在設計美育教學方案時,要以學生為主體,減少課堂對其審美能力的限制,鼓勵他們發揮主觀能動性,明確審美能力、藝術鑒賞水平提升的重要性,更好地參與到相關知識學習中,將教學的效果最大化。
例如,在藝術鑒賞課正式開展之前,我會走到學生群體間,用交流的方式了解每個學生不同的審美鑒賞能力,明確其興趣所在,以此為基礎適當調整課堂教學方案,保證能夠滿足兒童成長需求。比如我會用投影將藝術作品由簡到難逐漸向學生展示,用語言將他們的注意力吸引到課堂中,部分藝術作品和日常觀看的動畫片有一些聯系,在豐富色彩的刺激下,學生的鑒賞積極性明顯提升。接著我會布置簡單的任務,讓他們給每個藝術作品寫一小段評語,將自己的想法在評語中進行體現,我也能從上交的評語中進一步掌握每個學生鑒賞能力上的缺陷,為下階段美育開展做好準備,保證兒童成長需求能得到較好的滿足。
提高兒童道德水平
隨著社會進步和時代發展,學前教育被越來越多人所重視,大部分家長都希望孩子在兒童階段就能初步形成積極向上的世界觀,擁有良好的道德水平。美育在學前課堂中的使用達成了這個目標,通過美育的有效開展,提高了兒童道德水平也是其主要影響之一。在審美、鑒美過程中,教師會給出很多優秀作品,這些作品背后多少會有一兩個積極向上的故事,以這些作品為媒介,向學生講述故事,使得他們能在美育過程中被慢慢地影響,形成系統的道德觀念,全面提高綜合素養。
例如,在通過美育提高學生道德水平時,我會將 “中華道德,青春創意”漫畫活動中的作品帶到課堂中,讓學生進行鑒賞。這些作品主要體現了“尊老愛幼”“保護環境”等觀念,假如這些道理只單純地通過理論講述,很難讓學生將其轉化為道德水平提升的養料,但是通過漫畫的方式能夠激發他們的探究熱情,促使他們主動從漫畫中理解內涵,同時由于漫畫具有直觀性和趣味性,理解難度明顯下降,有效幫助學生們提高了道德水平,這也是我使用漫畫完成了美育的預期目標,符合學生成長要求。
培養良好審美習慣
學前教育主要形式是游戲、活動等等,這些教學方式都充滿了趣味性,能滿足學生的貪玩心理,讓他們在玩的過程中完成對審美綜合能力的培養。而且,教師還要構建完善的美育教學系統,幫助學生在兒童時期就養成良好的審美習慣,使得他們在之后的生活實際中主動利用審美、鑒美技巧來提高自身的核心競爭力。美育活動的有效開展讓兒童意識到藝術源于生活,能逐漸讓兒童們學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汲取對自身成長有益的知識,進一步體會良好審美習慣的重要性。
例如,在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審美習慣時,我會利用生活素材來完成美育目標。在教學準備階段,通過調查的方式了解學生回家后會觀看哪幾部動畫片,我會仔細查閱這些動畫內容,挖掘對美育開展有積極影響的部分,添加到課件中。接著,我會開展動畫片鑒賞活動,將這些學生熟悉的動畫片在課堂中播放出來,引導他們使用已有的鑒賞技巧進行分析點評,體悟內在含義。在教學接受之后,學生們發現藝術在生活中無處不在,就會主動培養審美習慣,提升學前教育的效果。
結語
總之,在學前教育的過程中,教師要明確美育對學生的積極影響,發揮美育的作用,讓孩子們對世界有正確的認識,逐漸形成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提高他們未來在社會中的核心競爭力。教師要致力于高效美育教學方案的設計,以學生的成長需求為出發點,形成系統的教學模式,保證每個孩子在兒童階段都能養成良好的審美、鑒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