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來大專院校學生心理問題劇增,輔導員心理學素養亟待提升,大專院校可以通過配備心理學專業人員、完善心理培訓體系、共建心理服務平臺、落實工作保障四個方面來應對,同時離不開輔導員的自身努力,提升其心理學素養,為社會培育更多優秀人才。
關鍵詞:大專輔導員 心理學素養
近年來,隨著留守兒童逐漸長大成人進入高校,各高校心理問題學生增加,大專生心理危機事件發生率逐年攀升,惡性事件層出不窮。雖然,大專輔導員隊伍素質越來越高,以研究生為主,可是專業來源繁雜。不論是輔佐學生成長成才,還是識別、矯正異常心理,拉住危機干預的第一防線,教育學和心理學的知識、技巧在這份工作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綜上,心理學及非心理學背景的輔導員,對于提升自身的心理學素養都是很有需要的,大專院校輔導員心理學素養提升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1]
一、配備心理學專業人員
心理學素養包括心理學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經過本科、研究生階段的心理學專業研習的人才具備一定專業程度。中共教育部黨組關于印發《高等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的通知中提到:“各高校要建設一支以專職教師為骨干、以兼職教師為補充,專兼結合、專業互補、相對穩定、素質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師資隊伍。”大專院校屬于高校的一分子,理應加大心理學專業人才的引進和培養。擴大本校的心理學人才庫,能整體提升學工線心理學素養。同時,這類宜人性很好的群體會促進其他專業輔導員心理學素養的提升,比如開內部分享會,成長沙龍。同時,各高校應在招聘輔導員時強調應聘人員的心理學素養,高校應向在本科或研究生階段修習過一定數量的心理學課程的畢業生傾斜。[2]
二、完善心理培訓體系
《高等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積極組織開展師資隊伍培訓,保證心理健康教育專職教師每年接受不低于40學時的專業培訓,或參加至少2次省級以上主管部門及二級以上心理學專業學術團體召開的學術會議。”不光是專職老師,大專院校也要重視心理學專業輔導員的在職進修與培養工作,鼓勵教師積極參加國內外的心理學術進修活動。大力倡導輔導員自學心理學及相關課程,形成定期考核制度。大專輔導員面對的工作對象與本科生有質的區別,學習成績和學生心理健康水平有很大的相關性,學困生多,品行需要糾正的問題學生也多于本科院校。大專輔導員工作量大,工作面廣,面臨巨大的日常管理壓力。但是,大專院校仍要大力倡導輔導員提升自身心理學專業素養,這樣一方面可以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水平,不斷滿足日益發展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需要。同時,掌握了心理學的理論和方法,也能大大提高大專輔導員的工作效率。[3]
大專院校對輔導員隊伍進行定期的心理學素養相關考核,比如加入輔導員先進評審等,有利于督促其形成主動學習心理學的態勢。通過規范化、科學化、制度化的考評,實現輔導員隊伍的嚴格要求和管理,提升隊伍的專業水平,促進輔導員工作的專業化、規范化、職業化,促進工作的高效創新。
三、共建心理服務平臺
各大專院校應多爭取政府政策支持、專項支持,合力共建輔導員心理健康培訓的全省大平臺,多舉辦心理學年會,專項培訓等。各高校可以發揮學校數量少、易于達成共識、統一行動的優勢,合力共建輔導員心理健康培訓的大平臺,擴大交流學習,大力提升全省大專院校輔導員隊伍的心理學素養。同時,對于一些超過心理咨詢范疇的學生,要與醫院、精神科建立合作關系,方便輔導員排查精神疾病、心境障礙學生,確保心理危機預防與干預工作的順利開展。
四、落實工作保障
各大專院校應落實心理健康教育專項工作經費,配備必要的辦公場地和設備。有條件的院校,要建立相對獨立的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機構和院(系)二級心理輔導站。要建設校內外心理健康教育素質拓展基地,樹立一批達標中心、示范中心,從中培育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優秀工作案例、成長輔導案例,在這些教學實踐過程中讓輔導員心理學素養的提升落到實處。
五、大專輔導員自身努力
大專輔導員要充分認識心理學素養對高校輔導員有效工作開展的必要性。心理學素養能大大提高提高學工工作的科學性、針對性和預見性,對于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提升大專輔導員傾聽技巧,優化提問方式等方面有極大幫助。具備了心理學素養的輔導員,會了解到不同階段學生會呈現不同的心理特征,不同的學生即使在同年齡段也會有不同的心理特點和規律,能夠因材施教,把握關鍵。心理素養還能讓大專輔導員具備分辨和心理輔導的能力,針對不同學生出現的心理問題,對癥下藥。貫徹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深化教育改革理念,關注學生心理問題,引導學生養成健康的心態,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展,這不僅是輔導員的工作職責,對高校教育事業來說也具有非同尋常的意義。大專輔導員應牢記使命,增強學習心理學專業素養的動機,持之以恒的堅持如下自我修養:
1.堅持人本主義思想,貫徹人文關懷,積極正向引導學生。
2.學習并合理運用心理學理論,幫助自己減壓增效
3.利用學校資源,爭取培訓、境外訪學、進修等。
4.積極推進自身專業化,考心理學相關證書,進修心理學碩士、博士等。
5.涉獵心理學著作,參與在線課程學習。
6.教學相長,在實踐中運用心理學技能。
通過以上這些方式,大專輔導員才能為學生提供合格的心理咨詢服務,涉及以多元文化為基礎的心理咨詢、職業生涯規劃、顧問和教育培訓服務,以此來幫助學生解決在情緒、學業、生涯規劃、生活管理、個人成長與發展等方面的困擾,增強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和情商,為大專院校的使命作出貢獻。
參考文獻
[1]周廣東,楊海波,白學軍.心理學專業“實驗心理學”本科教學現狀的調查與分析[J].心理與行為研究.2017(03).
[2]朱平,喬凱.高校輔導員配置和工作模式的改革與創新——以促進輔導員職業化專業化為目標的考察[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7(03).
[3]龐海燕. 心理輔導在高校輔導員工作中的應用價值探究[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8(04).
作者簡介
王鶴翔(1989.10—),男,漢族,湖南湘潭人,碩士,長沙民政職業技術軟件學院,助教,研究方向:心理學、創新創業、就業
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