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淑芳
【摘 要】近年來,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人們及社會對醫療服務和醫學技術均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尤其是急診科,其患者多具有發病急、病情重、死亡率高等特點,因此,及時地進行治療和開展高效的急救護理是搶救成功的關鍵點。
【關鍵詞】預見性護理模式;急診科患者;搶救;應用效果
1 臨床資料
1.1研究對象
本研究對象來源為2015年5月-20107年5月浙江省立同德醫院急診科收治的行搶救處理的患者170例,所有患者均滿足急診相關的標準。170例患者中男性102例,女性68例;年齡為22~77歲,平均(52.14±9.79)歲;在疾病類型方面,其中58例為心血管疾病,52例為消化系統疾病,26例為呼吸系統疾病,30例為創傷,4例為其他。
1.2方法
采用查閱取證的方式對急診科行搶救的患者進行護理措施的決定,同時依據常規的護理程序對患者進行優質護理,并對搶救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進行預見性護理。最大程度地避免護理過程中存在引起或加重病情的因素,針對患者可能存在的并發癥進行預見性護理。采用自身對照的方式對患者實施預見性護理模式前后SDS評分及SAS評分,并觀察患者搶救成功率、搶救滿意度以及搶救時間、醫患糾紛發生率等與以往臨床未采用預見性護理模式時情況的差異。研究數據采用SPSS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差異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百分比表示,差異比較采用X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1.3結果
實施預見性護理模式前,患者SDS與SAS評分分別為(62.64±8.59)與(62.13±8.94),采用預見性護理模式后,患者SDS與SAS評分分別為(26.16±4.31)與(44.29±5.91),與實施前相比,采用預見性護理模式后SDS與SAS評分均明顯降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經統計,采用預見性護理模式后,患者搶救時間為(14.72±4.41)分鐘,與以往未采用預見性護理模式前搶救時間(24.16±9.36)分鐘相比明顯縮短,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采用預見性護理模式后,搶救成功107例,占62.9%,搶救有效53例,占31.2%,搶救失敗10例,占5.9%。搶救過程中,168例患者表示對護理質量滿意,滿意度為98.8%,期間未發生醫患糾紛。
2 預見性護理模式
所有患者均給予預見性護理模式,具體內容包括如下:①護理人員配置的預見性調整。通常情況下,臨床護理人員方面的配置方面表現為白天多、夜晚少的狀態,進而致使急救患者在晚上搶救時存在護理人員工作密集、人手緊張的情況。針對臨床護理人員存在的問題以及目前白天與夜間行急救措施的患者無差異的狀態,因此,本研究對夜間護理人員的配置進行了預見性增加,特別是進行了經驗較為豐富、專業素質較強護理人員的增加,通過對護理工作責任分工、護理流程的有效梳理,以使搶救過程的繁忙狀態有所降低,使搶救時間有所減少,以有效提高搶救效果。②通過對患者病情的觀察,對搶救流程進行預見性地制定。患者在入院后,護理人員需正確評估患者的病情,對患者與家屬對疾病的描述進行認真傾聽,并對患者生命體征變化進行密切關注。對日常急診中需要搶救的重要疾病及護理流程進行及時梳理,并對存在的問題進行及時求助,通過總結分析相關案例做出預見性處理方案以有效處理后期同樣狀況的發生。醫院護理管理部門需組織護理人員進行定期的緊急狀況培訓,以使患者對突發狀況應對能力的提升。③對患者及其家屬進行預見性地心理輔導。急診科患者在行搶救工作過程中,患者及其家屬心理承受著非常大的壓力,因此,護理人員需對其進行預見性地心理疏導,以使患者不良的負面情緒得以緩解,如采取講解的方式、宣傳冊的發放等方式,使患者對搶救過程形成正確認識,通過提高其治療依從性以使治療效果提高。④搶救過程中涉及到的醫療器材及藥品進行預見性地準備。通過臨床以往出現的問題總結發現,急診科患者行搶救工作失敗的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即為搶救過程中儀器設備出現故障或藥品配備不全導致。針對上述情況,護理人員應對急診搶救的器械及藥品進行預見性準備,為使搶救時間縮短,護理人員應將搶救中涉及到的器械與藥品提前準備到位。
3 討論
為使醫院的急診護理能夠對急診患者搶救的要求得到滿足,現代醫學要求急診護理流程有所優化,并提供更多的護理學相關的知識點。對急診護理流程進行優化的主要目的是使各個搶救環節的時間有效縮短,并提升搶救成功率。本研究采用預見性護理模式,首先對急救器械與藥品進行準備,在患者被接收后,護理人員與醫生共同對患者及其家屬對病情陳述情況進行聽取,然后預見性地準備可能用到的急救器械與藥品,以使急救的效果有效提高,并使患者及其家屬的心理處于穩定狀態。其次,預見性護理模式具有一套科學的救治思路,主要是通過準確評估患者病情,并對患者可能出現的危險狀況進行合理預測,開展患者急需的對癥處理,內容包括呼吸困難患者吸氧、心搏驟停患者心肺復蘇等。完成患者病情的初步評估后,預見性調整護理人員配置情況,同時對所需器械、藥品進行準備,使護理工作流程明顯強化。此外,預見性對急診科常見的急救病種進行特殊準備,如制定該病種的專項搶救護理流程等。最后,通過對以往臨床急救經驗的總結,預見性地對可能出現的緊急情況進行預案處理。本研究結果顯示,與以往未采用預見性護理模式相比,對急診科患者在搶救中行預見性護理模式能夠顯著提高搶救成功率與搶救滿意度,明顯降低搶救時間與醫患糾紛發生率,提高護理質量。
4 結論
急診科是醫院較為特殊的科室之一,其收治的患者大多具有病情變化迅速,高致殘率、高死亡率等特點,給臨床急救護理帶來了更大的挑戰。研究證實,在急診科實施預見性護理,可有效減少相關并發癥的發生,促進患者早日康復。
參考文獻
[1]付建兵.關于急診急救的問題的研究[J].數理醫藥學雜志,2015,28(5):745-746.
[2]葉慧麗.預見性護理在急診科的應用效果分析[J].中國處方藥,2014,12(1):113-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