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娟
兒童在小學階段的語文教育是最基礎的教育,在兒童今后的學習發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對于小學語文教材的編寫工作應當給予很高的重視。近些年來,兒童文學在兒童的成長過程中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越來越受到社會和教育者的重視。兒童文學的特點與兒童特有的心理特點和審美需求相符合,能夠給予兒童精神上的鼓勵,這對于兒童在不斷學習過程中的多個環節都有著重要意義,例如語言的鍛煉、思維的發散、情操的陶冶、創新的培養等。通過在小學語文教材中選入兒童文學的內容,可以有效地完成小學語文的教學任務與目標,保證兒童在學習中的全面健康發展。本文針對我國目前小學語文教材中選入的兒童文學內容進行了研究,進而分析選文的意義和作用,并為進一步完善小學語文教材提供了參考。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和發展,教材中的知識內容也是應當與時俱進,應不斷增加新的內容以適應社會變革。目前,部分家長和教師對于小學語文的教材內容提出了質疑,認為現行的教材中有部分內容與對應年級兒童的心理和智力水平并不相符。這一現狀也說明了在目前的教育背景下,對于小學語文教材內容的選擇已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學語文教育位于母語教育的基礎階段,高質量的小學語文教材是提高小學語文教育效率的根本保證和重要媒介。因此,我們如何對小學語文教材進行改進就成了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
兒童文學是根據兒童的審美需要和心理特征,專門為少年兒童所創作的并深受兒童所喜愛的文學作品。在兒童文學當中所包含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和小學階段語文教育的目的是一致的,具有極為密切的聯系,因此兒童文學自從其誕生之日便與語文教育結下了密切關系。
兒童文學在小學生學習語言和接受文化熏陶的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并且可以很好地開發學生的想象力,幫助學生建立健全人格,對早期兒童的心理塑造有著重要價值。兒童文學是兒童在成長中不可或缺的內容,應當進入小學語文教材,成為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極為寶貴的資源。目前在部分地區的語文教材中,已經有許多不同類型的兒童文學內容被選入,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小學語文教材中兒童文學的教育價值研究
小學語文教材中兒童文學的教育價值體現在其文學價值上
兒童文學是文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基礎性的文學價值。然而在實際小學語文的教學過程中,由于小學生的年齡較小,生活閱歷不足,整體的世界觀尚未形成,因此在教材的選文中應當體現一定的文學價值功利性,也就是選擇的文章內容應當中心思想明確、主旨鮮明,將人類的勤勞、勇敢、善良、樂于助人等美好品德和包容、堅韌、奮斗等人生哲學,以簡單易懂的故事寓于文章當中,使學生能夠較簡單地讀懂作者所要表達的內容,更好地去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體會知識的力量,并更好地認識這個包羅萬象、復雜美麗的世界。另外,教材的文學價值還應當體現在典型文學人物的塑造上。小學生依然處于兒童階段,身心發展還不成熟,心理上比較單純率真,往往會在書本中的人物身上找到共鳴,并加以學習和模仿。因此在考慮文學價值時,雷鋒等經典文學人物形象的塑造不可或缺。優秀性格的經典文學人物形象能使學生產生敬仰之情,所刻畫的優秀品質可以在潛移默化中對兒童的心理成長產生重大的影響,幫助他們建立正確的世界觀,有助于學生的心理朝著積極健康的方向發展。
小學語文教材中兒童文學的教育價值體現在其審美價值上
兒童文學的內容與思想雖然往往相對簡單易懂、直觀形象,然而其藝術性和思想性相統一的程度較高,并且往往將這些內容寄托在美感之中,并通過美感來實現。例如兒童文學當中,兒童詩歌占據了重要的地位。優秀的兒童詩歌通常朗朗上口,著重注意音律的節奏感,通過聽覺的感受來表現兒童的生活見聞和內心世界,描繪出兒童時代的情趣,因此具有審美教育的價值。教材引入這些兒童文學內容,既向學生揭示了審美的標準,又向學生展示了自然之美、人性之美、感情之美等各種各樣的美,能夠讓學生從作品中感知美、體會美,懂得真正的美是什么,感受美的真正內涵。在這一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豐富學生的審美體驗,正是兒童文學在教育過程中的教育價值。
小學語文教材中兒童文學的教育價值體現在其社會價值上
小學階段的語文課程教育除了使學生具備基本的語文素養之外,也應當使其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塑造出較為成熟的性格和形成較為全面的社會美德。因此在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中,通過兒童文學作品的引入,能夠給學生灌輸勤勞善良、堅強勇敢、創新堅韌等傳統美德,讓學生在繼承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的基礎上,去進一步了解和吸收人類文化進步的成果。
隨后,就可以通過在高年級增加科普類兒童文學作品的比例,開始逐漸培養學生的科學意識、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并引導有興趣的同學樹立起科學的理想。在這一過程中,也可以引入關于環境保護、可持續發展等社會熱點問題,使學生進一步對國家、民族乃至人類產生責任感,鼓勵學生實現其社會價值。
小學語文教材中兒童文學選文的思考與建議
小學語文教材中的兒童文學選文應當注重兒童本位
所謂兒童本位,就是指在選文過程中以兒童作為接受對象和出發點,選擇真正適合兒童的年齡特點、思維特點、社會化特點的文章,充分考慮兒童的接受能力和思考能力。目前的教材中,有部分兒童文學選文存在著成人化思維,部分文章中則試圖通過其中成年人角色進行說教,教育兒童以某種成人化的思維方式表達出成人化的想法,主觀意識強烈。小學語文教材中的兒童文學選文必須以兒童為中心,采用兒童觀察世界的視角或兒童與成人互相交流的視角,密切聯系兒童的生活實際,契合兒童生理和心理發展特點,兼具知識性和趣味性,真正做到兒童本位,才能夠使兒童文學選文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小學語文教材中的兒童文學選文應當注重多樣化和多元化
所謂多樣化,主要是指選擇的兒童文學題材形式應該是多種多樣的。例如,除較為常見的兒童故事、兒童詩歌和童話故事之外,也可以引入戲劇內容、謎語故事等新的形式。童話故事有豐富多樣、起伏波瀾的故事情節,能夠有效吸引學生的關注;兒童詩歌形式精致、內涵意境豐富,也有很好的教育效果;戲劇內容中蘊含的傳統和經典文化、謎語故事中反映的機巧靈活的思考方式,都有著不同的教育效果和意義。所謂多元化,則主要是指兒童文學選文的主題以及其中所蘊含著的文化應該具有多元的特征,從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不同地區的優秀兒童文學作品中廣泛選擇,從過去傳統的優秀作品和現代新生的優秀作品中均衡選擇,以此來充分拓展學生的知識面,使其接受多種文化的熏陶,開闊視野,以期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
結語
兒童文學在進入小學語文教材后已經逐步開始成為小學語文教材主體性課程資源,成了小學語文教育中極為寶貴的資源和不可或缺的內容。這一發展現狀是兒童文學與小學語文教學關系的具體體現,更是小學語文教學的發展趨勢。在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我們應當做好小學語文教材中兒童文學的選文工作,讓兒童文學在小學語文的教育中更好地發揮其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