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學兵
摘要:物理教學的最終目的是使學生學會使用正確的科學的方法探索大自然,培養學生對自然科學以及對生活的好奇心。在如今網絡化、數字化的現代,人們逐漸認識到高中物理教學的主要目的是要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觀察生活能力,培養學生關注物理現象,引導其從現象的觀察、分析中構成物理概念,學習物理規律,達到強化學生各方面的學習能力,開發孩子的智商的目的。因此,高中物理教學的重點應該在于培育孩子的物理思維、對自然現象的探索、對生活的好奇。這也是教學的精神,像愛迪生發明的燈泡一樣去照亮學生的精神世界。本文提到高中物理教學方法,講到了物理教學要與常規教學不同,去努力打破傳統教學,利用新世紀教育方法新的教育觀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物理素質教育的質量,讓學生從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積極探索自然科學。通過學生為主,教師為輔,的教學方法取實現。
關鍵詞:高中物理;課堂教學;特點
一、高中物理知識特點
某教育家曾說過:“21世紀將是創新能力教育的春天。”物理對于我們的生活是密不可分的,生活中處處會用到物理,每一次科技的革命都離不開物理,由此可以看出物理對于我們日常生活的重要性。學好物理同樣可以幫助我們解決一些生活中的問題。例如:我們可以利用杠桿原理液壓原理等等組裝一個小發明等等。每一個生活中的物品都可以去用物理去解答,就像自行車用了杠桿原理一樣。高中物理是一門相對來說比較困難的學科,每一個知識點都會串聯起來,每一部分前前后后會形成一個體系。電學,力學等等都是高中物理的重要組成部分。物理雖難,卻也有相應的破解之法,若能掌握這些破解之法,高中物理教學不再困難,學生也可以學的輕松一些。物理,不僅僅是學習中一門重要的學科更是與生活密不可分。
二、高中物理教學特點
高中物理是一門理科中的理科,它幾乎沒有要死記硬背的東西,所以面對高中物理的學習,最忌諱的就是死記硬背公式。記背公式的后果就是公式記得很清楚但是不會加以利用。在學習的過程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理解公式中所包含的意思,并且通過一定的習題練習去熟悉它,理解它。例如:電學中的公式很多,而且也很長,有些公式與公式之間相似度還非常高,如果去死記硬背的話很容易記錯。而一旦記錯就不僅僅是一個結果的錯誤了,而是一連串的錯誤。所以在教學過程應該注意對于公式各個字母符號所代表的意思要解釋清楚,另外就是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加強計算能力的提升,而提升這個能力的最簡單的方法就是題海戰術,這個方法不是最好,但是對于物理來說卻很有效果。畢竟計算能力不是與生俱來的,它是一項技能,每天的習題就是在強化這項技能,讓其變得更加熟練。對于公式的理解與習題的錘煉,再加上預留足夠的時間去消化吸收,學生在面對考試時也不會怯場。
三、物理教學中實驗的重要性
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目,每一次、每一章的教學都不應該離開實驗。實驗的實行不僅僅可以幫助學生更加直觀的體會到學習物理的樂趣,而且可以在做實驗的過程中近距離觀察實驗,體驗那些奇妙的物理變化,加深自己對于物理學習的印象,在面對考試中的實驗題有自己的操作過程經驗,答題的時候更加快速更加自信的答題。現代教學離不開ppt,多媒體的使用,教師可以利用這些資源去彌補學生無法在正常實驗室中做不了的實驗。放一些實驗資料影視,做一些ppt等等。都是很好的方法去解決學生經驗不足的方法。有的時候眼看十遍不如手做一遍,所以動手實驗的經驗對于高中物理的學習是非常重要的。
在我看來,多媒體的應用應該在于幫助學生接觸日常生活中接觸不到的東西,在于開擴學生的視野,物理知識存在于生活中,而不是將課本上的東西一動不動的搬到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將班內學生每4-5人一組分成若干組,每次有實驗的課時可以將實驗交給小組的人去準備完成,并且去寫對于這次實驗的認識,每一次的實驗盡量選擇不同的小組,這樣人人都在參與其中課堂的活躍性提高,教學物理的時候也會更加的輕松一些。
四、高中物理學習方法
高中物理大部分的內容是中等難度,對于一般學生,多多熟悉幾次就可以學會。所以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樹立的不是這個課很難的觀念而是要樹立很簡單的觀念。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會被難度較大的物理所放棄學習。并且去培養學生勇于奮進勇于拼搏的觀念,讓自己可以在物理這座大山上英勇攀登。物理的學習可以嘗試積累法。教師可以讓學生準備一個積累本,將一些好的,重要的經典的題目題型摘錄下來,去一遍又一遍的反復琢磨題,終有一日會學通。
物理的解答不止一種方式,教師在教授課的過程中在講完一種方法以后再去換一種思維引導學生換一個方向去解答并選出最佳的解答方法去熟悉鞏固它。如此反復,學生在解題的時候也會有多種解題思維去選擇,即使在考場上面對考題也不會怯場。
五、總結
每一次上課應舞臺應該屬于學生,鍛煉學生,讓學生去體驗老師,給老師和其他學生講課,老師去補充完善內容,這樣的教學,才是高效率的教學,總而言之,創新是現代社會的所必備的一項技能,靈活的運用知識更是必不可少的。利用好教學方法,讓它更好的更簡單快速的服務于教學,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再迷茫。
參考文獻:
[1]續佩君 , 薛永紅,文化視角下的高中物理新課程,《教育學報》 , 2004 (10) :13-16
[2]韋葉平,高中物理教學中創新實驗的設計與實踐,《物理實驗》 , 2012 , 32 (3) :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