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樹昱 王淑蓮
近年來,在我國的義務教育階段,盡管國家實行了“就近入學”的“強制性”擇校政策,也就是說在我國的義務教育階段是禁止擇校的。但在一些地方,尤其是一些經濟發達地區,一些家長為了孩子能就讀一所心目中的“好學校”,對于擇校的熱情始終不減并保持了不斷升溫的勢頭。那么什么樣的家庭情況更贊成擇校,而現實中又是哪些家庭在擇校,本文以杭州市的初中和小學的家長為總體,采用分層整群抽樣方法進行了實證調研。
樣本與數據收集
此調查以杭州市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家長作為總體,采用分層整群抽樣方法,從杭州市市區中心學校及郊區學校的學生家長中抽取600名作為調查對象,每一個城區都被涵蓋,每個城區各抽取一所小學和中學,對該學校再抽取一個班的學生家長為樣本,本次調查共抽取杭州市的小學與初中12所,每所學校分發50份樣卷,總計發放問卷600份,回收有效問卷587份,回收率為97.80%。
學生家庭基本情況分析
學生家長職業:知識分子(包括干部、教師、醫生等)113人,占19.3%;工人215人,占36.6%;個體戶(經商)92人,占15.7%;農民(務農)77人,占13.1% ;其他90人,占15.4%。(如圖1所示)
學生家庭年收入狀況:學生家庭年收入30萬元以上的家庭共45戶,占所有被調查家庭的7.7%;20萬元~30萬元的家庭共105戶,占17.9%; 10~20萬元的家庭159戶,占27.1%;5~10萬元的家庭208戶,占35.5%;5萬元以下的家庭69戶,占11.8%,如圖2所示。
學生家長受教育程度:碩士及其以上18人,占 3.1%;本科或大專158人,占26.7%;高中或中專209人,占 35.6%;初中185人,占31.5%;小學及其以下18人,占3.1%,如圖3所示。
學生所在學校類型:城市中心學校447人,占 76.1%;郊區(農村)學校140人,占23.1%。
學生家庭情況與擇校的關系
家長職業與擇校的關系
杭州市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家長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在不同職業的家長群體中,知識分子(公務員、教師、醫生、律師等)群體中贊成為子女擇校的占88%;其次為個體戶和工人,占各自所在群體中86%;而農民家庭贊成擇校的占83%,如圖4所示。
而在不同家長群體的實際擇校過程中,參與擇校相對較多的為個體戶家庭,占42%;其次為農民占30%;最少的為工人和知識分子,在各自所在的群體中各占18%,如圖5所示。
家長受教育程度與擇校的關系
杭州市義務教育階段家長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高中、本科、碩士及以上文化程度家長中贊成擇校的分別占90%、87%、89%,但是小學和初中文化程度家長贊成擇校的分別占78%、81%,如圖6所示。然而,在實際的擇校過程中,情況則恰恰相反:小學文化水平的家長為子女進行擇校的占該群體家長的40%;其次是具有初中文化水平的家長,占該群體的38%;其余的依次為:高中文化程度的家長占18%、本科的占15%、碩士及以上占10%,如圖7所示。
家庭收入與擇校的關系
杭州市義務教育階段家長的問卷調查結果表明:從家長收入與擇校態度的關系來看,收入越低的家庭為子女擇校的愿望相對來說越強烈;從實際擇校情況來看,家長的收入越高,其子女的擇校率相對來說越高,如圖8~9所示。
結語
從家長職業與擇校的關系來看,知識分子家庭贊成擇校的比例為最高,但在實際擇校過程中,參與擇校最多的為個體戶家庭;其次,從家長受教育程度與擇校的關系來看,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家長,越贊成擇校,而在實際的擇校過程中,情況則恰恰相反,受教育程度越低的家長為子女進行擇校的情況發生得越多,調查表明,初中以下(含小學)文化程度的家長為子女擇校的比例最高;第三,從家長收入與擇校態度的關系來看,收入越低的家庭為子女擇校的愿望相對來說越強烈,但從實際擇校情況來看,家長的收入越高,其為子女進行擇校的情況越普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