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德 吳鋒
在小學階段,班級管理的好壞,班級氛圍的優劣,直接關系到班級中每一個學生的成長,尤其是中小學生的思想還不太成熟,沒有形成良好的價值觀和承受力,更考驗了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的能力和素養。班主任作為一個班級的管理者和指導者,其工作方法、工作態度直接影響著班級的整體學習氛圍和集體氣氛,以及每一位學生的健康成長。而如何管理學生,讓學生能夠在生活中培養自己的價值觀和人生觀,提升自己的人格修養,是我們每個班主任應該去研究和探討的問題。本文以班級管理為重點,對多種管理方式在提高班級管理的質量方面進行一些簡單探討。
運用人本管理
“人本管理”是一種比較新穎的班級管理方式,所謂的人本管理,就是“以人為本”的管理方式。作為中小學班級的管理者,首先需要理解“人本管理”的基本概念,意識到“人本管理”在小學班級管理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可是,在傳統的班級管理中,管理模式主要由班主任起到管理和制約的作用,主要關注點在班級整體的和諧整潔以及學習成績上,但是對班級中的個體來說,關注度卻不夠,沒有充分了解每一個學生的思想和需求,使得一個班級從整體或表面上看起來很好,但是班級中個體的需求沒有得到很好的滿足,從而使其對班級氛圍不能融入,影響到學習和身心發展。而在“人本管理”為基礎的教育模式下,班級管理者要以學生為主,站在學生的角度去考慮和解決問題,從每一個學生的需求出發,理解每個學生的需要,并且在學生的不同需求中掌握平衡,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其融入這個集體。所以,在平時的管理工作中,要多與學生交流,傾聽學生的建議和意見,增加與學生的交流次數,培養學生的自主性和積極性,提高學生的集體榮譽感,讓學生意識到自身是班級中重要的一員,從而提高學生的自我管理意識。
比如,在班級競選班委時,我們要發揮“人本管理”理念下的民主制度,要動員每個學生參與班級管理的競選和投票,不要由班主任指定,要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到班級管理中來。通過這種班級管理模式,能夠培養學生對班級事務的參與感和責任感,培養學生的主人翁意識,同時為學生提供了更多展示自己和了解他人的機會,提高了班級凝聚力。
運用合作學習管理
合作模式是一種比較受當今社會認同和運用廣泛的一種手段,通過這種手段,將自身的優勢與別人的優勢發揮出來,從而能彌補雙方的劣勢,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這種模式作用于班級管理中能夠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以及提高班級的凝聚力,從而提高班級管理的質量。因此,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展開以學生小組為單位的小組式管理,也就是說,讓學生小組在班級中進行合作學習以及日常事務的管理,可以使得我們的班級管理質量得到穩步提升。而在班級小組的建立中,要注意運用合適的方式來進行小組組建,要注意小組組建的合理性,盡量做到小組成員間的優勢互補,互幫互助,然后把班級的管理工作交給小組長,極大地簡化了管理方式,減輕了教師的工作量,同時鍛煉了學生的能力,提高了班級管理的質量。比如,我們可以進行小組學習比賽,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在一段時間內進行學習評比,看看哪個小組的學習成績提高更快。并通過這種模式,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提高班級的管理質量。
運用柔性管理
在如今的社會生活的影響下,學生的思想也有著不同的變化,變得越來越注重個性的發揮,尤其是現在的學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集體觀念不強。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像以前那樣生硬地進行班級管理,還是將學生放在被動接受的地位,那么對于班級的管理是非常不利的。所以,我們要運用合理的班級管理方法,采用引導和柔和的管理方式,培養學生的集體意識和集體榮譽感。然而,所謂的柔性管理并不是毫無原則地一切由學生做主,而是通過引導的方式來達到班級管理的目的,將生硬的命令式管理轉換為讓學生易于接受的觀點,從而提高學生對班級任務的接受能力,主動積極地參與到班級建設中來,進而提高學生的班級管理質量。比如,在選拔人員進行校園活動(如校運會)時,我們如果還是像以前一樣地趕鴨子上架,強制指定,那么學生就會產生逆反心理,對這種活動敷衍了事,達不到學校舉辦這種活動的教育意義。所以,我們要采用柔和的方式來達到我們的目的,通過對這次活動意義的講解,以及班級榮譽的重要性講說來啟發、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活動中來,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加強班級的凝聚力。
結語
在新時代的新思維模式下,班級管理的工作模式也發生著很大的變化。作為班級管理工作者,我們要順應大時代的潮流,提高自身素質,努力學習新興的班級管理模式,對自身和班級工作負責,使學生能夠在一個健康舒適的環境中茁壯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