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鳴 王珂
摘要:在新的網絡時代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傳播和互聯網有著深刻的關系,本文以馬克思主義、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為基礎,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傳播進行研究,通過分析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傳播有效性的研究領域和路徑變更,進而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傳播進行相關的優化。
關鍵詞: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互聯網時代
互聯網時代已經在深刻的影響和改變著人們的思維方式、價值理念,大學生作為新媒體的使用者和傳播者,其影響力更加的明顯和深刻。思想政治教育作為其中的一種形式便是以大眾傳播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通過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實踐上的變革,借此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實際性。但是,人文、經濟、社會、生活都是在不斷更新的,這些都會左右著當代大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進而會帶來不同程度上的認識偏差,但如果我們發揮互聯網媒體的優勢,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進行創新,那么就可以為大學生傳播積極的正能量,使互聯網成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的載體。
一、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傳播有效性的研究領域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傳播是以大學生為特定的對象,以培養大學生的思想品德為目的,在尊重大學生的個性化發展的前提下,對其進行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傳播活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傳播有效性就是指其本身的有效性價值對主體的滿足度,從而能夠引起大學生心理和行動上的改變,其包括對大學生認知、發展、需求的滿足,這種個體需求的滿足和個體價值的體現,所帶來的有效結果就是大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傳播的信息上的接納和認可,從整體上來觀察,傳播效果是指傳播活動對社會所產生的積極效果的綜合,這一個層次強調宏觀傳播以及其帶來的社會價值,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傳播活動的社會價值的實現就是指這種教育傳播活動是否傳達了社會的核心價值觀,馬克思主義里面提到過,社會與人的發展是一致的,社會價值和個體價值是辯證統一的關系,因此社會價值的實現與個體價值的實現是一樣重要的。
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傳播的路徑改變
在網絡傳媒興起之前,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傳播環境比較單一,社會主流價值觀和意識形態很少會受到質疑,人們沒有更多的信息選擇余地,而在現代的網絡環境中,每一個網絡使用者都可以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傳播和接受來自地球上任何一個角落的信息,網絡傳媒的最大優勢就是打破了信息傳播渠道的壟斷,并且打破了以往傳統傳媒中受者和傳者的不對等問題,各個網絡傳媒平臺都是公平的,信息的開放性和成本的低廉性背景下,大學生能夠在網絡大眾傳媒中獲取遠超學校能提供的信息量。
但是大學生在享受豐富信息的同時,也會受到一些困擾,人們總是會不經意的接受著大眾媒體對世界的理解和抉擇,習慣于把網絡媒體架構的環境當成一個現實的環境,把媒體里面呈現的事實認定為現實中發生的事實,這種媒體上的使用偏好,使得大學生失去了對事件的獨立思想和分析能力,對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都造成了某種程度上的認知失調,使得他們不能堅定的尊重社會主流的核心價值觀,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傳播的有效性傳播造成了不良的影響。
三、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傳播要素的優化
首先要加強政治素質,增強傳播的權威性。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傳播是有著鮮明政治性的教育傳播活動,教育傳播者要引導學生用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和方法去解決問題,特別是在網絡媒體時代下,各自思想和理論魚龍混雜,那么高度的政治責任感是傳播者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傳播的內在驅動力,在所有的傳播活動中,以改變人的價值觀的傳播是最難的,所以在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傳播者時,盡量以“專家”、“學者”的身份去說服大學生,樹立一種權威性和可靠性。作為思想教育的傳播者本身,也要不斷的在理論上充實自己,盡可能的涉獵教育學、政治學、歷史學等相關學科知識,并試圖通過文藝、影視、娛樂等方便與大學生建立共同語言,通過潛移默化的方式,把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知識傳授給他們。
其次就是優化傳播內容,提高傳播的接受性。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傳播內容也具有一般信息的特點,想取得實效性就比如建立信息本身有助于傳播的特點,要突出信息傳播內容的合情合理性,減少大學生的逆反心理;增強傳播內容的真實性,一個有效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傳播內容必然是真實的,從長遠的角度來看,思想政治教育要想得到有效的傳播,就必然要尊重客觀事實,任何為了特定的階級和短期利益的信息掩蓋都會對思想政治教育的將來產生嚴重的后果,尤其是在互聯網傳播時代,思想政治教育傳播者的地位已經受到了挑戰,要用科學的理論、正確的思想去引導當代大學生,滿足大學上的個體化的需求,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傳播時,要隨時關注各個領域發生的重大事件,尤其是對一些有爭議的問題,要進行合理的梳理和引導,進而增強思想政治教育傳播的時代性和時效性。
最后就是將課堂媒介與網絡媒介進行結合。要將思政課程擺到網絡上,將教學安排、課程聯系、課程測試都跟互聯網結合起來,利用網絡技術對教學情況進行監督和考核,積極開展網上輔導等活動,強制提高大學生對思政網站的點擊率和關注情況,并在網絡上加入大學生比較關注的熱點新聞、深度問題,組織他們進行解析和研討,在潛移默化中實現網絡思想政治教育。
參考文獻:
[1]楊維東.加強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N].光明日報,2013.
[2]張曉波.影響思想政治教育傳播效果的因素分析[J].廣西師范大學學報,2001 (1).
[3]黃世虎.論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機制[J].求實,2001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