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瑞
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對于語文教學有著推動作用,是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教學模塊。但是,在當前的教學背景下,小學閱讀教學仍然是語文教學中的難題,困擾著教師和學生。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用高效的教學方法使學生能夠愛上閱讀、善于閱讀。
語文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
小學階段的教學對于學生來說是啟蒙教育,對于學生在基礎能力上的培養非常重要。而語文教學是小學教學中關鍵的一門學科,要想學好小學語文,首先要學好小學閱讀。但在當前小學閱讀的教學中,仍然存在著很多的問題。首先,大多數學生不具備自主學習的學習意識,閱讀興趣低,難以提高學習能力;其次,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較差,嚴重阻礙了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提高。以上兩個方面的問題不僅阻礙了小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使學生不能具備良好的語文綜合素養,而且也影響了教師的閱讀教學質量,使小學語文難以順利開展。因此,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閱讀理解能力,使學生能夠學好閱讀,掌握良好的閱讀習慣,促進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培養。
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具體措施
引導學生建立自主學習的學習模式
在小學語文閱讀學習的過程中,小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是影響小學語文閱讀能力培養的重要因素。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應該積極地將教學主體轉移給學生,讓學生充當學習的主體。教師應該在閱讀教學中積極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使學生能夠對所學的知識和閱讀技巧進行理解和內化,真正轉化成自己的知識和能力,提高閱讀效率。使學生具備學習的自主性和積極性,不僅能夠促進學生對于閱讀文章的情感的把握,而且能夠幫助學生對文章中引用的手法進行理解和掌握。
例如,在學習《和時間賽跑》這篇文章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找出“我”在文中的動作和神態,并結合“我”的心理活動,體會主人公的思想感情,從而使學生學習文章的寫作手法和寫作技巧。
引導學生合作學習,進行交流
在學生閱讀過程中,學生之間的合作交流十分重要。在合作交流的過程中,學生可以將文章的感受表達出來,在交流過程中不僅能夠碰撞出新的認識和感受,同時也可以從其他同學的感受中加強對文章的理解,提高自己的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而且,在合作交流的過程中,不但能夠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而且能夠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從而更好地學習語文。
設立教學情景,加深情感理解
語文課本是很好的教學工具,引導學生回歸教材成了教師必不可少的教學步驟。教師應該善于利用課本的文章,將已有的教材作為基礎,設立適當的問題情景,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和理解,加深學生對于文章的認識。例如在學習語文課文《觸摸春天》時,教師讓學生體驗主人公的生活,學生閉上眼睛感受周圍的環境,使他們體會盲人的感受,理解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引導學生分析文章結構,加強對文章的理解
了解文章的情感和主旨固然重要,深入了解文章的語言和結構的重要性也不容忽視。如果學生對于文章的閱讀僅僅停留在情感層面,就不能對文章的結構和語言有深刻的認識。
在閱讀文章時,善于分析文章的結構和語言對于文章的閱讀十分有利。教師需引導學生在分析文章語言和結構上多下功夫,深入學習和體會反思,就能很好地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和閱讀能力。其次,在分析文章時,切記不要脫離寫作時代和寫作背景,利用時代背景的特色,可以很好地輔助學生剖析文章人物特點以及作者所要表達的主旨思想,避免出現理解和時代背景的割裂。通過這個過程,不僅能夠培養學生閱讀文章的良好習慣,而且能夠加強學生理解的深度和廣度。
與此同時,教師和學生之間要共同思考,共同交流,保持求同存異的原則,共同學習,共同進步。另外,教師的積極引導和學生的認真配合十分重要,只有教師和學生之間積極配合,才能使閱讀教學順利開展。
例如,在分析一篇文章時,教師應該引導學生首先分析文章的寫作結構。其次,尋找文章中的主旨句,對于動作描寫、心理描寫、外貌描寫等進行勾畫,然后再對這些語句和段落進行分析和理解,從而對文章有一個全面的認知。在這樣的教學環節里,不僅能夠使學生對閱讀篇目的結構進行全面掌握,明白作者結構安排的用意,而且在這個過程中,也能使學生和教師建立起良好的師生關系,促進小學語文教學的順利進行。
結語
綜上所述,當前語文閱讀教學仍然存在很多問題。為了能夠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促進語文閱讀的順利開展,教師和學生都要重視小學語文的閱讀教學。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要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建立良好的思維模式,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