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藝
作為一名教師,能夠教給學生的知識是有限的,所以教師在教授知識的同時,也會教學生們一些提高學習成績的學習方法,但每個學科不同,教師教授的學習方法也不同,學生在教師那里學習到的學習方法也千差萬別,取得的成績差別也很大。特別是農村中學的學生,由于教師的教學水平總體不高,學生學習成績對比城里的學生來說相對較低。雖然有少部分尖子生成績不錯,但大部分學生的物理成績都相當一般,每年物理科排名在全區鄉鎮中學里都不理想。
作為農村中學物理教師,如何提高學生的物理成績,特別是學困生的物理成績,是我的職責所在。它促使我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地學習、觀察、思考和總結經驗,然后使之成為一種符合自己教學的手段。古人云“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因此我把自己總結出來的一些學習方法也傳授給學生,讓學生在學習物理時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從而提高物理成績。
近年來學生的物理成績總體上也有了明顯的進步,主要是學困生的物理成績有進步,因為學困生占了學生主體人數的一半。下面筆者將談談自己在教學過程中是如何加強學生學習方法,提高學困生物理成績。
學會閱讀物理課本
學會預習
學困生有一個比較明顯的缺點是不會在上課前對學習內容進行預習閱讀。但知識的傳遞通常是以文字的形式表現在課本上,因此在上物理課前,先要對學習的內容進行細致預習。可以在空閑時間預習,也可以在上課前幾分鐘進行預習。對學習的內容要有一個總體的了解,有宏觀的把握,當教師講解課本時,能夠有清晰的思路,跟上教師的講解進度。
閱讀重點
物理的閱讀重點是定義,理解定義里面的重點詞是關鍵。理解定義就相當于學會知識點的一半。比如,在學習什么叫機械運動時,重點在于抓住“位置變化”這四個字來理解。其次通過閱讀,我們找出每節重點內容,畫出難點、做好標記,最后達到理解的目的。如果不能理解也不要緊,在教師上課的時候要仔細聽講,突破難點。
課后閱讀
一節課內容上完后,應該結合課堂所做的筆記,從頭到尾再把課本閱讀一遍,這樣把整節有理化和條理化的內容歸納起來,便于以后復習。
學會聽物理教師講課
聽課要注意力集中
學生接受知識的途徑,主要是通過課堂聽課。農村學生學習熱情不高,缺乏預習,教師在課堂上講多少就聽多少。因此,如何聽課是學習成績好壞的一個分水嶺。然而令人頭痛的是大多數學困生不愛聽物理課,覺得太難了,一上物理課就昏昏欲睡。這種情況很常見,這樣就對我們授課教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即要把學生的注意力先拉回到課堂上,引起他們的學習興趣,再講授課本內容。學生對物理學科的學習態度如何,其實大多是受物理教師本身影響的。教師個人素質高,尊重學生,能與學生和睦相處,或者有某一特長,學生就會感興趣,也會積極學習物理,在課堂上注意力就比較集中、專心聽講。因此,教師本身也要提高自身素質。
聽課要做好筆記
在教學過程中,很少學生能自覺地記錄教師提出的重點內容,都是經過教師提醒后才做筆記。特別是現在教學手段多樣化,教師講課時,常會利用多媒體等教學設備,將物理概念、公式、規律等板書出來。這些先進的教學手段確實節約了教師的時間,但絕大部分學生只是“看”板書而已,沒有認真記住,也沒有做必要的筆記。
一節課下來,各知識點林林總總,要記的東西很多,而學生在這么短的時間里既要熟記,又要做練習,時間根本不夠用,因此必須要做好筆記,把教師著重講解的重點、難點整理記錄好,在課后進行復習鞏固,這是提高成績必不可少的手段,而學困生要做到這些,是要花大力氣的。
聽課要適應教師講課特點
不同的教師有不同的授課方法和特點,語言表達方式也不同,但在講授知識時都會按照教材內容,根據人們認知的客觀規律逐一展開。因此跟著教師的思路來學習物理現象和物理規律,會比較容易理解,同時學生思維也能得到鍛煉和提高。
善于觀察總結
觀察實驗過程
物理實驗是一門研究自然規律現象的學科,主要研究力現象、聲現象、光現象、熱現象、電現象和磁現象等的規律。學習物理就是找出這些現象的規律,并了解產生這些現象的原因。而這些規律是在大量的實驗和推理的基礎上獲得的,因此我們要通過觀察實驗過程來掌握這些規律。
一般學困生對單純理論講解的注意力不夠集中,但對物理實驗卻興致勃勃,這時他們的注意力也高度集中。教師這時候應充分利用他們的興趣,列出實驗目的,將實驗按方法步驟通過提問、引導、啟發等方法加強學生的直觀感受,從而加強學生對物理規律的理解和應用,讓學生通過觀察實驗過程把不同的知識點融會貫通,從而掌握物理規律。而學生也應通過對實驗原理的熟記,對實驗器材、實驗方法、實驗步驟有系統的理解,在自己動手做實驗時能夠做到心中有數,實驗時能條理分明,熟練操作。
觀察自然和生活現象
學好物理,要做到細心觀察自然現象。有時身邊發生的一些自然現象,會引起我們的注意,這時候要我們多思考,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現象?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是什么?再結合學到的物理知識進行分析,抽絲剝繭,找出其中的物理規律,深化對知識的理解。例如現在一些家庭都有小車了,有時天氣會造成車內或車外的玻璃有霧氣,這時候就應通過觀察這種自然現象分析其產生的原因,結合學到的液化知識,總結出這種霧是一種小水滴,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液化而成,從而加深對液化概念的理解。
學好物理,還要細心觀察生活中的一些現象。如為什么把濕衣服放在蔭涼處干得較慢,而放在有陽光的地方干得比較快?為什么把衣服攤開比不攤開干得快?為什么用熱水洗過的衣服比用涼水洗過的衣服干得快?結合學習過的蒸發知識,加強對影響蒸發快慢的三個因素的理解,從而更好地掌握物理規律,提高學習物理興趣。
多動手
學好物理還要多動手,一分辛苦一分收獲。古人說“業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學困生多數都是比較好動的學生,動手能力比較強,因此要引導這部分學生多動手做實驗。
首先,要動手做好實驗,能按步驟做好實驗是學好物理規律的關鍵,通過動手做實驗來鞏固課堂上教師所講的物理規律,把實驗所得的數據做好記錄,填好表格,計算出結果,驗證是否符合規律。通過動手做實驗,既鍛煉了個人實驗操作能力,又促進了個人綜合能力。
其次,多動手做物理練習。知識的鞏固要靠多練習,很多學生在課堂練習時不愛動筆,等著教師講解。課堂練習是對各知識點的重復學習,新的知識要當堂學、當堂做、當堂鞏固,才能達到熟練程度。除了課堂練習,還要做好作業,要獨立完成,不能抄作業來完成任務,這樣不僅不能起到知識鞏固作用,常年如此,還養成了壞習慣。課外練習也要做,雖不說要用題海戰術,但一定量的課外練習是必要的,可以作為開闊視野和提高思維能力的手段。
愛因斯坦說:“成功是一分天才加九十九分汗水。”要學好物理科,沒有捷徑可走,付出多少努力,就有多少收獲。特別是學困生,更要付出比優秀生更多的努力。付出努力的同時,也要講究學習方法,才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作為一名教師,在物理教學實踐過程中既要兼顧優秀生,又要以學困生為主。既要以教材為主,又要堅持教學得法,才會取得理想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