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春暉
小學語文作為農村小學教育中的一個重要內容,一直以來受到教育的重視,隨著多年教育體系的發展,農村小學語文在教學方法上也得到了很大的進步,但是在一定程度上還是沒有擺脫應試教育的模式。因此,這就需要教師采取相應的辦法繼續進行探索和研究。農村小學語文“話題式”教學就是一個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的有效方法,基于農村小學的現狀特點,教師可以進行“話題式”教學的建構,以促進學生的語文學習。
小學語文“話題式”教學的特點
開放性
小學語文“話題式”教學的開放性是其顯著的教學特點,在生活中有很多話題,教師利用這些話題針對教學中的知識內容引入相關話題,這樣課堂教學的形式就不是一成不變的,它一定程度上地體現出了教學的開放性,對于學生學習思維的開發也具有很好的作用。這種形式比較自由,對學生來說也拓展了他們的思維。
自主性
在小學語文的教育中,話題教學的引入具備了顯著的自主性,教師利用話題教學可以很好地讓學生自主進行問題的探索,進而對課本知識內容進行學習和掌握。教師可以根據實際的語文知識內容設計相關話題,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讓學生進行分組討論和學習,通過教師的引導和要求,學生小組就可以自主地進行話題的討論和探索,從而可以提高他們的自主能力。
可操作性
在農村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的生活環境和生活經歷有限,因此,教師在進行話題設計和導入的時候,要貼近學生的生活環境,進而保證話題教學的可操作性。教師要站在學生的角度和立場上思考問題,這樣不僅可以便于學生理解和接受,同時也能夠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小學語文“話題式”教學的建構與反思
圍繞教學的內容,引入交流的話題
小學語文“話題式”教學中,由于“話題式”教學的形式多種多樣,因此,在進行話題設計的時候就會面臨很多的選擇,可以選擇社會熱點或人文地理等。但是,基于農村生活的特點,教師要合理地選擇切合學生經歷的話題并圍繞教學的內容進行導入,以便于學生接受和理解。
比如,在《翠鳥》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先圍繞鳥類進行課堂話題的引入,小學生在生活中比較常見到鳥類,并且農村環境比較好,鳥類的種類也比較多。因此,這個話題的引入可以很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然后通過對鳥類話題的討論,進而引出翠鳥這一種類,看學生是否遇見過,以此來引起他們的好奇心,使他們更好地投入到《翠鳥》一課的學習中。
創建話題探索的氛圍,提高學生積極性
在實際的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在進行話題的導入之后,為了更好地促進學生的討論和學習,就需要創建一個適合學生進行話題探索的氛圍,從而來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他們的學習質量和學習效率。
比如,在《觀潮》一課的教學中,很多農村所處的地理位置不具備江潮,因此,在這一課的學習中,學生難免會出現無法理解、興趣不高的情況,面對這樣的現狀,教師就可以有效地引入觀潮的話題,通過圖片、資料等來將各種觀潮的場景進行展現,學生通過視覺就能觀察到潮水的情況,并且學生對豐富的圖文信息很感興趣,這樣就能夠通過營造一定的圖片觀賞氛圍,更好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促進學習的質量和效率。
教師設計點撥,引導學生進行思考
在農村小學語文的教學中,教師在引入話題的時候,要對學生的情況進行全面的掌握和分析,進而切合他們的實際情況設計話題,在話題的設計過程中,教師一定要全面考慮話題設計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進而在實施的過程中還要對學生進行點撥和引導,促進他們的學習和思考。
比如,在《晏子使楚》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讓學生根據課本內容進行分組對話閱讀,讓學生進入到課本知識的情境中進行交流,進而對人物具備的特點和性格進行點撥,讓學生更加切實體會到內容的描述。然后,教師再引導學生進行歷史背景的思考和了解,從而實現語文教學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評價話題結果,并對“話題式”教學進行反思
在對學生進行“話題式”教學之后,教師還應該對話題方式的結果和影響進行客觀的評價,從而了解話題教學的應用是否達到了預期的效果,對學生之間對話題的態度和行為及時掌握,了解學生更加偏向于哪方面的話題,進而在后期更好地合理使用。
比如,對于“話題式”教學的效果,教師可以用試卷的形式向學生們進行調查,以此了解話題的使用效果,對其中存在的問題,教師要善于總結經驗,進而來改進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充分地進入到話題的討論中。
結語
“話題式”教學在農村小學語文中的應用,在學習語文課本知識的基礎上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也豐富了他們的認知,拓展了他們的視野。因此,教師就要進一步地進行“話題式”教學的建構,以此來提高教學的質量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