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華琦
【摘? 要】目的:對比橈骨遠端骨折手術與非手術治療的療效。方法:回顧我院在2016年7月至2018年4月期間收治的130例橈骨遠端骨折患者的病歷資料,并按照治療方式的不同進行分組比較,其中一組采用手術治療,為研究組,另一組采用非手術治療,為對照組,分別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關節功能恢復情況與并發癥。結果:研究組患者治療有效率為95.38%(62例),高于對照組的78.46%(51例),兩組數據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患者疼痛評分為(23.52±2.33)分,功能狀態評分為(24.12±2.14)分,活動度為(23.16±1.65)分,背身/掌屈為(22.83±1.43)分,握力評分為(22.98±1.82)分,總分為(95.22±2.65)分,其數據與對照組比較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并發癥發生率為7.69%(5例),與對照組的4.62%(3例)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手術治療橈骨遠端骨折療效顯著,有利于患者關節功能的恢復,并發癥并不十分明顯,但疼痛較為強烈,綜合療效優于非手術治療,可以進行推廣。
【關鍵詞】橈骨遠端骨折;手術治療;非手術治療;療效;并發癥
橈骨遠端骨折是一種高發性骨折類型,在老年女性中較為常見。橈骨遠端骨折后可導致腕部腫脹、壓痛,致使腕部活動受限[1]。由于橈骨遠端特殊的生理結構,在其臨床治療中,可采用非手術方式進行固定復位。但近幾年來,臨床中對該骨折類型采用手術與非手術治療的療效產生了爭議。一部分人認為非手術治療創傷小,適應范圍較為廣泛,另一部分人則認為手術治療療效較好,對于患者關節功能的恢復更為有利[2]。此次研究旨在比較橈骨遠端骨折手術與非手術治療的療效,對此,我院回顧了2016年7月至2018年4月期間收治的130例橈骨遠端骨折患者的病歷資料,現將具體內容作如下陳述。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回顧我院在2016年7月至2018年4月期間收治的130例橈骨遠端骨折患者的病歷資料,并按照治療方式的不同進行分組比較,其中一組采用手術治療,為研究組,另一組采用非手術治療,為對照組,每組各有患者65例。研究組患者年齡37~72歲,平均年齡(52.5±2.3)歲,其中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39例,左肢骨折患者22例,右肢骨折患者43例;對照組患者年齡34~75歲,平均年齡(53.1±2.8)歲,其中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41例,左肢骨折患者20例,右肢骨折患者45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以進行對照比較。
納入標準:所有患者經CT檢查均確認為橈骨遠端骨折;治療方案均經患者及其家屬商討同意;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進行本次研究。
排除標準:排除合并多處骨折的患者;排除骨關節存在病理性改變的患者;排除粉碎性骨折的患者;排除存在精神與意識障礙的患者。
1.2方法
研究組患者給予手術治療,實施臂叢神經阻滯麻醉,沿橈側腕屈肌對骨折處皮膚行縱向切開,逐層切開患者皮膚,對軟組織與筋膜實施分離,安全顯露骨折處關節,以C臂機引導,對骨折處進行牽引復位,達滿意效果后,使用L型鋼板進行固定,而后逐層縫合切口,術后給予抗感染治療,嚴密觀察患者術區恢復情況。對照組患者采取非手術治療,行局部麻醉后,實施手法復位,達滿意效果后,對腕關節實施懸吊固定。
1.3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療效,療效評價標準為:患肢活動恢復正常,無痛感,握力恢復,腕曲深度喪失低于15°為優;患肢非劇烈活動正常,偶見痛感,腕屈伸度喪失大于15°,低于30°為良;患肢活動輕微受限,痛感較為明顯,握力明顯下降,腕屈伸度大于30°,低于50°為可;與上述指標描述均不符合為差,優良率=(優+良+可)/病例數*100%。采用 Cooney 腕關節評量表評價兩組患者腕關節功能恢復情況,總分為125分,分為疼痛、活動度、握力、功能狀態以及背身/掌曲活動度五個評分項目,其中疼痛為逆向評分,總分越高代表功能恢復越明顯。比較兩組患者的并發癥情況。
1.4統計學分析
本次試驗數據以SPSS19.0進行統計學處理,其中計數資料(%)表示,計量資料以(x±s)表示,分別以X2和t值進行統計學檢驗,P<0.05代表研究存在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分析
研究組患者治療有效率為95.38%(62例),高于對照組的78.46%(51例),兩組數據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
2.2兩組患者的 Cooney 評分分析
研究組患者疼痛評分為(23.52±2.33)分,功能狀態評分為(24.12±2.14)分,活動度為(23.16±1.65)分,背身/掌屈為(22.83±1.43)分,握力評分為(22.98±1.82)分,總分為(95.22±2.65)分,其數據與對照組比較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
2.3兩組患者的并發癥分析
研究組并發癥發生率為7.69%(5例),與對照組的4.62%(3例)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465>0.05,X2=0.4328)。
3 討論
橈骨遠端骨折一般是指位于橈骨遠端約 2~3 cm位置的骨折,橈骨遠端骨折的臨床癥狀相較于其他肢體骨折而言并不十分劇烈,例如壓痛感、腫脹感,但嚴重時仍可導致神經損傷[3,4]。因此,在發生骨折之后,應當積極進行治療。
臨床所采取的非手術治療一般是以手法復位之后,采用石膏、夾板進行固定,等待骨折處自然愈合。這種治療方式不存在創傷,而且操作簡單,治療成本低,長期在臨床中有所使用[5]。而手術治療則是經手術解剖之后,直接對骨折處進行復位,并以鋼板固定。從操作上來講,手術治療存在手術創傷。
本次數據比較結果顯示:研究組患者治療有效率為95.38%(62例),高于對照組的78.46%(51例),兩組數據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筆者認為,這主要是由于手術治療能夠直接作用于骨折處進行復位,確保復位效果更加符合患肢受傷前的生理學結構,同時以鋼板進行內固定,可避免在恢復期間出現骨折復位位移情況[6,7]。而從兩組患者的Cooney 評分評分結果來看,也證明了這一觀點。但其中,研究組患者的疼痛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手術治療所帶來的創傷不可避免,勢必會導致強烈的疼痛,因此,在實際應用中,需要考慮到患者的疼痛耐受程度,酌情斟酌治療方式。
從兩組患者的并發癥數據結果來看,二者之間并無統計學意義(P>0.05),這一點表明手術與非手術治療的安全性差異不但,都較為可靠。
綜上所述:手術治療橈骨遠端骨折療效顯著,有利于患者關節功能的恢復,并發癥并不十分明顯,但疼痛較為強烈,綜合療效優于非手術治療,可以進行推廣。
參考文獻:
[1]劉光永.橈骨遠端骨折手術與非手術的療效對比體會[J].中外醫療,2016,35(16):80-81.
[2]劉欣,劉文剛,吳淮等.3種方法治療C型橈骨遠端骨折的對比研究[J].中醫正骨,2015,(5):12-16.
[3]蔡效信.手術與非手術治療橈骨遠端骨折對患者腕關節功能恢復的影響[J].湖南中醫藥大學學報,2016,36(9):72-74.
[4]楊曉軍.橈骨遠端骨折手術與非手術治療的臨床對比觀察[J].當代醫學,2016,(5):64-65.
[5]康志剛,徐彬.老年患者橈骨遠端骨折手術與非手術治療療效比較[J].中國實用醫刊,2016,(2):38-39.
[6]王德軍,馮博懿.老年性伸直型橈骨遠端骨折非手術與手術治療的療效評估[J].中醫藥學報,2017,45(4):126-128.
[7]汪志炯,嚴松鶴.中醫特色治療橈骨遠端骨折的療效分析[J].中國中醫急癥,2016,25(11):2168-2170.