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慶迎
教學目標是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的行動指南,是教學的出發點和回歸點。它既有導向功能又有調控功能,是教學評價的依據,同時也是有效課堂教學的關鍵。掌握目標制定的方法,制定出切實可行的教學目標,我們在教學活動中才能根據教學目標優化教學活動,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實效。下面筆者就如何制定教學目標談談自己的幾點看法。
整體性——基于課標 全面設計 明確定位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義務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總目標是:通過英語學習使學生形成初步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促進心智發展,提高綜合人文素養。”總目標之下分別提出課程分級目標和課程分級標準,各個級別的標準之間相互聯系,螺旋上升,最終全面達成總目標。
例如,2011年版課標在語言技能一級標準對于“說唱”要求 “能根據圖、文說出單詞或短句”,而在二級標準“說”的要求中提升為“能在教師的幫助和圖片的提示下描述或講述簡單的小故事”。
又如,在一級標準對于“讀寫”要求“能在指認物體的前提下認讀所學詞語”,而在二級標準對于“讀”的要求中提升為“能認讀所學詞語”。但筆者在觀摩外研版小學新標準英語(一起年級起點)第五冊Module 8 unit1 《There are stone animals》一課,發現有的教師這樣制定教學目標:第一,掌握新單詞,如“stone 、animal、 camel、horse、elephant”等與動物相關的單詞。第二,掌握新句型,如“There is ……/There are……”這種情況在目前課堂教學目標制定中還是時而有見,語言知識與語言功能相脫離。教學目標的設計單一地定位在語言知識點上,且“掌握”一詞過于籠統,教學目標不夠明確,難于把握。須知,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形成是建立在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等方面整體發展的基礎上的。課標中的這五個方面不是通過某一模塊或某一單元的學習逐一達成的,而是綜合滲透在每個單元、每一節課的學習中,這就要求教師在制定教學目標時,一方面要深入研讀課標,應跳出認知技能的框框,要注重全面性和整體性;另一方面,注重目標的階段性,在確定教學目標時,做好總體目標到課時目標的逐級分解,各個級別目標的銜接、過渡,以此促進教學目標由低級層次到高層次的逐級實現。
準確性——基于教材 理清脈絡 把準目標
我們備課時分析教材多出于對某篇課文或某課時的思考,對一單元(或專題)、一冊書、整套教材往往把握不夠,導致教學目標偏差。
例如,外研版小學新標準英語(三年級起點)第五冊Module 6 Unit 1《You can play football well》一課,如果只是從本課出發,把“Can you run fast? Yes, I can ./No, I cant. ”這類句型作為本課的目標語句,顯然是不夠準確的。備課時,一定要立足教材整體,深入分析,挖掘知識的生長點,把準重難點。
在第三冊Module 6《Can you run fast 》一課中,句型“Can you ……? Yes, I can ./No ,I cant. ”已經作為重點教學內容學習過;所以本節課的目標語句并不是“Can you run fast? Yes, I can./ No, I cant . ”而應是“You can play football well. ”句型的學習及“Can you……? ”的拓展深化,如“Can you pass the ball well? ”等。
總之,研讀教材是制定課堂教學目標的重要前提,是確定教學重、難點的必然途徑。只有教師與教材進行深度對話,教學目標制定才能明確具體,才能讓師生、生生在目標的指引下進行有效的對話,最后順利到達預期目的。
層次性——基于學生 面向全體 兼顧差異
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有差異,同年齡段的學生也有差異。教學目標的制定上,不同的學生不要求整齊劃一。對學有余力、基礎較好的個別學生或群體,可以給他們盡情發展的空間,做到“下要保底,上不封頂”。因此,教師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差異,以使教學目標制定更切合實際。
例如,外研版新標準英語第四冊Module6 Unit 1《Were you at home yesterday》一課,知識與技能目標可制定如下:
全體學生能聽懂、會說、會認讀句型“Were you at home yesterday? Yes,I was./No, I wasnt. ”并運用此句型詢問人物過去的狀態及對別人的詢問做出回應。 部分學生能聽懂、會說、會認讀句型“Was it sunny yesterday?Yes, It was./No,It wasnt. ” 并能運用此句型詢問過去的天氣狀況及對別人的詢問做出回應。
全體學生能聽懂、會說、會認讀“yesterday、 well、 sun、 lesson”,能拼寫“ well、sun 、lesson”。部分學生能聽懂、會說、會認讀、會拼寫“thanks 、out”。
教學目標制定要充分考慮學生的認知基礎、智能結構、興趣習慣等因素。在面向全體學生,強調共性目標和要求的同時,追求個性的發展。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制定不同的教學目標,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學力選擇終點。
結語
總之,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的核心和靈魂,指導和支配著整個教學過程。一節課的成功與否與教學目標的制定息息相關。因此,教師在制定教學目標時要深入研究課標、研讀教材、聚焦學生,做到胸存課標、心中有本、目中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