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松
學生發展導師制是基于學分制、學院制下誕生的一種授課模式,就我國的情況來看,學生發展導師制的應用歷程并不長,在高中體育教學中的應用也還處于初級發展階段。將學生發展導師制應用在高中體育教學活動中,對于提高體育教學的質量有著重要的意義。本文根據筆者的經驗,針對該種制度在高中體育教學中的應用進行闡述和分析。
學生發展導師制的概念
關于“導師制”,最早可以追溯至古代的私學與書院,在古時被稱之為“師儒訓導制”。現代化的導師制度可以追溯至英國,是一種高層次的育人模式,強調在導師、學生之間構建“師徒”關系,由導師負責學生的學業、品行等,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來幫助他們安排學習計劃,這是一種行之有效的育人模式,也是世界多個國家廣泛采用的高等教育模式。本文提出的導師制是基于《教育大辭典》中定義的“導師制”,作為教師,需要承擔班主任、生活顧問、任課教師的角色。
學生發展導師制,即由學生方面聘請校內教師擔任學生的導師,根據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身心發展需求,應用自身知識與經驗,幫助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幫助學生更好地適應學習與生活,實現個體化發展。個性化的教育是素質教育的客觀需求,也是教育領域的發展趨勢。“學生發展導師制”作為一種個性化的教育方式,是因材施教的詮釋和體現,其優勢表現在這幾個方面:
走進學生的內心
學生發展導師制與傳統授課制度最大的不同就是教師可以關注到每一個個體的發展,走進學生的內心。
發現學習優勢
實施學生發展導師制可以發現個體的優勢,并鼓勵不同的學生發揮出自己擅長的優勢,可以有效提高學習效能。
重組教育內容
學生發展導師制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與非智力因素,強調對學生的習慣、方法、心理進行綜合性的指導,引導他們正確安排時間,培養主動學習精神,繼而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與實踐能力。
學生發展導師制在高中體育教學中的應用
制定導師制工作計劃
學生發展導師制在高中體育教學中的應用還沒有太多的經驗可以參考,而這一制度實施成敗的關鍵因素就是領導是否重視。為此,需要成立專門的專題教研小組,定期開展與學生發展體育導師制相關的會議,完善現有的教育管理模式,針對學生發展導師制的導師職責、組織形式、配套制度、評價考核展開專題研究。
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
在學生發展導師制上,師生之間已經不再是單純的主體和客體關系,而是轉化為雙主體,在這種關系下,學生不再是被動學習的工具,導師要尊重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引導他們充分發揮出學習的主觀能動性,采用學生喜歡的體育授課方式。根據調查顯示,高中階段的學生習慣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下學習體育知識,教學方法可以是游戲法、競賽法等,在具體的授課方式上,需要根據內容來決定。
挖掘學生的體育潛力
提高體能,養成終身體育的思想和觀念是高中體育教學的根本目標。因此,教師要充分挖掘出學生的體育學習興趣,為學生提供更多的自主鍛煉、合作鍛煉機會,引導他們不斷突破自己。一般情況下,對于一個班級的學生,可以讓8人左右組成一個小組,與導師共同構成學習共同體,學習共同體之間要具體明確的目標,制定短期和長期的體育學習計劃,不同學習共同體之間要注重交流、協作,在交流和協作的過程中提高各自的體育學習能力。
構建完善的學習檔案
學生發展導師制的實施需要為學生建立專門的體育學習檔案,體育學習檔案要記錄學生在高中階段學習的點點滴滴,包括他們的身體素質、體育愛好、體能情況等,檔案內容要做到記錄翔實、長期進行。這樣,在針對每一個學生來分析時,即可做到“對癥下藥”,提高指導的針對性。除此之外,還要加強與家長之間的聯系,分析學生體育學習中存在的薄弱環節,幫助他們制定出有效的個體化解決方案。
強化導師的職責
高中體育學生發展導師制與大學專業導師制是不同的,除了加強體育指導外,還要做好思想政治指導工作,引導學生樹立起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價值觀,引導學生用積極、樂觀的心態面對挫折。
此外,還要強化學業指導,幫助學生明確自己的學習目標,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按照教學計劃的要求,每周至少對學生進行2次以上的鍛煉指導,不定期地與其溝通、交流,以解決學困生遇到的各種問題,收集學困生對教學、訓練方面的意見和建議,及時進行總結。
落實考核評價機制
考核評價機制科學與否對于學生發展導師制的實施效果也有著重要的影響,合理的考核制度能夠激發出導師的工作積極性,提高工作質量。在這一方面,需要出臺相應的考核方式,采用過程性考核+終結性考核、定量考核+定性考核的模式,綜合考核的結果作為評選優秀導師以及作為教師年度考評的重要依據,并與教師本人的年終評優評先以及績效獎金掛鉤。
結語
學生發展導師制是一種因材施教的新型人才培養模式,為了強化學生發展導師制的實施作用,需要做好實施導師制教育管理模式的頂層設計,實施切實可行的方案,制定相關的具體實施細則等,從而為這一制度的實施提供良好的內部和外部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