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俊
初中歷史教學特點
差異性
不同學生關于歷史學科學習的基礎、興趣、能力有所不同,所以在歷史課堂上的學習表現也會有所不同。因此,教師在歷史課程執教過程中,應當遵守差異性原則,根據中學生歷史學科學習基礎,合理設計歷史教學難度,分層安排歷史課程學習任務,確保各個階段初中生均能夠在歷史學科學習水平方面有所提升。只有這樣,初中生歷史學習水平才能夠有所提高,其對于初中生未來在歷史學科領域獲得深入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趣味性
歷史學科教學需要具有一定的趣味性特征。歷史課程內容、課堂形式、作業形式具備趣味性特征,能夠使初中生對歷史學科產生濃厚學習興趣,從而主動參與到歷史學科學習與探究過程中。同時,教師在執教過程中應注重語言的幽默、詼諧,營造趣味課堂氣氛,激發學生歷史學習欲望。
實踐性
歷史學科與現實生活息息相關。因此,教師在執教過程中,應注重增設實踐教學內容,將理論與實踐部分有效結合,能夠使初中生所掌握的歷史學科的知識更加全面,也能夠讓初中生懂得學以致用。同時,突出歷史教學實踐性特征,能夠有效訓練初中生歷史學科綜合素養的建設與養成。
初中歷史教學方法
多媒體教學法
多媒體是現代初中教學領域重點工具,以多媒體為載體完成歷史教學,能夠使歷史課堂更加直觀、生動,從而營造良好的歷史課堂氣氛,增添歷史學科教學趣味。以《北伐戰爭》為例,教師在歷史課堂上,利用多媒體將北伐戰爭相關影視劇片段展示給學生,并利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北伐戰爭進軍路線,從而將北伐戰爭當時的時代背景生動地呈現給學生,從而使學生通過直觀感知,加深北伐戰爭相關歷史內容的掌握和理解。另外,教師在利用多媒體實施課堂教學時,不妨結合白板技術,將北伐戰爭期間的時間、人物以及實踐發展以模型方式呈現給學生,實現高效歷史課堂有效構建。
知識串聯法
歷史學科不同于其他學科,學科知識之間的關聯度更為緊密,這也是歷史學科獨特之處。因此,教師在執教過程中,不妨利用知識串聯法展開教學,將相關聯的歷史知識串聯起來,圍繞歷史基礎要素展開課堂教學,從而使初中生掌握的歷史內容更加系統。教師可以根據時間、空間、人物活動為主線,設置歷史內容串聯體系,以時間為線索構建大事年表,方便學生以時間為提示信息,完整記憶不同時間所發生的重點歷史事件。同時,教師也可以利用社會矛盾等其他要素作為線索,構建歷史學科知識框架,幫助學生形成系統、扎實的記憶。
生活化教學法
歷史與生活存在十分緊密的聯系,因此,教師在執教時,不妨有效結合生活實際,構建實踐性、開放性的歷史課堂。教師引導學生將歷史事件與現實生活之間建立聯系,借鑒古訓,來完成現實生活經驗的積累。以《鴉片戰爭》為例,教師利用鴉片戰爭,引導學生思考當今毒品危害的問題,從而建立遠離毒品、健康生活的思想理念。如此一來,不僅能高效地完成初中歷史學科文化教學,同時也能夠有效地對初中生進行情感教育培養,提高初中生的綜合素養。
學科借鑒法
文史相通說明歷史與語文兩大學科之間存在密切聯系。因此教師在授課時,不妨借鑒語文學科的教學方法和教學資源,為學生構建高效的歷史課堂。教師以具體文學作品為載體,分析當時的文化背景、歷史環境,從而引出當時比較典型的歷史事件,進而開展歷史學科課堂教學。同時,學生可以利用語文學科歸納與總結的能力,就歷史學科教材的重點內容進行重新編排,理清歷史學科的學習思路。
小組探究法
小組探究法是素質教育時期全新的教學方法,將其應用于歷史學科教學中,能夠充分彰顯歷史學科開放性與實踐性特征。教師可以根據歷史學科教學內容合理劃分小組,提出歷史問題,鼓勵學生圍繞具體問題展開討論,在討論過程中掌握歷史學科知識,提升歷史學科探究與實踐技能。
以《第三次工業革命》為例,教師鼓勵學生圍繞此次事件的革命成果,以及對未來的影響展開合作討論。學生通過小組討論、合作、交流,加深了對第三次工業革命歷史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結語
綜上所述,歷史作為一門與生活聯系較為密切的學科,在新時期教學背景下, 所呈現的教學形態特征也有所更新和突破。作為歷史教師應尊重學生課堂主體地位,構建全新歷史課堂,從而提高初中生歷史學習的主動性。還要立足初中生具體學習需求,創新課堂教學方法,以多媒體、知識串聯、小組探究、學科借鑒、分層作業等多種教學方法為主導,構建高效的歷史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