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成華
數學教育,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肩負著發展學生數學素養的重要任務。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確立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教學指向,進一步發掘知識教學對學生核心素養發展的促進作用,為學生提供具有更大的數學思考和活動空間,引導學生在探索、發現和應用數學的實踐活動中,強化數學學習體驗,掌握數學思想方法,能夠提升學生數學思維發展的品質,全面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
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核心素養透視
數感
數感是學生的核心素養之一,也是新課程提出的學生素質發展目標之一。所謂數感就是學生在數學學習中對數字、數量關系與數量運算等表現出來的一種感悟。
數感具有自動與自覺等特征,是學生在數學學習中表現出來的一種本能,它對于提升學生數學思維品質具有重要意義。學生一旦建立了數感,數學思維將得到質的飛越,學生就能夠進行“數學”思考,形成類似于語感的數感。
運算能力
運算能力是小學生學習數學的必備能力,它貫穿于學生數學學習的全過程。它不僅滲透在代數中,也與幾何密切地交織在一起,是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重要方式,是學生核心素養的基礎。學生運算能力的發展不是孤立的,而是與學生的數學邏輯思維能力有機結合在一起,需要學生對運算條件進行細致分析,對運算的方向進行探究,遴選運算方法,優化運算程序,使運算更加符合算理、更加合理高效,促進學生數學思維升華。
推理能力
數學學科具有嚴密的邏輯性,這就需要學生具備推理能力,在數學學習中能夠運用數學原理、定律與公式等,獲取有效的信息,并對信息進行分析與整合,從而透過數學現象深入數學本質,提升學生運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模型思想
數學作為一門自然學科,它與現實生活存在著密切的關系,模型則是建立起數學與生活之間橋梁的工具。學生掌握了一定的模型思想,將有助于提升學生數學的應用和發展能力,從具體的情境中提取抽象的數字關系與數學規律等。
空間觀念
空間觀念是學生學習數學的必備素養之一,它是學生依據物體的外在特征調動抽象思維,從而得到幾何圖形,再根據幾何圖形回歸到物體,在物體與幾何圖形的轉換中獲得物體的方位、位置關系與物質運動變化等特征,空間觀念的發展是一個長期過程。
指向核心素養的小學數學教學實踐
創設情境,激發興趣,開掘核心素養活水之源
小學生處于數學學習的起始階段,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是關鍵,而且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也離不開學習興趣。小學數學教師要善于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發揮情境生動、逼真與場景化的教學優勢,激發學生數學學習興趣,開掘學生核心素養的活水之源。
例如《認識圖形(一)》,本課是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內容,主要教學目標是使學生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能夠辨認空間圖形,準確說出它們的名稱;能夠從實物抽象到圖形,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初步的空間觀念。小學一年級學生空間觀念幾乎為零,為了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發展,我先利用“魔方”創設學習情境,我通過魔方奇妙的組合形成不同的效果,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再讓學生動手做一做,學生在觀察與實踐操作中對圖形產生濃厚興趣,同時也培養了學生觀察能力與實踐操作能力,有效促進了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
突出主體,強化體驗,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指向核心素養的小學數學教學必須要突出學生主體,將核心素養直接指向學生數學素質的發展。這需要教師進一步轉變教學理念,基于學生的主體地位,改變傳統課堂教學模式,將以教師為中心的數學課堂進行轉變,建立起“生本”課堂,實現“教為中心”向“學為中心”轉變,緊緊圍繞學情與學生學習活動展開教學設計,強化學生的數學學習體驗,從而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為核心素養的養成奠定堅實的能力基礎。
明確指向,優化教法,指向核心素養培養過程
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必須要強化指向意識,只有樹立核心素養培養指向意識,教師才能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全面落實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而核心素養培養指向目標的落實,需要教師從關注學習結果,向關注學生學習過程轉變,優化教學方法。教師要善于運用講授法、談話法、討論法、演示法、參觀法、練習法、實驗法、實習作業、發現法、問題法與嘗試法等,注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學習狀態的調整。
學習反芻,提升思維,促進數學核心素養發展
為了進一步提升學生的數學思維,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我們要引導學生進行學習“反芻”,對所學知識進行反思、回味、整合,以促使學生形成較為系統的、清晰的認識。
結語
總之,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核心素養不僅是課程教學的要求,也是學生自我發展的現實需要。小學數學教師要進一步強化學生核心素養培養指向意識,以意識支配行動,準確把握小學生數學核心素養內涵,不斷探索小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的有效路徑,全面提升小學生的數學綜合素質,為小學生的終身數學學習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