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大學英語是高校重要的通識教育基礎課程之一,承擔著提高學生英語應用能力、培養學生綜合素養的重要任務。課堂教學作為高職英語教學工作的中心環節,對提高課程的整體質量具有決定意義。而“科學合理的課堂評價體系下促學機制對學生學習能力影響,也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多元智能理論對高職英語課堂評價體系的建立有強大的支撐作用。本文主要研究多元智能理論對建立高職英語課堂評價體系的支撐基礎,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方法策略。
關鍵詞: 英語,多元智能理論,評價,能力
前言:現階段高職英語課堂評價體系下對學生學習能力影響是根據英語的教學規律、教學原則及課堂教學目標來設定的。運用科學的評價技術、手段和方法,根據學生的評價來判斷教學需求,根據學生的個性發展和學習能力的掌控,使教師及時更改教學方式,根據學生的需求采用評價體系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在國家高職高專英語教學大綱的要求和全國提倡新課改的大環境下,以人為本,注重學生能力的建設和個性發展的成為了教育改革的新方向,如何利用多元智能理論來構建高職英語課堂評價體系,使其挖掘學生的學習興趣,進一步提高學習能力,為國家培養健全的社會人才,就成為了高職英語教師所需要思考的問題。
美國哈弗大學心理學教授霍華德加德納(Howard Gardner)于1983年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論(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該理論是一種關于智力及其性質和結構的心理學理論。理論認為人的智能是多元的,既可以是某種獨特的能力,也可以是能力的組合,人類除了語言智能(Verbal/Linguistic Intelligence)、數理邏輯(Logical Intelligence)只能兩種基本智能以外,還有空間智能(Visual/Spatial Intelligence)、音樂智能(Musical/Rhythmic Intelligence)、運動智能(Bodily/Kinesthetic Intelligence)、交往智能(Interpersonal Intelligence)、自我認識智能(Intrapersonal intelligence)和自然觀察智能(Naturalist Intelligence)等八種智能。人作為單獨的個體,都有不同智能結構的發展,同時發展的速度也不一樣,有的人擅長一項智能,有的人擅長多項或幾項能力的組合,而智能結構最大限度的發展,并不是每個人都有的。(霍華德 加德納,1999)。按照他的解釋,語言智能能力表現為是指聽、說、讀、寫四個部分,說明個人具有高效且流利地利用語言來描述事件、表達思想、與人交流的能力;邏輯智力不僅包括數學的一般能力、推理能力等以及通過數理運算和邏輯推理等辨別邏輯或者數字模式的能力;空間智能是指人對形狀、空間、色彩、位置等要素的準確感受和表達能力;音樂智能主要是指譜寫歌曲或者樂器演奏的能力,主要包括感受、記憶、辨別、改變和表達音樂的能力;運動智能主要指人身體的各方面協調、平衡能力和運動的力量、速度、靈活性等;交往智能主要表現了人相互交往的能力;自我認識智能是指個體認識、洞察和反省自身的能力;自然觀察智能是指人們辨別生物(植物和動物)以及對自然時間的其他特征敏感的能力。
多元智能理論強調了智能表現的多樣性,這是在課堂上培養學生提高英語應用能力的一個關鍵,他給出的提示是:課堂教學評價應該從多視角和多層面去看到每一位學生。終結性評價在評價過程中的載體多以試卷為主,而主體多以學生在某一階段學習結束后進行評價,多數時候的評價以教師為中心,學生幾乎參與不到評價中來,教師對學生的反饋也是從單一的、片面的評價載體中出現的,所以,在多元智能理論支撐下,形成性評價能以多元化的評價內容和方法,以及標準的差異性,尊重個體,從不同層面和不同視角來評估學習者的成就,激發學習者的潛能,促使學生在特定的領域或其他領域內發揮各自特長的,掌握較好的技能,產生自信心,最終達到學生全面的提高和發展。根據這一理論,提示我們建立高效的高職英語課堂評價體系應該遵循以下幾點。
一、學習能力對提高英語課堂質量的重要作用
學習能力是個體在研究某一樣事物時所展現出來積極態度,并通過研究過程中產生出愉悅興奮的心理情緒,這正是學生自我認識的起點。在多元智能理論中,自我認知智能是主要學生自主學習的動力。一旦學生對學習產生自我鉆研的能力,就會充分發揮自己的積極主動的情緒,將其帶入到學習中去,并以刻苦鉆研、攻克難關為樂。所以,根據自我認知理論所構建評價體系是影響學生學習英語知識的一項重大因素,只有利用課堂評價系統清楚了解學生對英語的需求,才能夠利用促學機制站在學生的角度提高學習能力,并付諸實踐加以利用。學習能力的產生和教師授課教學的過程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教師如何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自我能力,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關鍵。
二、做好英語課堂評價體系多樣性,激發學生學習本能
長期以來,受傳統教學觀的影響,我國的課堂教學表現為教師講授為主甚至“滿堂灌”的現象,學生成為接受知識的“容器”,從而忽視了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在課堂評價方面則表現較為單一。豐富多彩的教學方式,變化多樣的評價體系,是激發學生學習英語興趣的最好手段,高職的學生正處在青春期成長階段,精力旺盛且好奇心強,對外界的新鮮事物都有著濃厚的興趣,所以教師可以利用好學生的這一特性,為其帶來一些豐富多彩的英語課堂內容,采用多種方式相結合的手段,讓他們盡量在課堂上多與人溝通,及時利用變化多樣的評價體系來獲得學生的反饋,與學生之間形成互動,讓學生在學習和評價的過程中產生期待,并將這種期待轉化為濃厚的學習興趣,繼而激發學生學習的本能。這是多元智能理論中語言智能理論對評價體系建立的支點。
三、利用發揮學生自身意愿,培養學生學習能力
學生不僅是課堂學習的主體,也應該成為課堂評價的主體。多元智能理論支撐下建立的評價體系是學生積極探索求知的一種主觀意向,它能夠反應學生學習的需要,并在得到教師回應之后在學習的過程中轉化為動力,使整個學習都變得積極活躍起來,這樣才能夠將學到的知識深刻的印入大腦,從而提高學習效率。如何才能夠讓學生產生對英語的濃厚興趣,進而熱愛英語的學習,最好的辦法就是讓他們感受到評價體系所帶來的價值,不僅能夠和教師進行互動,還能夠將提出的問題得到很好地采納,方便教師根據學生的需求及時調整課堂目標。所以在英語評價體系的過程中,現代課堂評價要克服僅僅從成人的角度評價學生學習行為的不足,尊重并保障學生在課堂評價中的主體地位,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他們參與教學的積極性,并使他們在積極參與課堂評價的過程中,充分利用發揮學生自身的意愿,培養學生學習能力,達到自我完善的目的。
四、發揮教師主導作用,促學機制鞏固學生學習能力
高職的學生正處在一個精力旺盛的階段,但靠著激發學生的學習能力不足以長久的維持高效的學習狀態。學生的發展離不開教師的積極參與。作為教育活動中學生最直接的引導者,教師應積極參與課堂評價,成為課堂評價的主體之一,從而更好地了解徐盛學習的實際狀況以及教學過程的整體效果,并根據評價結果及時與孩子進行溝通,形成教育的合力,通過促學機制來有針對性的鞏固學生的學習能力。要做到評價體系轉化為學習的能力,在引導學生產生興趣之后,還需要教師發揮其引導作用,通過促學機制進一步鞏固學生的學習能力,只有在牢牢的將學習能力轉化為自我本能的前提下,學生才能夠在面對新的英語知識時更加從容應對,在攻克英語學難關的時候不會覺得有太大的壓力。
五、結語
多元智能理論支撐下構建的高職英語課堂評價體系,不僅能讓教師通過評價體系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及時的幫助學生解決難題,還能利用評價體系的反饋進行有針對性的進行引導,根據不同學生不同程度的學習能力,教師都能夠做到對癥下藥,由簡到難的進行引導。學習成績是反應一個學生努力成果的直接展示,也是影響著學生學習能力的因素之一,通過努力所獲得的成就能夠讓學生更有信心去進行下一步的學習,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的各個階段將多元化的評價體系運用其中,對于成績較好的來說,讓學生看到自己的努力成果,并且為之繼續努力。對于成績不理想的學生,教師能對其進行積極的幫助,查找不足,并鼓勵其找到更合適自己的學習方法,只有班級整體水平得到提高,學生才不會感受到太大的壓力,并且樹立起自信心,更加積極主動的學習英語技能。
參考文獻
[1]Gardner,D & Miller,L.Establishing Self-ccess;From Theory to Practic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9.
[2]Gardner H,Frames of Mind: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New York.Basic Books Inc.1983
[3]陳佑清,陶濤.“以學評教”的課堂教學評價指標設計[J].課程.教材.教法,2016,36(01):45-52.
[4]盧臻.課堂評價:教育性的缺失與建構[J].教育科學研究,2015(08):42-47.
[5]李芳芝.翻轉課堂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J].安徽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32(06):83-84.
作者介紹: 黎繼紅女(1977-)講師碩士主要研究方向:英語教育、課程設計,課堂評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