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茂林
隨著我國新課改的進一步深入及素質教育的全面推進,人們對中學階段英語課程教學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在英語學習中,閱讀理解能力是學生具備的關鍵性能力,但是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提升是一個艱巨而又長期的過程。基于此,教師必須在英語閱讀教學中總結并提煉出對學生閱讀理解產生影響的因素,在平時教學及訓練過程中注重對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培養(yǎng),教授正確的閱讀理解技巧及方法,從而促進學生英語閱讀理解能力的提升。
本文主要圍繞對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產生影響的多種因素、有效提升中學生英語閱讀理解能力的主要措施這兩個方面展開了論述與分析,旨在提升學生的英語素養(yǎng)及學習能力,促進學生英語實際應用能力的提升,從而為社會發(fā)展提供大批訓練有素的綜合性高素質人才提供理論支持。
對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產生影響的多種因素
學生不良閱讀習慣影響了閱讀技巧
通常情況下教師在英語課程教學中,需要花費大部分時間展開精讀教學,教師側重于詳細分析閱讀材料中的中心思想、詞匯、修辭、語法以及寫作特點等內容,這種教學方法造成了學生在閱讀中形成過多分析語法、復讀次數(shù)較多且過分依賴英語詞典等多種不良習慣,這些習慣很大程度上會造成在規(guī)定時間內學生不能解答所有的題目。
語法問題產生的不良影響
現(xiàn)階段因為中考英語語法試題已經得到了極大縮減,甚至有人提出在英語教學中將語法模塊教學給予淡化,學生在這種情況下就片面地認為語法內容學不學得好并不重要。但是學生若無法對英語篇章結構以及各種常用結構等多種語法知識進行全面充足的掌握,會造成學生不能有效地分析英語段落或者英語句子中的語法結構,降低了學生英語分析能力,對整個閱讀理解能力培養(yǎng)產生了極為不利的影響。
詞匯量的影響
詞匯量是對學生閱讀產生影響的第一大因素,學生掌握越多的詞匯,在閱讀過程中所遇到的障礙也就越小,學生掌握詞匯量較少,就容易對詞匯的多層意思產生曲解,對句子不能給予正確全面的理解,甚至誤解了整篇文章的中心思想。
有效提升中學生英語閱讀理解能力的主要措施
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容易出現(xiàn)拿筆指著單詞一詞一詞進行點讀,有些學生在文章生詞的解讀上花費了較多時間,還有些學生對不懂的句子反復多次地進行解讀,不僅浪費了閱讀時間,還極其容易產生不良情緒,甚至喪失了繼續(xù)閱讀文章的信心。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需要建立在良好的閱讀習慣基礎上,并且閱讀方法的不同所產生的結果也具有極大的差異。良好閱讀習慣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養(yǎng)成默讀習慣。在閱讀過程中不要指讀或者發(fā)出聲音閱讀,這些閱讀方式都可能造成學生注意力的分散,對學生閱讀速度產生影響,而默讀能夠集中學生思維,可以在閱讀中進行推測與設問。其次,養(yǎng)成以句子為單位進行閱讀的習慣,對整篇文章的中心思想進行全面掌握。
擴大詞匯量
學生所掌握的詞匯量大小對學生閱讀速度及理解能力產生了直接影響,詞匯量的擴大是促進學生閱讀能力提升的關鍵性前提,因此學生需要掌握足夠的詞匯,在此基礎上才能掌握更多的閱讀技巧。
第一,學生必須對課本上的詞匯給予全面掌握,單詞記憶中不要單獨進行生詞的記憶,否則很容易遺忘。而是把這些單詞放在整個段落或者整個句子中記憶,這種方式不僅能夠促進學生掌握詞匯的含義,還能夠使其了解該詞匯的具體用法。
第二,詞匯量的擴大還可以通過廣泛閱讀的方式實現(xiàn),學生在泛讀時可以對所讀內容不完全掌握,能夠接收信息、看得懂、對所閱讀內容進行問答、能夠簡答總結即可。
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通過讓學生比較看書數(shù)量、詞匯量掌握的多少以及文章難易程度的方式,促進學生英語閱讀興趣的激發(fā)。
課堂教學與課外閱讀訓練有機結合
一節(jié)課程想要獲取良好效果需要學生的積極配合,因此學生需要在課前做好預習工作,課前閱讀時學生定會遇到很多生詞,這時教師要引導學生最好不翻閱工具書或者詞典,而是大膽對詞義給予猜測,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猜詞悟意以及用英語識別詞義的能力。有些單詞可以根據上下文含義進行解讀,有些單詞在熟悉情境中出現(xiàn)時,學生可以按照自己間接或者直接經驗對詞義進行確定,學生若掌握了這兩種方法,不依靠工具書及詞典就能夠猜測出生詞的意思,從而對整個文章概況與中心思想給予全面理解與掌握。
結語
綜上所述,英語閱讀理解涉及了文化知識、語言基礎知識以及綜合能力等多個方面的運用,中學生提升自身英語閱讀能力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不斷地積累與努力,掌握有效的閱讀策略與技巧,并結合大量的課外閱讀訓練,最終才能實現(xiàn)自身閱讀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