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偉臻
核心素養教育是農村小學數學教育的核心任務,而要想達成教學目標,需要結合核心素養培育的要求提出科學、合理的教學模式。而農村作為素質教育改革的主陣地,其教育難度也相對較大,但無論是讓學生獲得豐富知識,鍛煉學習能力,還是要塑造學生的良好品格,都需要將學校教育作為依托。因此,在農村小學數學教育的改革發展當中要注重選用科學高效和實用性強的課堂教學模式,用精簡的教學流程推動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三學”教學模式則是農村小學數學教師的重要選擇,也是幫助學生構建核心素養的重要舉措。下面筆者就如何將三學教學模式應用到農村小學數學教學中,從而實現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目標進行重點探討。
導學,應用學案領導提高自學能力
導學是利用導學案引領學生學習數學新課的一個教學環節,具體操作方法是將學生要學習的新知識、任務等用導學案的形式呈現出來,要求學生從實際出發,根據導學案當中對目標、問題、方法指導、題目練習等的闡述完成預習和練習任務。在這一階段,學生需要從自身已有的知識以及經驗出發,利用多種學習材料如教材、工具書等開展獨立自主的學習和思考活動,并標注出疑惑不解的地方,以便在下面的環節當中解決問題。導學的重要目的在于引導學生掌握自學方法,提前讓學生熟悉數學知識,刺激學生產生疑問和學習動機。運用這樣的方式能夠在課堂開始的階段就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并讓學生以學習主人的角色進入數學課堂,進而幫助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與能力。例如,在學習5的乘法口訣時,教師可以設計這樣的導學案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學一學
1.你是如何編出口訣的?2.通過觀察口訣,你獲得了哪些發現?3.你認為口訣當中有哪些不容易記憶?4.你在學習中遇到了哪些疑問?
練一練
1.直接寫出下面幾道題的計算結果:7×5、3×5、6×5、9×5。
2.根據乘法口訣填空:五五二十五、五()四十()。
3.計算下面綜合算式:4×5-5、8×5+5。
導學階段的數學教學側重的是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鍛煉,同時也讓學生明白,掌握學習方法遠比他們機械性地掌握知識更為重要,正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而且自主學習是每個人最佳的學習策略,自學能力也是農村小學生學好數學學科的關鍵,除了可以豐富學生的數學理論以外,還能夠讓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和能力得到鍛煉。
上面設計的導學案能夠為學生數學思維指明正確方向,也能夠讓學生明確學習的內容、方法以及要達到的程度。這樣的教學設計能夠讓學生帶著自己的思考走入課堂,不僅為數學教學效率的提高提供動力,同時還能夠增強學生自學意識,讓學生分析以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得到增強,使得學生能夠在終身學習力方面獲得更大進步。
互學,引導交流互動鍛煉合作能力
互學強調將學生劃分成不同的學習小組,指導學生在小組當中與同伴進行問題的交流和切磋,得到他人的幫助的同時,也要積極主動地幫助和支持他人,不僅讓學生感受到個人價值,也讓學生明白互補互惠的道理。在前面的導學學習當中,學生已經進行了獨立學習的訓練,也通過導學案當中的任務掌握了新課的大致內容,同時也在這一過程當中解決了大量的數學問題,但是仍然有一些困惑需要進一步解答,此時讓學生在小組當中通過凝結和發揮集體力量進行互相學習就顯得非常重要。基本上可以按照下面的流程展開:
第一,由小組成員主動匯報自己在自學活動當中的相關情況。
第二,小組長負責匯總組員在自主學習當中遇到的疑問,并實施幫扶合作學習,解決學生在自學當中遇到的問題,嘗試獲得最佳解決方法。
由組長負責梳理具體的解題思路與方法,并選擇由其中的一個組員進行交流和展示。
各個小組依次在黑板上展示,并選擇小組代表上臺進行具體講解。
在這一過程當中,教師需要觀察和傾聽學生在小組當中的表現,并對他們在合作互動學習當中無法解決的問題進行指導和啟發。在小組互學當中能夠讓學生各抒己見,體會到互相幫助和合作的樂趣,還能夠讓學生體驗知識形成的過程,在知識共享當中體驗成功的喜悅。
同樣以5的乘法口訣教學為例,當學生利用導學案初步掌握了新課內容后,教師接下來就要為學生搭建互學平臺,讓學生在這一平臺上進行積極的溝通互動,提高團結協作能力。具體流程可以這樣安排:
第一,從每個小組當中選出代表,輪流報告他們對導學案中“學一學”這一版塊任務的完成狀況,并對學生獲得的結果進行核對。
第二,學生詳細說明是用什么樣的方法編口訣的,在編口訣過程當中遇到了哪些無法解決的問題,以及有哪些問題需要得到同學或者是教師的幫助。
第三,各個小組對上面提出的問題互相討論,商討解決問題的方法。
第四,每一個小組推薦一個成員走上講臺,與其他小組展示交流本小組的學習成果,介紹編制口訣的方法以及思考和解決問題的策略,同時說明本小組的學習觀點。在每組成員介紹的過程中,其他小組的同學需要認真傾聽,如果持有不同意見或者是有更為簡便的方法,可以用反駁、追問等方式提出。
悟學,推動深入感悟促進素養提升
悟學側重的是教師對學生的點撥和啟發,也就是要求教師帶領學生對本課學習的重難點進行深刻領悟,之后再開展一系列的實踐應用和拓展提高活動,真正達到鞏固知識以及知識遷移的目的。在學生進行小組的交流和學習成果的展示當中,教師需要耐心細致地聆聽小組成員的發言,捕捉生成性的數學資源,并及時提出問題啟發學生的思維,完成教學總結工作,讓學生的認知能力得到質的提高。在完成了展示和提高任務后,教師需要結合教學目標、教學內容以及學生的學習特點設計有助于學生能力鞏固和拓展的分層練習題,讓學生在實踐當中理清知識,學以致用,提升思維品質,鍛煉應用技巧。在數學課堂的最后階段,教師可以再一次帶領學生對新課內容進行梳理,理順知識體系與結構,歸納學習方法,促使學生自我反思,幫助學生健全認知體系。教育領域流傳的一個重要說法是教貴引導,學貴領悟。學生可以在教師的正確指導之下產生深層次的學習感悟,進而主動積極地完成知識構建和運用。所以說,悟學是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點。
例如,在5的乘法口訣的悟學階段,教師可以在學生完成互學溝通以及學習成果的展示之后,結合整個課堂教學的重點與難點,針對學生在此次學習活動當中出現的困惑或者是知識學習不到位的方面進行再一次的重點解釋,并在思維方面給予學生啟發。比方說,教師可以提出這樣的問題:“現在大家可以說出口訣表示的含義是什么嗎?”“從口訣學習當中你獲得了哪些發現?”“你認為在口訣學習當中有哪些較為困難的地方,你又是用什么樣的方法解決的?”在解決了上述問題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暢談學習本課后的收獲,闡述自己還有哪些方面需要進一步反思和努力,表達應該向哪些同學學習等。通過教師的總結和學生自我總結與反思,可以深化學生對口訣的認識,提高學生數學學習的系統化水平。
結語
“三學”教學模式在農村小學數學課堂當中的應用是落實核心素養教育的重要舉措,也是農村教師站在為學生未來發展負責的角度提出的一種創造性的教育模式,顯示出對學生主體地位的重視以及對學生自主發展能力的肯定。農村小學數學教師要靈活恰當地將導學、互學和悟學環節進行優化和應用,除了鍛煉學生的自學、合作等方面的能力以外,還推動了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