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群眾文化不僅是文化現象的體現,而且還是一種非常特殊的社會文化,在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征程中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群眾文化為現代社會發展之重要趨勢,也是在平等與健康的社會環境之下產生的,其內容和功能均極大地影響到我國民眾社會文化價值觀之誕生。本文分別闡述了群眾文化的主要社會功能和主要文化價值,并提出了群眾文化的社會功能和文化價值的結合策略。
關鍵詞:群眾文化;社會功能;文化價值
鑒于社會經濟的持續發展,廣大民眾對于精神世界之追求也變得愈來愈強烈。他們期待在提高物質生活水平的基礎上也能實現精神文明的發展。群眾文化一直是現代人普及文化知識與傳播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載體,無論是在民眾日常生活之中還是在小康社會建設中均具備了極為重要的地位。因此,要更加深刻地意識到群眾文化所具有的重大價值,認真探究群眾文化所具有的社會功能以及文化價值,為提高我國民眾的文化素養予以全力保障。
一、群眾文化的主要社會功能
一是娛樂功能。就民眾視角而言,娛樂在現代人的文化生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所有的文化形式均和娛樂具有緊密的聯系。所以說,娛樂是我國群眾文化發展的重要基礎。鑒于我國社會的持續發展,人們的生活壓力愈來愈大,盡管生活的質量在提高,但往往會被巨大的壓力逼迫得透不過氣來,從而對生活之中的娛樂不再感興趣。同時,由于我國城市建筑物的持續增多,人們的生活與娛樂空間變得愈來愈小,處處都是高樓大廈,屬于自身的生活與休息空間變得極其困難,群眾文化正是在此情境下出現的。群眾文化具備了很強的集體性,依據該形式能夠激發出人民群眾的動力,增強其對于娛樂活動的參與能力,不但能有效緩解現代人的壓力,而且還能推動相關產業的開發,對拉近城鄉之間差距也是非常有利的。二是團結功能。團結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的重要內容,也是每位國人均應當具有的重要思想品質之一。人無法獨自生活于社會之中,均需彼此幫助與合作才能夠完成好相關任務。無論是家庭還是社區、民族、國家等,均應參與到群體性活動之中,一起遵循同樣的習俗以及禁忌,立足于持續溝通和交流,能夠提高團隊所具有的凝聚力。三是遺產保護功能。在實施群眾文化之時,或多或少均會牽涉到各類物質遺產以及非物質遺產之保護,而以上物質遺產與非物質遺產均屬于我國重要的文化遺產,是先輩流傳而下的各類傳統美德,這也是每位國人均應認真加以傳承的文化。因此,要運用豐富多彩等文化活動切實保護好我國的文化遺產進行保護與傳承。
二、群眾文化的主要文化價值
一是積極普及文化知識以及先進文化。在對群眾文化之價值開展分析時,可發現群眾文化之發展,對于群眾文化之創新具備了極大的推動作用。在群眾文化發展中,主導文化能夠讓廣大群眾的文化活動體現出某種程度上的創新,應當在對群眾文化娛樂作用加以全面發揮的前提下,以寓教于樂的方式來傳播各類先進文化。如此一來,就群眾文化具有的文化價值而言,對文化知識以及先進文化之普及也就成了群眾文化中文化價值的突出表現。在對文化知識加以傳播的進程之中,文化產業和群眾文化間也產生了彼此相互聯系的關系。具體來說,群眾文化對于文化產業之發展會產生極大的推動作用,而文化產業之發展則會對群眾文化的表現形式進行改進與優化,從而形成良好的推進作用。二是對廣大民眾的基本文化權益之切實保障。筆者發覺,在我國群眾文化發展之中,文化事業發展與文化產業發展都是相當重要的內容。因為當前我國文化產業發展是國家大力支持的,因此文化體制市場化改革的大趨勢就為文化產業之發展會發揮很好的推動作用。因此,在我國文化產業開發進程中,應當全力發掘文化產業的消費潛力,讓廣大民眾的文化權益能夠得到切實保障。
三、群眾文化的社會功能和文化價值的結合策略
一是在文化產業開發中始終堅持依需服務之原則。考慮到我國社會實際上已進入到老齡化新階段。該階段的群眾文化發展工作一定要進一步加以改進與優化,為了能夠讓群眾文化所具備的社會功能以及自身文化價值實現更加全面的發揮,應當從社區和鄉村等相關基層單位的文化需求抓起,對我國文化產業加以拓展。如此一來,基于文化產業的新發展,應當依據按需服務之原則加以推進。這就意味著,我國文化產業不僅要滿足青年學生群體的實際文化需求,而且還應當重視老年群體等的具體文化需求,對自身發展方式實施持續創新。二是在文化事業開發中始終踐行層次化發展之原則。除文化產業之外,在我國文化事業開發中,層次化服務之原則是我國文化從業人員在平時工作中一定要切實遵循的重要原則。為了能夠讓這一層次化的特征得到全面提高,我國的文化產品服務從業者應當依據貼近生活之原則,更加注重于抓好老年人群體的文化建設。
結語:
綜上所述,群眾文化建設可以說是增強其自身綜合素質的重要形式之一。隨著我國現代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民眾的日常生活也在朝信息化的趨勢邁進。在新的環境下,現代人應當做到在應用新技術的基礎上,依據符合實際之原則,更加注重群眾文化建設,主動策劃群眾性文化活動以傳承我國的傳統文化,切實幫助更加多的群眾擺脫學習與生活帶來的各種壓力,更好地體現出群眾文化功能與價值。
參考文獻:
[1]于海娜.群眾文化的社會功能和文化價值研究[J].人力資源管理,2016(6).
[2]秦璇.群眾文化的社會功能和文化價值分析[J].人文天下,2016(16).
[3]李珍娟.探討群眾文化的社會功能和文化價值[J].傳播力研究,2018(13).
作者簡介:
王思憶(1989年—),男,江蘇常州人,助理館員,常州市文化館,研究方向:群眾文化、導演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