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紅霞
高等職業教育形式的銜接是中高職教育培養人才的重要過程,能夠使人才更符合社會的需要,解決目前國家技術型人才短缺的狀態。
本文通過對中高職教育銜接的特點進行研究和探討,分析改善過程中面臨的挑戰,為中高職教育明確培養人才的方向,給中高職教育銜接的提高和結構上的轉型提供基礎參考。
中高職教育銜接的現狀
現代中高職教育銜接的目的是在更好地提高人才教育的基礎上,加強人才的培養,使中高職學校畢業的人才能夠滿足社會的需要。目前,教育銜接在中高職教育研究仍處于基礎階段,需要更合理的解決方案,提高銜接的質量和水平,使職業教育的發展更符合現代社會的需要,發揮職業學校能夠培養專業人才方面上的優勢,這就需要對高等職業教育的現狀進行了解和分析。
按照目前的中高職教育銜接的狀態,我國的中等職業技術學校一共分為四類,即:中等職業技術學校;專業技工學校;成人中等專業學校;職業高中學校。
這四種院校主要是以中學畢業生為招生對象。在進入21世紀后,這四類院校在培養方式、培養目標和辦學形式上逐漸相同化,國家也通過不斷地調整和布局,使得學校之間進行融合和協同發展。
現代學生現狀
近些年,進入到高職學校進行學習和被錄取的考生一般是中考落榜的中學生,對學生進入學校后的學習狀態和綜合素質來評判,整體的學生素質都不是很高。在1999年,我國中高等職業技術學校的教育出現了第一次滑坡,招生比例從1996年的64.7%降到了33.4%,1999年與1998年同比下降了5.8%,到了2000年形勢變得更加嚴峻,國內大部分的中高職院校的學生報名人數出現驟降,使得這些職業學校的學生還沒能達到計劃招生中學生數量的一半,而且學生的素質、學習能力、技術能力等與往年相比反而出現下降趨勢。
現代教育狀況
目前學校辦學的教育思想還不夠完善,把職業教育當成了一種副業,沒有將職業教育當成主要培育學生的方式,而是把重點放在了提高普通的教育上,將職業教育當成次等教育。同時,在教育上也忽略了職業教育的內容、方法、模式等基本條件的改善和創新,還是依照傳統的職業教育方式,根據教育模式生搬硬套,沒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完善。
在師資隊伍中,教學范例還是比較欠缺,尤其是“雙師型”的教師特別少,不能滿足教育需要。在現代的職業教育中,首先要求職業教師在教育的過程中必須具有相關專業的理論知識,而且還要求教師自身具備專業的技術能力,在教育中能夠讓學生更加明白理論與實際的聯系,對于這種方式的教育,才會令學生接受新知識的能力不斷提高。
其次是要求職業學校的教師具有理論聯系實際的動手操作能力,使得在教學過程中,能夠把書本上的理論知識靈活運用到實際當中,能夠使學生更能直觀地學習。而現代新任用的中高職教育的專業教師,都是從學校畢業后直接進入到中高職院校進行教學,缺少了實踐能力的培訓和學習,難以完全勝任中高職的教育任務。
中高職教育銜接面臨的挑戰
目前的高職教育銜接的發展是存在問題的,其在轉型的過程中面臨著巨大挑戰,主要從以下幾點進行分析:
第一,中高職學校中學生所用的教育的教材、所學的課程和教育的方法都是不同的,這直接影響到高等職業教育的統一,人才的培養是不均衡的。
第二,在中高職教育的學制上還需要進一步的完善,現在一些中等職業學校根據不同職業學校的狀態開始實行了兩年、三年、四年的學制。其中,高中學生采用了為期兩年的課程,四年制一般是規模比較小的學校采用得比較多,三年制在初中教育中比較普遍。
第三,在我國,中高職教育課程的銜接性比較差,高職教育學校與中職教育學校相比專業數量少,不具有針對性,專業設計的范圍也很大,這樣做的初衷是為了培養的人才能夠更全面,但是缺少了專業性。
中高職教育發展策略
根據我國現代職業教育的現狀,在中高職教育中制定了三個發展策略,即:
完善教育體系
促進中高職教育一體化發展,為中高職教育的銜接以及培養人才奠定基礎。
深化教育體系
在完善教育的基礎上,從最基本的要求進行深化,吸取以前教育中的不足和教訓,加強對各層職業教育之間的銜接,使學生在專業技能的培養上更加有力,使得教育形式和方法更容易讓學生接受。
拓展教育體系
在教育過程中實行筆試和實操相互結合,使得專業技能能夠采取多種方式進行資格認定。
結語
目前在我國發展職業教育的過程中,提高高職教育的銜接是現代國家技術型學校發展最重要的趨勢。高等職業教育在符合學生教育培養的合理設計銜接下,可以改進現有的職業教育體系,完善教育體制,使得學生的專業技術能力得到提高,從而更有利于高等職業教育在人才技術上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