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勇鋒
社團活動是學校課堂教學的延伸性活動,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豐富學校德育的內涵和外延。可以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是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途徑,同時也是深化素質教育改革的突破口,是進一步深化新課程改革全面實施的重要載體,是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渠道。本文就如何在農村小學開展社團活動提出幾點可行性建議,希望通過自己的研究,能對農村小學生社團活動發展提供一些參考。
因地因師制宜,建立社團
在城市學校開展第二課堂活動并不是難事,成功的例子也非常多。要想在農村學校開展好第二課堂活動卻非易事,可以說是困難重重。制約學校社團發展的最大原因就是缺少專業的師資隊伍。面對重重困難,我校知難而上,學校堅持“因地制宜、因師制宜、因生制宜”的原則,充分發掘教師的潛能,克服專業教師缺失的弊端,在社團設置上不追求高大上,結合自身實際成立社團活動小組,每個社團人數原則上不超過30人。
如,我校黃錫強老師,毛筆字寫得相當好,我們就成立了毛筆書法社團,由黃老師擔任輔導教師。又如,劉建濤老師籃球水平較高,我們就讓他擔任籃球社團的輔導教師。賴美琪老師在剪紙上有專長,我們就讓她成立剪紙社團,并擔任輔導教師。截至目前,全校已成立社團25個。
按照社團設置,選定隊員
學生放了學,父母沒下班,“放了羊”的孩子誰來管?在2018年全國兩會的“部長通道”上,教育部部長陳寶生3月3日作為首個接受記者提問的部長,特別談到了“課后三點半”的問題。在農村學校,留守兒童居多,很多家庭無暇安排孩子放學之后的時間,所以我們考慮到的問題一個是孩子的安全,一個孩子的特長,又考慮到挖掘教師自身的資源。
因此,我們讓全體學生都參與到學校組建的25種社團活動中。每年9月初,學生依據學校提供的社團小組,按照填報志愿的方式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社團,學校根據學生的志愿意向和社團設置條件擇優錄取隊員,對“落榜”隊員,可以根據各社團的空缺數實施補報志愿。學生參加社團活動,會經歷興趣期、適應期、疲憊期、發展期等四個階段。為了讓每個社團成員都必須堅持到最后,學校規定,隊員進入社團后一年內不得變換社團,以此來磨練小學生的意志品質。
科學規劃場地,定時定點
為了保證活動質量,落實活動計劃。學校根據自身實際對社團活動時間和地點都進行了明確的規定。每周二至周四的第三節課為全校的社團活動時間,每個社團小組都有固定的活動場地。為了不讓天氣影響活動的正常進行,學校為本應在室外進行的社團在室內也科學地安排了場地和活動內容。
例如:籃球社團,在雨天的時候會安排在學校的多媒體電教室觀看經典籃球賽事或講解籃球歷史、規則等。
規范社團管理,建章立制
為建立比較科學、規范的學生社團的運行、管理和保障機制,將社團活動納入學校課程管理體系和學生素質評價體系。
學校根據自身實際制定了《社團活動管理制度》《社團活動手冊》《社團活動考核細則》等完善的管理制度,轉變了部分教師參與社團輔導的觀念,把“要我參加”變為“我要參加”。與此同時,學校領導對社團活動進行巡查制,若發現問題當及時解決,時刻對社團的活動和發展進行督查。另外,每個社團在學期末上交社團活動總結、活動記錄以及下學期的活動計劃,使得社團真正做到有計劃、有組織、有制度、有考核。最后,根據每學期社團管理過程、作品展示、活動成果的成績對社團進行一次考核,注重過程評價和結果評價相結合,通過建立檢查、評比、表彰制度,使優秀的社團脫穎而出,形成鮮明的榜樣導向作用,從而促進校園文化的全面繁榮。
搭建展示平臺,激發興趣
為了讓學校社團活動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保持學生持久的活動興趣,學校堅持每年都舉辦一次社團成果展示活動,每學期舉辦一次書畫藝術節、體育節,為學生施展藝術才華提供舞臺;通過讓學生展示才藝、對優秀書法、繪畫作品進行展示展覽以及體育舞蹈表演等多種形式,讓學生全面參與,引領學生邊學邊練,以練促賽,以賽促練。通過體育游戲、競賽,發展學生的綜合身體素質,培養學生的審美和創新能力。孩子們通過展示自己所學的才能,體會到了成功的快樂,激發了學習的興趣。
結語
社團作為培養學生專業素養的第二課堂,以其更大的活動空間、更豐富的活動內容、更靈活的活動方式受到學生的喜愛,發揮了重要作用。實踐表明,合理安排社團活動與文化課學習,不但不會影響文化課成績,而且還能促使學生對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產生更濃的興趣,讓學生具有更好的自主管理和自我約束能力,同時對學校管理和建設良好校風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作為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渠道和途徑,學生社團以學生全面、充分、健康發展為中心,在新形勢下正發揮出越來越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