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靜靜 李麗霞
數學是一門研究數量關系與空間形式的科學,和人們的生產生活有著緊密的聯系。小學階段作為各學段的基礎,這個階段的數學課程是培養公民數學素養的基礎課程,具有很強的基礎性和普及性。因此,如何上好一堂數學課成為每一位小學數學教師的必修課。在小學數學課堂中,如何提高課堂效率成為教師要解決的首要問題。
掌握相應的課堂口頭評價技巧是有效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的方法之一。新課標中明確提到,評價不僅要注意學生的學習成果,亦要注重學生在學習數學過程中所表現出的情感和態度,在學生對自我認識和信心建立等方面給予指導。因此,如何在數學課堂上正確運用且充分發揮課堂口頭評價的作用,是當下每一位小學數學教師所必須掌握的技巧。
對教學雙方的引導作用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能夠掌握適當的時機及相關因素對學生做出及時的評價,并且對不同學生做出不同的評價,同時結合運用多種評價方法進行教學評價,讓學生能夠在教師與學生互動評價中掌握知識,在雙方的教學交往活動中發揮著直接的導向作用。例如,認識“0”時,啟發學生自己說出在日常生活中在哪些地方見過“0”。對于學困生來說,能回答出“在體育比賽的比分上見過。”“電話上有0。”“我的直尺上有0。”時就應該給予積極的口頭肯定;對于優等生來說能觀察到溫度表上有0,并說出這個0表示的含義,應對學生用掌聲進行評價。
對教學雙方的互動交往作用
小學數學課堂口頭評價是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相互交往互動的過程,學生在與教師或同學的交往評價過程中能夠及時發現自己的長處,及時彌補自己的不足,使自己不斷進步發展。
如,在學習《比例尺》時,讓學生說出1:3000的意義,當學生說出圖上1厘米表示實際距離3000厘米時,教師除了給予肯定外,還要引導學生進行思維發散,還可以表示什么?讓學生從多個角度思考1:3000的意義。
對學生學習的診斷作用
口頭評價作為教師教學評價的一種,從教師的角度來講,教師在數學課堂上運用口頭評價時能夠及時發現并了解學生當前的學習情況;另外從學生的角度來講,口頭評價可以指導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認識到自己在哪些方面有進步,在哪些方面有不足,促進學生能夠全方位認識自己學習的效果。
例如,學生得到教師“說得真好,表現不錯”等評價時,得知自己掌握不錯,如果得到“再接再厲,再思考一下”等評價時,學生能認識到自己對這個知識點的把握還不夠。
對學生的激發作用
課上,教師針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學習態度、學習行為的變化等做出及時的評價,采用激勵性的評價話語讓學生能夠感受到成功的愉悅,指導學生自覺主動地投入到課堂的學習中,激發學生學習的動力,以增加數學課堂上教師教學的成效。口頭評價的激勵作用對學困生尤為明顯。所以在讓學生回答問題時,應該有選擇性地提問,對學困生的提問應該選擇較為簡單的問題,學生回答出來后,應該充分地表揚,讓學生感受到成就感,從而激發學習興趣。
對教師課堂教學的調整作用
教師通過運用課堂口頭評價診斷了解學生學習情況后,在與教學目標對照時,能夠及時發現教學上的缺陷與不足,并且能夠有針對性地進行原因分析,適當調整教學方法與教學進程。
課堂口頭評價滲透在教學的各個環節中,對教學上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都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師在課堂上的口頭評價應要肯定學生個體間的差異性,依照不同學生間不同的個性、性格等特質,在評價時要努力做到因人因時、因境而異,對學生做到具體性的評價,只有這樣才能有利于學生個性的全面發展。作為教師,我們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一是學會以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從多個角度評價學生。每個小學生都渴望得到教師的關注,希望能夠得到教師的表揚與激勵。
二是在課堂上教師應面向全班學生做出正確的口頭評價,重視并嚴肅對待學生間的不同差異,努力做到公平公正評價每一個學生,正確看待學生間的個體差異性,公平評價每一位學生,不應偏愛學習較好的優等生而忽視了學困生的進步。
三是充分積累評價的語言,避免“口頭禪式”評價。例如,整堂課都用“很好”“不錯”進行評價。
四是評價過程中注意自身的情感投入,不做機械式的評價。在學生做出精彩的回答時,撇開枯燥的“真棒”式口頭評價,改用“真有主見,像個數學家”等生動式的評價語言,評價的同時面帶微笑,給予學生鼓勵。而當學生不能夠正確完整地回答問題時,可以堅定地說“沒關系,別著急,再好好想一想,你一定行。”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友善,同時有助于提高學生自信心。
結語
新課程背景下的學生是課堂上的主體,教師應重視對課堂口頭評價的運用,積累語言,提升數學素養,讓數學課堂的口頭評價不再空洞乏味,讓學生在數學課堂里因多彩精確的評價而開出絢麗的知識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