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磊
摘要:小學語文教學中運用簡筆畫調動了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積極性,幫助學生掌握更多的學習方法和語文知識,并深入理解語文詞語的含義和用法,且可加深學生對古詩詞的印象,有效提高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能力。因此,本文主要闡述了簡筆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關鍵詞:簡筆畫;傳統教學;小學語文教學
一、簡筆畫與傳統媒體的區別
小學語文教學中運用簡筆畫進行教學,帶給學生全新的感受,從而更好地理解語文詞語。簡筆畫與傳統媒體相比有很大的區別,簡筆畫加強語文知識之間的聯系,將不同的語文信息串聯起來,引導學生正確的發音,提高學生對詞語的理解能力和學習能力;將抽象的語文信息轉化行動具體的簡筆畫,幫助學生區分近義詞和反義詞,便于學生充分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積極主動參與到語文學習中。傳統媒體創設不真實的教學情境,教學內容沉悶枯燥,無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簡筆畫區別于傳統媒體,利用真實的教學道具創設真實生動的教學環境,滿足學生視覺和感官需求,將不同的語文知識通過簡筆畫的形式展示出來,激發學生學習拼音和詞語的興趣,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二、簡筆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一)運用形象記憶引導學生發音和練習簡筆畫
在傳統媒體教學中學生不能扎實地記住詞語,很快就會忘記之前所學習的語文知識,導致學生的語文基礎薄弱,為了改變這一教學現狀,教師要積極運用簡筆畫激發學生的潛力和想象力,將語文知識以形象記憶的方式,引導學生學習發音和練習簡筆畫,構建高效的語文課堂,幫助學生奠定堅實的語文基礎,使學生感受學習詞語和拼音的樂趣,扎實記住每個詞語的含義,潛移默化中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避免學生對語文知識產生乏味和厭煩心理。例如,在學習《春曉》一課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自己動手繪制春曉畫面,要求學生突出邊讀邊繪畫,將古詩詞的發音加粗標記,在腦海中想象記憶拼音和詞語的特點,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二)根據形象文字識字
傳統的語文教學中教師機械性傳授知識,要求學生反復抄寫詞語和拼音,忽視學生對詞語的理解程度,使很多學生沒有深入理解教學內容,長期處于被動學習的狀態,不利于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直接降低教學效果。針對這一教學現狀,教師可以根據象形文字的特點設計教學方案,并將教學內容與簡筆畫結合起來,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使學生進入最佳的學生狀態。可見,利用簡筆畫引導學生自主繪制象形文字,能夠加強對象形文字和詞語的理解力和記憶力,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激發學生學習熱情,提高學生識字能力和理解能力,使學生正確理解形象文字的含義。例如,在學習“識字學詞造句”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根據象形文字繪制詞語和句子的拼音,幫助學生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加深對象形文字和詞語的印象,使學生樂于學習語文知識,提高學習的學習能力和理解能力。
(三)運用簡筆畫加深對詞語的印象
語文課堂上運用簡筆畫為學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機會,引導學生邊畫邊寫拼音和詞語,加深學生對語文知識的印象。在教學中,教師要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和空間,展示出自己繪畫的作品,調動課堂氛圍。學生在繪畫過程中對新知識印象更加深刻,通過簡筆畫輔助教師教學,改變灌輸式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鞏固的復習所學的知識,避免學生出現掌握不扎實的問題。因此,在不同的教學內容中都可以簡筆畫進行教學,激發學生對語文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簡筆畫將教學內容形象化和具體化,使學生知識與真實的教學情境中,更加努力學習語文知識,感染學生學習情緒,加深對詞語的印象,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四)合理導入簡筆畫,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利用簡筆畫,學生可以在語文課堂學習過程中,對于學習的內容更加直觀的理解,加深學生記憶知識的能力。在小學語文低段教學過程中,需要合理的指導學生,想象課文中的畫面,可以了解教材內涵,可以有效的概括學生的創新思維。在小學語文低段教學過程中,利用簡筆畫教學,可以使課堂模式顯得更加多元化,營造出良好的課堂氛圍,加深學生對于課堂教學的記憶。案例簡述:在教學《畫風》這一課的時候,風在我們現實生活中是看不到的,學生對于風形狀的理解具有很強的片面性,我們需要結合課文內容,引導學生進行實驗。如果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我們只是單純對課文內容進行解決,那么學生也無法想起來風的場景,我利用簡筆畫,在黑板上簡單地畫出云彩、風車、旗子等,使學生認識事物可以更加感性和直觀。利用簡筆畫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回到類似“為什么紅旗會動”等問題,讓學生更加深入的理解課文內容,與此同時,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想象,充分的發揮想象力,使小學語文教學的教學質量得到提高。
(五)利用具體化進行簡筆畫
小學生的心理特點決定著認知事物的程度,小學生理解抽象事物的能力比較弱。在低年級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需要利用簡筆畫教學,可以解決學生學習抽象語文的難度,利用簡筆畫,可以將課文當中復雜的實質進行直觀的展現,增加語文學習的趣味性。小學低段語文教學過程中,學字識詞和認識事物是比較重要的,利用簡筆畫的方式,可以使學習變得更加直觀,更容易理解漢字。案例簡述:在教學《草》這首古詩的時候,針對“離離原上草”這句詩詞,對“離離”這個詞語的含義進行講解,可以利用簡筆畫的方式,在黑板上畫出一片草原,讓學生進行簡單的描述,接著讓學生對畫出來的草原進行簡單的描述,并且開始想象出自己印象中的草原。學生對于草原的想象力充分的發揮出來,在想象的過程中,可以深入的理解“離離”的含義。講解“野火燒不盡”這句話的時候,我又利用啟發式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利用黃色或者紅色的粉筆,畫出草原上的野火,讓學生以我的問題為基礎,進行討論,深入地理解到這首詩的含義,野火只是將草原地表上的枯草進行燒毀,但是地表下面的草根卻沒有受到影響。利用這樣的方式,在簡筆畫的輔助下,學生可以對課文的字詞和句子更加直觀的理解。
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運用簡筆畫突出教學的重點知識,將語文知識直觀具體地展示出來,便于學生更好地學習拼音和詞語,滿足小學生心理需求,使學生主動融入到語文課堂中,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擴展學生的思維空間,從而提高語文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王麗艷.新時期多媒體教學模式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策略[J].亞太教育,2016,(22):26
[2]許海艷.試析多媒體技術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策略[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5,(07):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