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紅明 張寧
摘 要:隨著我國人們生活水平的顯著提高,旅游業及擁有良好旅游資源的地區也得到了快速發展,旅游設施對于旅游地的規劃和建設是至關重要的,能為游客提供各種服務,滿足游客的旅游需求。但伴隨著旅游業的蓬勃發展,環境破壞問題也日益嚴重,許多旅游設施成為旅游區規劃的敗筆,不僅影響了旅游區原有的自然景觀,而且破壞旅游區原有的生態環境。因此,探索旅游設施生態化對于環境保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旅游設施;生態化設計;可持續發展
1 旅游設施相關概念及問題
1.1 相關概念
在旅游區的地域范圍乃至外圍保護地帶內,為游客的旅游活動提供飲食、住宿、交通、游覽、購物及文娛、體育活動而建造的人工設施,都可以稱為旅游設施。旅游設施從狹義理解,是旅游地為旅游者提供的各類設施的總稱,從廣義上,包含了所有滿足了旅游者旅游需要的內容,有組織合理的旅游路線、有溫馨舒適的住宿條件、有地方特色的飲食等等,這些設施分別從各個方面為旅游者提供服務。
人們對于傳統意義上旅游設施的理解還停留在交通、住宿等基礎設施上,其實,旅游設施包括旅游交通及其標識、景觀要素、公共開放空間、濱水空間、商業空間、旅游信息系統等設施,是一個完善的設施體系。
1.2 現存問題
在旅游熱的大潮中,生態景點城市化的現象愈來愈突出。道路城市化、景區廣場化、建設公園化、建筑時尚化等成為景區城市化趨勢的典型。許多原本生態很美的地方,一經開發之后就面目皆非。亂砍亂伐樹木,亂開亂筑道路,濫建觀景索道,是各生態景點中最常見的現象。
在景區建設中,有很多人將大量現代建筑物引入原始生態區,使得許多景區原有植物受到嚴重破壞,野生動物受到嚴重干擾,對景區原生和原始景觀有很大的影響,形成大面積的次生景觀和人工景觀。
還有不少生態景區內,大量窗子裝著茶色玻璃,頂部蓋著色彩斑斕的洋瓦,裝飾著鐵、鋁等金屬的水泥建筑充斥其中,與周圍的自然風光格格不入。同時,外來文化對地方性文化形成強烈的沖擊,從而使地方文化建筑和地方民居發生變化,使地方文化的延續性受到破壞。
2 旅游設施生態化
2.1 生態旅游設施的內涵
旅游設施是為了景區能夠更好地開展旅游,在不破壞景觀的前提下,使其能夠全面、充分地發揮其效益,并能夠充分滿足旅游者需求的設施。旅游設施的生態化主要是從設施風格、材料選擇、設施選址這三大方面區別于一般的旅游設施,是一種環保、節能、人性化、與景觀環境相得益彰的旅游設施,亦可稱為生態旅游設施。
生態旅游設施不會對生態環境造成破壞,作為人為的構筑物,生態旅游設施力求將對生態環境的破壞減到最小,盡量與旅游地原有的生態格局相符合。
生態旅游設施從材料、色彩、環保等多個方面考慮,講求經濟實用性,既滿足功能需求,又經濟實惠,特別是盡量減少在使用中維修成本,與提倡的可持續發展以及節約等理念是一致的。生態旅游設施除了具有基本的使用功能,從社會特性考慮,還具有旅游區標志和形象、教育功能,這是從精神文化角度,生態旅游設施具有的內涵。
2.2 生態旅游設施設計原則
2.2.1 以人為本原則
以人為本的設計就是在符合人們的物質需求的基礎上強調精神與情感需求的設計。在設計旅游設施時,必須將需求層面的復雜因素加以考慮,積極引進自然要素,從人、自然環境、服務設施三方面的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關系出發,強調為生態而設計,為人而設計,做到人、服務設施與自然生態的和諧統一。
2.2.2 生態保護原則
在規劃旅游設施配置時要尊重自然、保護自然。堅持與生物為友,最小干擾自然,注重保持合理生存空間。正確處理環境保護與旅游活動開發、近期建設與遠期利用的矛盾,協調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三者的關系。在保護的前提下,把握好旅游設施的合理利用和適度建設。在保護原有生態環境的基礎上,滿足游人游憩、娛樂等需求,讓游人感受到人文關懷,體驗自然、舒適的游憩環境。
2.2.3 旅游設施布局原則
旅游設施的選址很重要,必須要符合所在地域的總體布局規劃,并應充分利用所在地區的有利因素,同時,應該避開不利的因素,如山地災害的影響;除了這些山地原本的因素以外,要要考慮人工形成的各種因素,如道路系統是否通暢,水、電設施是否可以通達,施工條件是否便利。
2.3 生態旅游設施設計方法
2.3.1 用地容量控制
旅游設施的容量控制對環境容量有至關重要的作用。環境容量是指在可持續發展前提下,風景區在某一時間段內,自然環境、人工環境和社會經濟環境所能承受的人類活動在規模和強度上極限值的最小值。實際情況中,一般表現為一定條件下,一定時間和空間范圍內所能容納的游人數量。它是把握游人數量與環境間的適度的量的標準。生態承載力是環境容量規劃的前提。當游人數量超過所在地區生態系統承受范圍,就會對生態環境產生一定的破壞。因此,必須正確評估和嚴格控制旅游設施的數量、規模等。
2.3.2 總體規劃
(1)旅游設施規劃應依據旅游區的性質和特點、游人規模與結構、以及用地、水域、環境等條件,合理設置相應種類、級別、規模的設施項目。
(2)旅游設施建設應充分考慮當地氣候條件及良好的景觀朝向。
(3)服務設施選址應與地貌、山石、水體、植物等景觀要素和自然環境相協調。
2.3.3 材料的選擇
材料是旅游設施設計的物質條件,它與功能、形態構成了旅游設施設計的基本要素。在材料的選擇上,要充分結合生態設計的減量化、再利用、在循環思想,從創新性、環保性、實用性等處出發,選用成本低、對環境污染少的材料。
旅游設施的建設應盡量利用自然資源,并采用項目基地附近存在的自然材料,避免使用來自不同環境的自然材料(如外來種、移入種、園藝種等),以免影響當地的生態環境。并且使用材料的造型、色彩、質感等必須融入當地環境,以免破壞當地風貌,還要仔細評估材料強度及耐久性,并注意根據設施設計的不同選擇不同種類材料。
3 結論
風景區的生態建設及可持續化發展已經成為我們的共識,本文通過分析及研究生態旅游設施的設計原則和方法,幫助協調旅游開發和自然環境保護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建設性破壞的發生,有利于我國自然景觀旅游區開發建設的良性發展和形象控制引導,有助于實現自然景觀旅游區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鄧濤.旅游區景觀設計原理[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7.
[2] (美)伊恩·伊諾克斯·麥克哈格.設計結合自然[M].芮經緯譯.天津:天津大學出版社,2006.
[3] 周浩明,張曉東.生態建筑[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2.
[4] 葛全勝,寧志中,劉浩龍.旅游景區設施設計與管理[M].北京:中國旅游出版社,2009.
[5] 楊麗.旅游設施的生態性評價與規劃設計研究[D].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