闕家輝
思想政治課的學科性質與特點決定了其必須通過結合理論與實踐、學科知識教育與德育才能展開良好的教學,達到知行合一的效果。因此,對思想政治課提出了更高的教學要求,應當積極落實素質教育才能促使教學達到學科教學目的。其主要包含以下兩項重要的任務:首先,應當全面提高學生的政治理論水平;其次,提高學生的思想覺悟,只有這樣才能夠提高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提高其認識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政治教師的素質要自覺提高
提高學生的素質教育,首先應該提高教師自身的素質,才能言傳身教,再延伸到學生。重點要做好兩方面:第一,教師要扎實掌握專業基礎知識,并不斷更新知識體系,提高教師的專業能力;第二,要提高教師的思想道德和自身素質,為學生的思想道德和素質教育奠定基礎。針對此,教師可從以下三方面提高自身的素質,將每一項工作落實到位:
積極學習,堅持不懈,促進自身專業知識水平的不斷提升
由于改革正在大刀闊斧地進行,同時也不斷豐富了政治理論。對于政治教師而言,不斷發展的理論要求其對自身原有的知識進行更新,通過堅持不懈地學習和努力,提高學歷,提升自身能力素養,讓自己在發展中不斷適應更高的要求。
勇于投入實踐,扎實掌握業務知識,提高業務能力
教師要不斷掌握豐富的理論知識,還必須將所學的知識積極應用到實踐中,促使自身業務素質的提高。因此,教師必須學會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勇于實踐,不斷在實踐中總結經驗,對良好的教學方法和模式進行積極探索和研究,進而為學生的素質教育提供動力。
為人師表,提高自身素質、道德綜合水平
學生往往以教師為榜樣,教師的言行深刻地影響著學生,正人先正己,所以教師自身先要保持高尚的言行舉止,才能感染學生,從而帶動學生。因此,教師必須做好以下兩點:
在言論方面,教師必須以正確的言論引導學生,要對國家、社會和學生負責,不說違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言論,如果有不同的看法,也不應在學生中表達,以免誤導學生。
在舉止方面,教師要為人師表,要做和教師身份相符的行為,不得做有違職業道德的行為,要求學生做好的行為自己首先要做到。要在學生中傳播正能量,引導社會主義新風尚。
發揮課堂教學主渠道作用,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課堂教學中思想政治教學依然是重要組成部分,在《中學德育大綱》中就有明確要求:思想政治課是能夠將社會主義思想品德以及政治傳播給學生的課程。該課程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在思想政治課程中應當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應用先進合理的教學手段,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實現高效的課堂教學。
教師應當在教學過程中運用讀、議、講、練等教學方法。其中,“讀”指的就是學生主動讀書,從而為掌握知識奠定基礎。然后,教師要對學生讀的方法進行正確指導,高效地讀,而不是隨意瀏覽。要能夠與實際結合,分清內容的主次,列出提綱。同時學生要精讀,并理解知識,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夠在實踐中應用所學的知識;“議”指的是教師還應當在教學過程中發散學生思維,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教師要準確確定主題和議題,激發學生思維,通過正確引導促使學生各抒己見,提高學生參與問題和討論問題的興趣,鍛煉學生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講”指的是教師對學生點撥重點和關鍵問題,及時糾正學生的錯誤,解決學生的疑問;“練”就是通過練習鞏固知識,培養學生的能力,能夠及時反饋教學中的不足,鞏固學生的基礎知識。
在學生的教學活動中,教學有各種各樣的形式,教師可以按照課程,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運用探索式、討論式等教學方法對學生進行教育。總而言之,在教學活動中,應當以學生為教學主體,教師起輔助作用,應當充分發揮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同時向學生傳授政治理論與知識,充分發揮德育的作用,增強學生道德覺悟,提高其政治素養,實現知行統一的教學目的。
利用好社會大課堂,與社會實踐相結合
政治課實施全面素質教育可采用理論和實際相結合的方式,應當將學校的小課堂與社會的大課堂相結合,讓學生在社會環境中對所學理論知識進行思考和理解,使學生對社會有更全面的了解,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對此,可以通過“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實現該目標。“走出去”就是要帶領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按照課題需要深入到工廠、農村、社會中去,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訪問調查,促使學生了解社會建設理論與改革,提高學生對社會發展的真實認識;“請進來”就是按照課題的要求,邀請在社會主義實踐中做出貢獻的優秀人物參與校園演講,并且和實際相結合,在第二課堂活動中舉辦時事演講。通過豐富生動的課堂活動檢驗學生所學的知識,提高學生應用理論知識的能力,進而促進學生學習社會建設理論知識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增強學生的思想覺悟,提高學生的理論和思想素質,促使素質教育達到良好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