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萍
閱讀和寫作是語文課程中老生常談的話題,自古以來就不可分割。閱讀是提高學生語文能力、寫作技巧和文學素養的重要途徑。下面就主要探討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教學策略,以期為提高語文寫作水平提供更多參考與借鑒。
通過課外閱讀積累寫作素材
正所謂“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閱讀是學生重要的知識獲取手段。小學生在大量閱讀中有感有思、動腦動手,可以為自己的語文寫作積累大量素材、奠定寫作基礎。語文教師通過安排課外閱讀任務,讓小學生涉獵各種各樣的文本材料,積累大量知識、語言、思維與材料等,為提高語文寫作教學水平做好準備。
例如:教師在課外閱讀教學中尤其要重視讓學生開展自讀課文以及課外閱讀等活動,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閱讀《作文周刊》《小學生作文選》等書籍以及大量的童話故事與寓言故事,在增加其課外閱讀量的同時保證閱讀質量,引導小學生多摘抄妙語佳句和精彩片段,多背誦文本,并學習他人的寫作方法,借鑒語言精華,積累更多的寫作素材,從而堅持在課外閱讀中積累、在積累中寫作、在寫作中提高。
指導學生有效進行課外閱讀
為提高小學生課外閱讀的有效性,需要語文教師加強對他們的指導,讓其有選擇、有技巧地開展課外閱讀活動。因課外書目很多且內容側重點不同,小學生不可能用大量時間精讀所有讀物,只能有選擇地結合泛讀和精讀的方法進行課外閱讀。例如:語文教師不僅要指導學生利用精讀的方法抓住讀物的重點詞句,仔細揣摩文意,還要指導學生利用泛讀的方法了解文本大意,指導學生自行判斷不同讀物的閱讀方法,做出合理的選擇。
此外,教師還應指導學生有機結合課外閱讀和筆記,讓學生通過課外閱讀切實提高語文水平。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很多小學生的記憶力有限,對于課外讀物中好的詞句或故事,或許他們在當時可以調動思維,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好的內容慢慢被學生遺忘,所以語文教師要指導學生一邊閱讀、一邊記筆記。
例如:教師可采取摘錄交流、舉例示范、寫讀后感等方法指導小學生在課外閱讀中善于記讀書筆記,真正做到讀寫結合。教師也可讓學生們相互合作,表演課外讀物中的故事,讓學生完全融入文本,更好地理解其內涵,提高學生理解能力與語言表達能力,夯實寫作基礎。
最后,語文教師需指導小學生在課外閱讀中進行分享和交流。對于部分難度較大的、需要學生思考的課外讀物,很多學生往往不愿意深入思考、深入分析,這就需要語文教師通過一定的方法與形式激發學生進行課外閱讀的主動性、積極性。例如:教師可組織小學生參與形式多樣的課外閱讀分享活動,引導學生為其他同學推薦自己閱讀的書目,說明主要內容和自己最喜歡的部分;組織小學生編輯黑板報、手抄報,把自己的課外閱讀摘抄或筆記集中在一起,依據一定的主題編輯并相互交流;組織小學生開展課外共讀活動,教師要和家長溝通好,引導家長參與有趣的課外閱讀活動,促使小學生長時間保持對課外閱讀的興趣,潛移默化提高語文寫作水平。
借助課外閱讀完成寫作練習
寫作源自生活和情感。小學生的語文基礎薄弱、詞匯量少、運用字詞的能力較差,這是導致小學生喜歡閱讀卻不會寫作的關鍵因素,所以語文教師可利用小學生喜歡看課外讀物的特征,把課外閱讀指導和語文寫作教學有機融合起來,指導小學生在課外閱讀中嘗試用心感受文本的一景一物和人物的內心世界、情感世界,鼓勵小學生把文本里的事物引入現實生活,不斷豐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完成寫作練習,促使小學生能在日后的寫作教學中充分發揮課外閱讀寫作練習的作用,達到提高語文寫作水平的目的。
例如:小學語文教師可指導學生在課外閱讀繪本《蚯蚓的日記》時,幫助小學生把握蚯蚓的活動特征,甚至抓住蚯蚓在活動時的“表情”,鼓勵小學生先走進草地、走進田野,親自去挖蚯蚓,觀察現實生活中的蚯蚓是如何活動的,活動時又有什么樣的表情與動作等等,接著教師在語文寫作教學中讓小學生圍繞主題“蚯蚓”練習寫作,教師也可以引導小學生仔細觀察小狗、小貓、小鳥等小動物,讓學生圍繞小動物練習寫作。最后,在寫作過程中,教師要給予小學生適當的指導,讓他們注意小動物走路的樣子、趴在地上的神情、鳴叫的聲音等。更關鍵的是語文教師要引導小學生寫出自己眼里的、內心深處的小動物,模仿或結合課外讀物《蚯蚓的日記》的描寫方法練習寫作。這樣的課外閱讀和語文寫作練習不僅將課外閱讀和寫作融入了小學生的日常生活,還激發了小學生閱讀與寫作的興趣,使小學生能在課外閱讀和寫作練習的相互結合中持續提高課外閱讀能力,掌握更多的寫作技巧,循序漸進地提升語文寫作教學水平,達到雙贏高效的目的。
結語
總之,小學語文課內外閱讀水平的高低直接關系著學生寫作能力的強弱,我們在日常閱讀教學中應當注重對學生作文的訓練,尋找兩者之間的關聯點,實現閱讀與作文的有機結合。同時,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讓學生樹立正確的閱讀觀,在提升閱讀水平的同時為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